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腐败能力经验交流
时间:2022-01-13 09:27:00
导语:防止腐败能力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教育要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主要是指教育内容的规范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范围的广泛性。
教育内容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思想道德教育,一类是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它是人们行为的指挥棒,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早在2001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同志就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讲的就是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官德。德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国的立国之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道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德之行,必有大治。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是判断一个人人格优劣的重要标准。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员的道德修养如何,不仅决定着党员的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有着五千多个的文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道德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诸如诚信、廉洁、公忠、宽厚、正义等等。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它的的现实指导作用。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德固然与封建时代倡导的道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要古为今用,去其糟粕,挖掘历史的文化精华来陶冶现代人的情操。
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它直接规范人们的行为,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员监督条例》、《党员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教育形式多样性包涵两层意思即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实施因材施教;对同一类对象的教育要多样。内容要通过形式来体现,教育形式实际上也是教育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要精心组织内容,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把理论问题具体化。要特别注重实例教育。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典型案例更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有利于领导干部引以为戒。“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运用典型案例展开教育,可以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增强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力。实际上,典型案例中的当事人都曾有过闪光的历史,由于自己放松了学习,思想道德防线滑坡,结果走向了腐败的泥潭。通过典型案例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心灵受到触动,增强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
教育范围的广泛性是指要在全社会形成大教育的氛围。从城市到农村,从部队到学校,从机关到厂矿,各行各业,只要有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都要实施宣传教育,使男女老少都知道,腐败分子是过街之老鼠。特别是学校教育,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性。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社会廉洁新风。
二、制度要法律化
制度法律化包涵两层意思:制度要像法律一样严密、严肃,公布于众;单位或个人违反了相关制度,要像维护法律的尊严一样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按规定惩处有关责任人,决不能姑息。
这几年以来,党和国家为了加强人事、财务、行政审批、司法、金融、投资等方面的领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定了一系例制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腐败,但是,腐败的空间依然存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例如:财产申报制度作为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许多国家都已建立起来,被证明是有效规范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国际惯例。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设计严密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各级官员的财产和收入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和媒体的全方位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虽然中央先后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和《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初步确立了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制度还不完善,也没有全面实施,使得一些腐败分子资产遍布海内外。因此,国家不但要进一步完善财产申报制度,而且还要明确财产申报制度相应的法律地位。
制度是条条,是框框,它规范着公务人员的行为,违反制度如何处理,这是一个人性化的具体的问题。目前,各地区、各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形式上来看都是相当健全的,然而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却是经常在发生。为什么呢?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处理太人性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都是不了了之。地区之间有地区之间的保护主义,部门也有部门的保护主义,因此违规的成本低,风险小,值得!如何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的问题,因此要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不能袒护,一律按照规定惩处。如果违反制度一次,轻则降级,重就下岗,这样的话就谁都不敢违反制度,谁都不愿意违反制度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严密的工作制度,要让制度真正成为规范公务人员进行公务活动的工作法律。
三、监督要社会化
监督社会化是指被监督者要接受全方位的监督,监督机构及其组成人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全方位监督是指纪检监察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的专门监督机构。强化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因此,必须要强化党内约束机制,改革目前的一些党政监督制约体制,提高党内监督的地位,充实它的职能,使其监督对党的任何领导人无一例外地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约束力。实行“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自身建设,切实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监督。
我国现行的行政制度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因此,对行政一把手的监督是行政监督的核心。人大是国家权力监督机关,要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近几年来,地方人大在监督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监督力度还不够大。要进一步加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力度,真正做到政府的权力运行到哪里,人大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使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在人民的监督之中。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党和政府的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各项工作要明确监督的具体事项和监督者,同时把监督部门和监督者向社会公开,使监督部门和监督者在监督他人的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减少监督中的腐败现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反腐倡廉的系统工程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制度是条文,是内容,监督是落实制度,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行政工作制度,加大全方位监督工作力度,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能力,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 上一篇:党的先进性创建工作意见
- 下一篇:供电局为民服务创优活动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