民族文化党建管理经验交流

时间:2022-02-24 03:45:00

导语:民族文化党建管理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文化党建管理经验交流

近年来,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党的建设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的模式,把党的建设与民族文化、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党建创新与民族文化同频共震,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新路子。

一、情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族文化资源概况

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五位一体”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49.5公里,辖泸水县、福贡县、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族自治县,有29个乡(镇),256个村委会,13个社区,2805个村民小组,人口51.6万人。州内居住着、独龙、怒、、白、藏、汉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93.4%,比例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州内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等多种宗教并存,信教群众超过12万人。

全州有50个党委,5个派出工委,88个党组,33个党总支,1001个党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7个党总支、264个党支部,1528个村党小组。全州党员有24678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有21910名,占全州党员的88.8%。农村党员有16741名,占全州党员的66.5%。农村党员中,少数民族党员有15442名,占农村党员的92%。

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姿、古朴幽深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大背景中特有的人文景观。特有民族的文化是全国仅存的原生态文化区,独龙族的纹面文化、的山地农耕文化、支系勒墨、拉玛的古老文化、族的山岳生态文化、怒族特有文化、被称为“风之桥”的溜索文化等,是“三江并流”地区人类金色童年的文化宝藏。

二、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势。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全州5584名党政干部中,少数民族党政干部达4868名,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88.9%。全州256个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中少数民族有241人,占94%;256名村委会主任中少数民族有247人,占93%;1528个村党小组长中少数民族有1433人,占93.7%。安排优秀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到县乡基层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到中央、各省市、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选派多批民族工作队到艰苦边远山区,帮助独龙族、怒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会讲民族语言,容易与民族群众沟通的特殊优势,深入民族村寨、宗教活动场所,宣传科技知识,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筹资金争项目,真心实意解决民族群众的实际困难;抓生产促发展,带领一方群众摆脱贫困奔上致富路。近年来,全州涌现出胡兴忠、何军、杨应香、邬小凤、张晓东、邓前堆等一批少数民族基层干部,成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中树立起来的一面面旗帜。

(二)在政策法规宣传中充分发挥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一是利用《报》文版宣传党的政策。每一期报纸都免费送到乡村文化站、每个教堂及每位教牧人员手中,成为广大、怒族群众学习政策、文化、法律和了解信息、开阔视野的一块重要阵地。为边疆“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通过人民广播电台语播音宣传党的政策。每天45分钟用语广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群众带去重要和有用的信息、科技知识和精神财富,生动地反映了边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美好追求,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新生活、新面貌、新变化,深受广大听众的好评。三是通过电视台用语宣传党的政策。在电视台一周要闻中用语向全州各族人民及时通报全州的大事要事,让各民族群众及时了解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工作动态及州内要闻。针对我州边境地区禁毒防艾工作形势,开辟禁毒防艾专栏,用语图文并茂地持续宣传报道的危害,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免费检测艾滋病的机构和方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四是通过各级各部门用民族语言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州民委把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条例等宣传材料翻译成语、独龙语、怒语、语书面宣传材料和图文并茂的VCD光盘,深入机关、学校、部队、厂房和农村,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州法院耗资50万元,发行《语学习手册》及配套教学光碟五千册,方便法院干警学习民族语言;举办为期半年的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培训班,对全州法院45周岁以下的法官干警160人进行培训,使当地法官能用语言审理民事案件。县茨开边防派出所深入学校、村委会等场所,用语宣讲《民法通则》、《婚姻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受到民族群众的欢迎。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用语编印《科学发展观简易读本》,送给全州基层党员,增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效果。在乡镇和村级组织换届中,组织民间艺术团体,精心编排文艺宣传节目,把《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等内容通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用民族语言宣传表演,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促进基层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营造有利于民主选举的舆论氛围。

(三)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一是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体现民族文化。年6月至年6月,积极建设边疆党建长廊,投入资金6276万元,新建、重建了10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建设过程中,各县十分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筑风格,坚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突出当地民居特点,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协调,与当地民居样式相适宜,既富有地方特色又突出民族文化特点,成为村里标志性建筑。二是在干部培训教育中体现民族文化。州县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设置了情介绍、的民族与宗教概况、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领导干部要带头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专题,引导基层党政干部熟悉州情民情,了解民族和宗教习俗,掌握各民族文化资源,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在实现远教站点全州覆盖的基础上,针对卫星站点资源有限、语言不通、边境线村民集中培训困难等特点,制作了一批符合本地实际,边境群众急需的民族语本土教材,刻录成12个专题1000多张VCD光盘,发放到各站点,方便边境一线党员群众学习,远教站点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三是在基层组织活动中体现民族文化。州委、州人民政府重视开发利用民间歌谣、民族舞蹈、民族体育资源。州群艺馆把民族舞蹈汇编成《民族八套舞》,制作成光盘发到村级基层组织。州县把民族节庆期间演唱的民族歌曲制作成图文并茂的VCD光盘下发到各乡镇、各村组。每年在全州各乡镇轮流举行农民运动会,开展文体竞赛。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红歌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教堂活动”,用语翻译了《党啊,亲爱的妈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我中华》等十二首经典红歌,推广到民族山村引导农民群众学唱,受到民族群众的热忱欢迎。、福贡、泸水的一些村组还成立以信教群众为主的红歌合唱团,用民族语言唱红歌、颂党恩,歌唱民族团结、礼赞新生活。茶余饭后,在府六库及各县公共文化广场,在乡镇、村委会、社区、居民区活动场所,随处可见群众自发走到一起弹民族乐器,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的热闹场面。

(四)在培植产业促农增收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一是立足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大峡谷旅游品牌。委、州人民政府依托、独龙、怒、等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着力打造节庆品牌和宣传名片,连续四年开展了“阔时”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相继成功举办“北4+2旅游论坛”、“首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首届云南少数民族酒歌大赛”、“首届中国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百名记者聚焦”、“百名作家行”、“庆祖国60华诞,边疆——北京心连心”等重大活动。推出族青年歌手茸芭莘那和青年歌手胡珍兰。大型舞蹈史诗《人》、电影《走路上学》、《浪漫的心》、《》等一批文学艺术、体育、影视等作品获国家、省级大奖,打响了民族文化品牌,增强了民族群众的自豪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开发民族饮食文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有利时机,扶持农户开办了“农家乐”餐馆、饭店100多家,着力开发各民族饮食文化,形成以“老窝火腿”为代表的风味农家乐、以“手抓饭”、“同心酒”为代表的风味农家乐、以“石板粑粑”、“琵琶肉”为代表的怒族风味农家乐、以“漆油鸡”、“干巴菜”、“腊火腿”为代表的族风味农家乐。“农家乐”餐馆、饭店投资小、见效快,既突出了民族文化多元性,又提升了旅游接待水平,也有效带动了景区景点周围群众增收致富。三是依托民族歌舞展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既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又注意民族文化与市场的有机衔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全州已组织起几十个民族文化表演队。他们平时编排节目、自娱自乐、巡回演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遇到旅游接待、民族节庆活动、村组活动、群众婚嫁华盖,提供有偿表演服务。如泸水县鲁掌镇鲁掌村委会子克村民小组在女能人邬小凤的带领下,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组建了“泸峰艺术团”,在中央、省、州、县、乡演绎民间文化,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使95%以上的村民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把昔日出了名的贫困村建设成为“车子门前过,电灯屋里照,饮水用龙头,吃穿有剩余,站在村头看,片片白瓦点绿荫”的全国文明村。

三、依托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

实践求真知,探索出经验。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工作探索有力地推进了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和边境安宁,夯实了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从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感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

(一)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探索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新路子。紧紧围绕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来布局基层党的建设,围绕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部署来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围绕加快“二次跨越”进程,推进“三基地、一品牌”建设和“生态立州、电矿强州、生物富州、文旅活州”的发展思路来探索民族文化促进基层党建新路子,使基层党建创新始终有明确的政策导向,保证了基层党建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依托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必须始终把握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基础,找准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的结合点,使、怒、独龙、、藏、等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各个要素充分融合到党的建设各个领城,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人、感染人、鼓舞人,基层党建创新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

(三)必须把文化与产业结合起来,用民族文化带动群众增收。的实践表明,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党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地的优势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民族文化带动产业发展,依托产业发展促进民族群众增收。只有让群众感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能获得实在利益,能提高生活水平,依托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才有可靠的群众基础。

(四)必须依靠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基层组织的动员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党员干部是党在基层的生力军。的实践表明,在边疆民族地区依托民族文化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参与其中,使群众分享成果,依托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才有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找准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融合点。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创新基层党建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内容上,要突出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体育、民族饮食、民族节日、民族风俗等民族文化诸元素,吐故与纳新结合,继承与发扬并重,不断充实和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在形式上,要把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形式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较好的依附形式,能较快地传播出去,使民族群众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才有生机,基层党组织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