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性化育人经验交流

时间:2022-12-18 05:20:00

导语:学校人性化育人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人性化育人经验交流

校园周边环境比较纯朴,校地处郊区。但是学生多,有各个县区的学生,走读生与寄宿生共存,地处南区,家长经商的也比较多,单亲家庭以及留守学生比较多,所以问题也比较多,但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校上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激发学生德性修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着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摸索出一条规范化管理、人性化育人的德育工作的路子。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有:

一、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教育

(一)抓住两个重点,夯实德育过程

1、立师德、铸师魂。针对我校师资水平的现状,学校把教师专业成长和师德、师能的提高作为学校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采取优化管理,强化业务、高位引领的办法,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具体措施有:(1)加强师德教育。广泛开展“讲师德、守师纪、尽师责、塑师表、铸师魂”活动,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持续落实“教师考核制”,把教师的师德和“评优评先”考核挂钩,保证德育队伍的纯洁性。(2)加强班主任技能培训。定期开设讲座,组织观看优秀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录相,借此提高全体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工作技巧,加快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成长成才。(3)编印《南方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介绍、指导班主任熟悉和落实的工作常规及工作程序,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4)签订《新老班主任“传、帮、带”协议书》。通过“以老带新,以老帮新,以老带新”的方法,促进年轻班主任更早地熟悉各项工作业务,使之更快地成长,更有成效地开展工作。(5)注重交流和探讨。由于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困惑,为此,由学校组织,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共同参与,每周一次,对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馈、交流、探讨,以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努力使德育工作做到针对性、实效性。

2、抓养成,促规范。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市区及县区,一些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不善于引导子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一些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或者常年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一些同学的言行、举止散慢粗俗。为此,学校重视抓好德育常规,加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力度,促进学生文明成长。(1)健全常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依靠规章制度,才能使其更加有效。为了做到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首先请政治教研组细化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然后召集学生代表讨论通过学生规章制度,再通过《晨曦》报发到每个学生家长手里,最后收集反馈意见,编订了《南方中学学生手册》,做到人手一册,作为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2)抓好新生入学训练。健全制度十分重要,但落实制度更为重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落实制度这方面,我们狠抓了学生的起始教育。新生入学伊始,我们就大力地开展军训,举办礼仪教育,召开新生大会,进行《学生手册》知识竞赛,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快速步入我校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在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开展收心教育或养成教育,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3)抓好新生的军训工作,训三大步伐,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作风;训内务整理,主要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唱革命歌曲和进行实弹射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军训的兴趣,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了解一些军事知识;军训汇操,除检阅军训成果外,主要是强化军训效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官兵开展活动,主要使学生体验军营生活,体会什么是军事化要求,什么是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落实德育常规检查,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安排值日行政、值日班主任、学生会干部每天进行全方位的德育常规检查,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了学校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的形成,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突出自我管理,搭建成长平台

1、完善学生的自治制度。学校学生会、团委会和年级学生分会实行竞选制,让学生成就自我。学生干部的竞选分公示职位、自荐报名、竞职演说、现场答辩、民主测评几个程序,公开竞选,平等竞争。这一做法受到了全体学生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民主观念和自立能力。学生会设立学习部、纪律部、卫生部、文体部、宣传部等,学生干部全程参与学校德育常规教育的策划和管理。同时还成立网吧督察队、劝导队,监督、劝导同学远离虚拟世界,集中精神,专心读书;成立就餐文明督导队,帮助维持食堂的就餐秩序;成立交通协管队,协助值日教师在危险路段疏导同学,保证同学的安全往返。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养成,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做人。

2、改革国旗下讲话的模式。为鼓励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关心自己成长,抒写真情实感、所见所闻、所想所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我校的国旗下讲话采用学生“自撰自讲”的形式,主持升旗仪式的是学生干部,目的是培养胆量及组织能力,演讲的是学生为主,每周的主题都是根据学校的德育主题确定,都是学生先写好评选,再演讲,升旗的是我们的国旗班的同学。升旗仪式的形式丰富多彩,如感恩教育,除了常规演讲外,我们通过教唱《感恩的心》和手语,创设温馨、感人的场面。特别是我校每天的升降旗制度,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只要听到国歌声响起,我校的学生就会自动站好行注目礼。

3、组建各种类型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围棋社、摄影社、英语社等,都是由具有此种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社,每个社团根据社团规章制度、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学校团委社团部宏观调控,并予以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发展了兴趣爱好,又可以活跃校园生活。

(三)改革评价方法,践行人文关怀

1、推行班主任量化考评制度。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校特制订了《南方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量化管理及考评细则》,实现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把班主任所得的量化分作为以后评优评先、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

2、操行评语改革。操行评语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长期以来常常被班主任忽视。老生常谈的话语,千人一面的格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缺乏针对性和艺术性,缺乏新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为此,我校开展操行评语“三心”教育,即要求各位班主任要用“细心、耐心、爱心”来写操行评语,充分发挥评语的明理、激情和导行的功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多一个优秀的学生,学校高度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激励,对学生的评价不搞一刀切,只要学生的某个方面有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

二、开展主题活动,引领学生成长

主题活动是学校培养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引领学生成长的主要平台。积极、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我,展示实力的大舞台,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方式。

1、“手拉手”等爱心助学活动

自1998年开始,我校就坚持不懈的开展“手拉手”扶贫助学活动解决高中住宿学生部分生活费(每学期250元—500元)、长期开展“三个一”(即“一对一、一扶一、一帮一”)扶贫助学活动,解决了一部分高中农村困难学生的就学及生活问题。“三个一”行动即一个初中班的全体学生扶助一个贫困高中优秀学生的部分生活费、学校一个科室的老师扶助一个贫困高中优秀学生的部分生活费或学费、同时这个优秀学生帮助初中班学生的学习,做这个班的学习辅导员。我校每学期开学都将发起多年传统“手拉手”爱心捐助的活动,向全体师生发起爱的呼唤“让爱像柳絮般漫天飞扬”等口号的献爱心“手拉手”活动在全体师生的积极配合下成功开展,七年来扶助农村寒门学子三百多人,爱心捐助款额高达二十万元,被帮助的贫困学生现已有两百多人上了大学。不仅仅如此,我校为更好的做好“手拉手”爱心捐助的活动,开展了与其配套的“爱心互动”活动,为了那份爱心、为了感谢、为了一点心意,每学期我们将组织几十名寒门学子走进资助他们的班级,走进了那些充满爱的集体,为他们介绍学习上取得成就、生活上如何度过难关的经验,为他们解决学习上感到疑惑的问题,真正建立了资助者与被资助者的深厚感情,将“手拉手”爱心活动长期永久的延续下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走向成功。

除“手拉手”活动、爱心基金筹备助学资金外,我校还从学校财务拿出部分资金支助初高中贫困优秀住宿学生部分生活费(每学期150元)和部分优秀贫困学生的学费,学校领导积极支持、领导并参与救助贫困生工作,每年学校将拿出近三万多元的资金支助贫困学生的部分生活费和学费,享受学校补助生活费的学生,七年来共计一百多名,资金共计近九万多元;享受学校补助学费的学生,七年来共计二十多名,资金共计近十一万多元。这些受学校补助学费的学生都是家庭十分困难的孤儿、失去父亲或母亲的、或家中父母亲重病失去劳动力等的农村孩子,他们若没有学校支助,就只有一个选择——失学,为了让这些孩子安心学习,学校多方面关注他们,不仅给予学费补助,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用,解决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他们铺平了求学的道路,拯救了一批又一批的即将坠学的贫困学子,为社会减少了文盲、增添了精英。如:2001届毕业的陈理斌、罗军考上了南京大学;2002届的陈江波考上了中国科大;2003届的吴梦杰考上了中国科大,唐煌考上了南京大学;2004届的谭勤学考上了清华大学,张茂林、张吉财考上了浙江大学,2005年沈威考上北京大学等,这些优秀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都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实施感恩教育。由于受社会风气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我校学生中曾出现贪玩厌学、欺骗家长、顶撞老师、损坏公物、迷恋网络等问题,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2006年春季,我校从人性教化着手,从最朴素、最本质的立身做人常理教育入手,对学生突出“感恩”教育。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感恩小标语、感恩留言板、“感恩家书”、生活体验、主题班会、、文学社编印感恩教育专刊等活动载体,开展“拿什么报答您——我的父母”、“保护环境,亲近自然”、“师恩在我心中”、“忘不了你——我的亲友”、“难忘啊——母校”、“让我说一声——谢谢”等六个主题活动,着重在教育学生感激父母、感激师恩、感激侨恩、感激学校四个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体惜父母的辛劳,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培养学生的大家庭意识,激发起学生孝敬父母,崇尚师德,感悟侨恩、珍惜时光,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品德,迈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步伐。

3、加强心理疏导,健全学生人格。针对农村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较差,农村学生一有心理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家长的疏导的现实,学校十分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专门设立了“知心屋”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主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身情况,既看到不足,也看到长处,从而树立信心;二是正确处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使学生明白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光有压力而没有将其转化为动力,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三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使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每次考试可以帮助自己查找出问题,以利再战;四是教会学生化解压力,将压力落实到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上,落实到每一课扎实的学习中;五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自我调节;

4、激活《未完成》文学社、广播站、电视台的育人功能。近几年我校继续完善了文学社,开辟“校园之声”广播站、“南方中学电视台”两个活动平台。文学社围绕学校各学期的工作重心,开展各类活动,如文学讲座、文学采风、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文学社除开展常规性工作外,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征文活动,从中精选出优秀文章编印成专刊出版,并在广播站开设文学专栏播读优秀稿件,以上举措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与探讨,我校文学社工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力军。广播站开辟了校园新闻栏目、而且根据每月的主题活动,配合音乐及故事宣传。电视台除了播放校园内外各种新闻之外,还有“名师名生访谈”、“放大镜”等栏目,成为学校宣传的德育阵地。

4、开展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系列教育活动始终是我们的工作中心之一,我们结合鸦片战争、“一二·九”、“五四”运动等纪念日,举办了讲座、知识智力竞赛、征文、演讲、主题班会、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卡拉OK大奖赛等专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坚持举办大型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科技节。校园文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框架,目前,我校有舞蹈队、合唱队、“南方广播站”“南方中学电视台”、未完成文学社、校科技兴趣小组等,这些社团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了生力军的作用,社团活动长盛不衰,“未完成”文学社已经成为我省很有影响的学生文学社团,社员之多,刊物之精,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文学社。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除了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的重大节日纪念日,我校都精心策划,积极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趣味文体比赛、卡拉OK比赛、歌咏比赛、舞蹈文艺会演、“六一”游园活动、篮球联赛等活动,均获圆满成功。其中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演讲比赛;2006年纪念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等活动,都取得很大的反响。

宿舍文化建设。我校有多名寄宿生,管好学生宿舍,安排好寄宿生生活在我校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寝室的管理水平,创造优美、整洁、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我校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步骤是先规范宿舍的布置,然后发动各宿舍的同学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自主确定制作个性化的舍名、舍训,悬挂在宿舍的显眼位置。这些文雅、富含思想或哲理的舍名、舍训,是全体宿舍成员的共同创造和选择,其中凝聚着学生们的志向和情趣,体现着学生们的智慧、想象和灵性。舍名、舍训的讨论、选择、确定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们思考的过程、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既开阔了知识眼界,又美化了居室环境,陶冶了情操,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舍名舍训的设计制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宿舍的意识,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学生宿舍的文化品位,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5、坚持举办青年党校

学校党团组织在加大对全体学生教育力度的同时,注意培养青少年学生骨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党团共建工作,推进中学与高校思想教育的接轨,带动学校学风、校风的不断优化。我校青年学生业余党校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一期,培养了800多名优秀学员,以及将十几名青年党员。为高校输送了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党校在教学方法、内容、方式上,努力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授课方法与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讲课中老师们打破传统的说教方式,紧紧抓住青年学生中的热点问题,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用大量的事实,用感人的语言,把党的基础知识讲得生动活泼。有位学生在学习心得中曾动情地写道:“党校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像是一次次感人肺腑的促膝长谈”。二是授课内容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校的教学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基本教材,以《国情教育读本》为参考读物。在教学中,我们还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安排了“高标准、严要求、做同学的典范”、“青年的理想与党的目标”、“新时期党的使命”等专题讲座,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和他的儿子》、《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等爱国主义主旋律影片,并组织学员进行观后感交流。组织学员清明节到流芳园扫墓,了解株洲抗日革命史。我们还先后召开了学生党员宣誓大会,党校学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我们还精心安排每期培训班的开学典礼和结业仪式,力争使我们的每一个活动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烙上深深的印记。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努力把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们通过党校的理论学习,基本上对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党员的标准以及党对青少年的期望等内容了一定的了解。但这种感性认识还没有成为学生的理性思考。同时,同学们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又有许多模糊认识。因此,在办学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消除思想疑虑,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几年来,我们组织学员参观了中日合资南雅公司,参观了革命根据地———井岗山,参观了故居———韶山,参观了在改革开放下富裕起的周边农村。与此同时,校团委每年还组织“十八岁成人教育系列活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增强学员们的社会责任感。正如许多同学在结业总结中写到的“党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国情,更直接地感受到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巨大成就。也使我的思想在思考中日趋成熟”。

办学成果:党校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学生骨干。创办青年学生党校以来,共办培训班11期,有800多名青年学生参加了培训,他们中有90%以上成为学校的各级干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力军。党校带动全校树立起好学风,好校风。吸收一名学员等于培养一个骨干,发展一名党员等于树起一面旗帜。学校每次发起的捐款助学、救灾,总是党校学员们带头捐款。学校每一项教学管理改革,也总是党校的学员们理解最快、执行最快。正如一名学员所说:“谁的名字要和党校学员联系在一起,谁就得在多方面去争取优秀”。学校培训的210多名学员,发展的四名学生党员,就是全体学生心中的典型。榜样的无声号召,又带动全校学生思想觉悟的明显提高,党校、团校、少年军校等校内“六校”成为我校办学的特色。党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学校发展的十几名学生党员,均成为所在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干部。已毕业的九期党校学员80%地考上大学,经调查统计,已有40%在高校加入党组织,他们绝大多数成为所在院校系的学生干部,如:孙明同学已是湖南师大的校学生主席,刘滔同学是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很多学员在高校学业优异,年年获得甲等奖学金,经常有喜报传到母校。随着学员们的毕业,走出校园、走出湖南。我们党校的名声也开始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6、家长学校

三、直面挑战,探究对策

虽然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离上级的要求以及同兄弟学校相比,我校仍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面对今年九月份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改,学校德育工作又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思考。

1、如何应对动态德育的挑战。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当代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思潮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生思想的多元,个性差异越来越大,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难以预设,更多地呈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的特点,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如何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转变,师生之间如何通过交往、互动,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如何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会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如何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3、如何搭建新型的教育平台。新德育倡导学生在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赏。为此,我们的德育必须努力创设合作式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

4、如何培养“自己型”新人。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我们社会异彩纷呈,多样性和差异性更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我们的德育不能也不应该消灭多样性、消磨差异性,我们的德育必须也应该保护多样性、发展差异性。为此,我们就要拓展个性化德育新路,创设多样性、个性化的德育,让学生在多样化、个性化的德育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有勇气做我自己”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行规范化管理,人性化育人,创有特色、高效能的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追求。我相信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会更上层楼,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