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财政审计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1-30 05:32:00

导语:城区财政审计经验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区财政审计经验交流材料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促进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客观需要。对财政审计规律认识逐步深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对财政审计工作实践的全面总结。那么,财政审计大格局框架下,财政审计究竟审什么?如何审?值得研究和探讨。下面结合城区财政审计的特点,谈谈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城区财政审计。

一、探索审计创新

要适应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需要。探索创新审计方法。审计人员首先要开拓审计思想。

探索由常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一突出绩效审计.

否遵循了增收节支原则,否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标准、范围、定额征收与使用;二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率性。各项收入是否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经济性。各项收入与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财政审计应在坚持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基础上。各项支出是否及时拨付到位,追加预算是否及时等;三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各项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存在挪用、挤占、闲置浪费情况等,财政审计力求做到真实、合法、绩效三位一体。

探索由执行环节审计向决策、执行等环节审计转变。二强化决策审计。

筹集与分配资金是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可归纳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权与执行权。财政审计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情况,集中体现为财政预算编制及其执行两个主要环节。加大对财政决策权、管理权、使用权的监督,通过对预算编制及调整的审计,可以发现预算编制与调整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否存在随意调整与分配不公正现象,从源头上制止和纠正财政收入与分配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规范财政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探索由反映单项审计信息向反映综合性审计信息转变。三加大成果反映。

财政审计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有意识地上升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度进行分析,加大审计信息综合分析力度。同时注意对审计中发现的单个的零星的原始的审计素材进行综合性加工。力求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个性中关注普遍性、动态中把握规律性,撰写出份量重、价值高、宏观性强的综合性审计信息,推动财政审计成果反映上层次、上台阶。

探索由“账本审计”传统审计方法向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四加强综合审计。

现阶段。办公无纸化进程明显加快,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办公自动化在政府及其部门得到广泛应用。财税银企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财政审计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审计方法,逐步实现由“账本审计”传统审计方法向以计算机审计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审查、归纳与综合,最终实现对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和执行政策情况的综合评价,揭示这些部门在依法行政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存在隐患,此基础上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其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整合审计资源

大格局下的财政审计。抓大放小,要求跳出财务收支和部门审计的模式。侧重宏观审计目标,注重全局性、整体性和效益性,把握总体、揭示微观问题的基础上,从中审查分析出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从根源上剖析查找原因,从完善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全局审计“一盘棋”工作格局,集中国家审计力量做大项目,同时联合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具体项目审计,以缓解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一整合人力资源。发挥现有审计资源的最大效能。一是审计机关内部必须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动作、统一程序和要求,统一组织实施。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齐心协力开展好财政审计,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二要充分利用被审单位以及其他执法部门的信息资源和内审人力资源、社会审计资源,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成果,着力为财政审计服务。

二整合审计计划。合理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内容与目标。一是着眼全年布局,实施计划的科学管理。安排年度全局审计项目计划时,考虑围绕财政审计这一中心项目,安排好各科室配套项目,以拓展审计范围,提升审计效应,扩大财政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财政审计实施前,紧紧围绕财政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每年财政审计工作新的侧重点,注重把政府关心、人大关注的问题纳入到审计方案中去,以增强财政审计计划的宏观性、针对性、效益性和时效性。

三整合审计项目。防止审计盲区的产生,财政审计必须与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资金审计、社保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实现由传统的单一的财政部门审计向各专业审计一体化转变,以便全方位、多层次的宏观反映整个财政经济活动中存在问题。

三、把握审计重点

一把握财政预算编制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检查财政预算是怎么编制的其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编制方法是否先进,基本原则是否合理。预算编制范围是否恰当。此基础上,正确评价财政预算编制的先进性,找出财政预算编制的薄弱环节,努力促进财政部门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财政预算编制的透明度,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解决预算编制较粗问题。

二审财政预算编制内容的合法性。检查财政收入预算计划增幅。各项收入预算指标制定是否积极合理,否与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增长率相适应。检查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检查预算财力的准确性,查明是否根据收入预算和财政体制规定,正确计算预算财力。检查财政收支预算结果,否严格执行《预算法》做到不打赤字,收支平衡。

三审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检查财政预算编制是否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办理。否及时将财政预算草案报送政府和人大常委会审查,预算编制时间是否充足。上下级财政是否按照财政体制的要求,实行分级编制,分级报送人代会审议批准,从而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法定性。

二把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财政预算批复的及时性。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将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即收入预算是否及时落实给各征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批复下去。任务是否及时分解到各税种。支出预算是否按人代会审议的预算,及时足额地分解下达到各预算单位和用款单位;待下达支出预算是由哪些项目构成的查明未下达的原因,何时下达,待下达支出预算占整个支出预算有多大比重,否合理,都要一一审查清楚。

二审财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检查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重点要查明有无存在预算执行软化,否严格执行法定的收支预算。超预算办事和无预算办事行为。收入预算执行方面,重点检查各预算单位或有关执法单位实现的应缴预算收入,否及时解缴国库;各项收费是否符合政策,实现收入是否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支出预算执行方面:重点检查财政预算拨款是否按预算、按计划、按进度拨付,拨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查明有没有超预算、超进度拨款问题。检查财政部门预留的各项待下达支出落实情况,查明有没有擅自调剂使用,有没有及时下拨到有关单位和项目。检查财政各项预算支出追加追减事项是否合理,追加理由依据是否充足,核批手续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和有关管理要求,查明有没有按年初确定的预算项目进行追加,有没有存在拨人情款和假公济私行为,预算用款单位有没有专款专用。检查上级财政下达的各项专款,否按规定用途及时落实到有关单位和项目,有没有挪作它用的现象。检查各综合预算单位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查明有没有挤占、挪用或浪费财政资金行为,各单位开支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是否严格按财政部门核定下达的预算办事,审计分析各项支出增减变化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三审财政预算调整的有效性。查明预算调整的具体内容、原因及其依据。

三把握财政决算审计这个重点。

自下而上地进行编制、审核和汇总。一审财政决算编制的可行性。检查财政决算编制有没有从执行预算的基层单位开始。

二审财政决算收支的准确性。财政收入方面:重点检查本年应缴入库的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库并编入本年决算;检查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及其原因;检查收入科目反映是否准确;检查收入级次是否准确;检查入库的财政收入的真实性。财政支出方面:重点检查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预算内外支出是否划分清楚,年终有无突击花钱的情况。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充分发挥。特别是要检查财政支出决算表中的科目调剂是否符合规定,查明科目调剂的原因及其依据,对一些重点支出,如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以及上级下达的专项支出指标,均不得调剂减少。检查财政结转结余支出,否按预算结余数结转,查明有没有空转、虚转结余支出现象。

三审财政平衡的真实性。重点检查收入是否真实。财政平衡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查明为了实现财政平衡目标,支出是否全部列支反映。财政采取了哪些平衡措施,动用了哪些财力进行弥补的有没有采取虚报空转收入,虚增财力,虚假调入,支出转挂暂付等手段,达到实现虚假平衡的现象。

四审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及其他会计核算的规范性。重点检查总预算会计以及部分重点单位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是否做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效。检查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账证、账账、账表、账物是否相符。有没有失控现象,财政资金安全是否有保障。

四要把握财政其他资金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财政直接管理的未纳财政预算的其他资金收支的合规性。检查地方性收费资金(基金收入项目设立是否合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行为,查明有没有自立收费项目。控减农民负担和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有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检查各项基金(资金以及各项税费附加收入是否坚持专款专用,有没有实行预算管理,建立预决算制度。

二审行政事业单位各项预算外收支的合规性。重点检查收费大户。收费收入是否全额上交财政,其收费项目是否合规。支出是否按预算使用,有没有截留、隐瞒、坐支挪用预算外收入,有没有私设“小金库”有没有乱支滥用、滥发奖金实物等违纪行为。

三审财政预算周转金、基金收支、财政债务风险资金建立及使用的合规性。检查财政预算周转金是否用预算结余资金建立;检查财政是否还继续违规建立和投放财政周转金;检查财政风险有哪些。财政有没有偿还能力;检查各项基金收支以及国有土地出让收支是否完整、否合规、否专款专用。查明实有债务和或有债务有多少。

五把握财政管理效益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财政各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二审财政改革情况;三审财政资金绩效情况。重点分析财政支出管理的经济性、财政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效果性。

四、制定审计对策

一强化事前审计。淡化决算的财政管理要求,坚持动静结合。按照强化预算。财政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应由财政决算审计向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审计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财政决算静态审计基础上,实施财政动态审计,对财政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审计,坚持动静结合,研究新方法,调整新思路,积极试行财政预算草案审计签证制度,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上报政府审查前,可先由审计部门进行预算审计,并将预算审计意见一并提交政府、人大审查。对预算执行审计,可采取上半年审计一次,对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为政府、人大及有关部门提供真实情况,为切实抓好下半年财政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目标提供决策资料。预算调整前(一般在10月份前可对元至九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审计,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及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预算调整方案提供审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年终财政决算审计工作量。财政部门办理好财政决算工作基础上,再进行财政决算审计,对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结果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只有这样,财政审计才能审深审透,审出成效来。动态审计方式上,可采取就地审计与审计调查、审计分析相结合,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不求形式,但求效果。通过实施审计方式改革,必将大大提高财政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监督水平。

二强化重点审计。同时必须选择其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坚持点面结合。以财政业务审计为主。进行面上审计。根据财政发展形势和财政管理现状,结合中心工作,每次财政审计时,必须制定好审计工作计划,研究好具体实施方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审计工作,主攻薄弱环节,狠抓重点问题。要通过财政审计,不断规范财经秩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管理审计。做到上下结合,坚持上下结合。通过“同级审”以及对下一级的财政审计。就可以及时发现财政管理不足,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整改措施,进而就可以有效地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登台阶上水平。

首先要从财政收支基础审计入手,通过预算分析、审计分析和查账等办法,对财政及其相关收支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客观公正地审计。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审计领域,推进管理审计向纵深方向发展。此基础上,坚持人机结合。搞好财政审计。四强化基础审计。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这一辅助手段,发挥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益。

五、正确处理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与财政部门的关系。要和财政部门多沟通、多协调。客观公正,依法审计的基础上。成绩要充分肯定,问题要查清楚,处理要宽严适度,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增进相互理解和配合,切不可为了照顾部门关系,考虑本单位的利益,使财政审计走过场,放弃原则,丧失审计工作的主动权和权威性。

二要正确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财政审计必须以政府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切中要害,抓住重点。当好参谋,全力为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对财政审计涉及的重大问题,必须向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提交政府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切不可将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能为做好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要正确处理好与人大的关系。一方面。主动向人大汇报审计工作计划,要在财政审计前。听取人大对财政审计具体工作要求,对人大所关心的重大事项,更要认真地搞好审计。另一方面,对人大的审计工作报告,一定要给人大常委会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收支结果、财政管理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审计建议,都要报告清楚,便于人大对财政进行再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大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审计。

四要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关系。同级审”与“上审下”目标是一致的上下级审计机关要协同动作。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工作中涉及上级财政问题,要及时向上反映。上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审计部门业务指导和交流,加强信息反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