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才培训问题交流
时间:2022-08-31 09:44:00
导语:农村人才培训问题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方面,农民对职教存在很大需求,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就现实情况来看,农民培训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和成长。
培训形式缺乏实效
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培训授课、发放农技知识手册、面对面传授农技知识、医务人员现场问诊等。但现在有个别地方声势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假专家来解惑、过时的书籍硬给群众塞、不合时令的垃圾光盘装门面以及推介产品的广告宣传,现场可谓热闹非凡,但实效不大。
培训内容缺乏对接
对农民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电脑应用、电器维修、服装裁剪等几个方面,对农民急需掌握的种植养殖致富技术则嫌其太“土”而不愿讲或讲得过少。而对于农民外出打工,从事“三产”服务行业、建筑行业等方面的培训几乎是一个空白。
培训方法缺乏创新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地方对农民进行各种培训方法是多年一贯制,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教”与“学”严重脱节。农民要想学技能就必须到技校来,培训方式、方法单一死板。这几年尽管国家有补贴,能免学费,但吃住就是一个问题,对于收入并不多的农民来说,很少有人来参加这样的免费培训。
培训机构缺乏组织
有的培训学校没有教室和专业授课人员,农民培训时就借用场地,临时聘请代课教师,以致出现农民培训机构“两头在外”。由于聘请的代课教师大多数只是有文凭和学历,却没有农村生产实践,课程安排很多也是理论性的,很多农民是报了名、入了班、费了神,结果是中听不中用,没有产生效果。再者,由于农村新的技术和职业层出不穷,而又缺乏正规的机构,造成一些冒牌培训机构乘虚而入,使培训变成了味。
培训资金缺乏监管
为了多获取财政补贴资金,有些培训机构甚至编造虚假的培训名单和培训数字,弄虚作假,搞假培训,向上申请财政补贴资金,中饱私囊或用于小集团利益,农民培训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幌子和“摇钱树”。
从上述存在问题来看,一是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均衡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充分整合乡镇农技站、农职技校、农村技术学校等现有农业教育培训资源。要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对口培训合作,使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三是开展分类指导,提高培训针对性。四是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二、我县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
1.制度保障。我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划,同时在有关涉农工作会议中,把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通过认真研究,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纳入全县五年培训规划,为提高农业人才素质提供了制度保障。
2.加强培训。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已累计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9%,培训输出率91.4%。在19个乡镇组织实施了农民科技培训,共培训骨干农民4300户,占农业总户数的1.61%,并辐射带动培训科技示范户46000余户,占农业总户数的17.3%。组织开展了以“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瘦肉猪养殖技术”为主的先进种养技术培训7243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5%。目前,全县农民党员掌握实用技术1门以上的达98%,掌握两门以上的达83%,成为带头致富能人的达87%以上。二是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科协、县农广校分别举办农村管理人才中专班、大专班培训,对农村管理人才进行学历提升教育。自年以来,全县农村管理人才参加中专班学习的有380人,参加大专班学习的有112人。三是开展按需培训。县菜办根据我县蔬菜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80余名菜农到山东寿光、河南尉氏等地学棚蔬菜栽培技术和小麦田套种冬瓜等技术,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也根据粮食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
3.政策倾斜。一是实施能人治村策略。改变选人观念,大胆从科技带头人、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返乡务工青年中选拔“双强型”农村管理人才,全县农村管理人才平均年龄从两年前的42.6岁下降到现在的40.7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25.6%上升到34.4%。打破用人界线,拓宽用人渠道,下派一批“脱产”干部担任“村官”。全县先后分三批从部门单位、乡镇机关、基层站所中选派了140名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实施免费培训政策。村干部参加全县工作会、接受短期政治、业务、管理知识培训,由财政解决其交通、饮食、住宿费用。部分企业也积极投入到实用人才培训之中,如怀远县实达公司为256名大蒜种植户无偿提供技术培训,保证了蒜苔及蒜头的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先后在种、养、加、销等行业,评选出184名省、市、县农村致富带头人,给予适当奖励并在项目、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对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政策扶持。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一)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54%,与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无法提供足够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中,大多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农业高新技术、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方面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方面的人才基本还处于空白。在专业技术人才上,缺乏学术、技术和技能带头人,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其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二)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除粮食、蔬菜种植外,多数农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基层第一线的农业技术人员较少,部分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落后,甚至有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农技推广以外的领域。全县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还占有一定的比重,能影响和带动农村致富的高层次人才极少,与产业需求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三)对实用人才培训不够。农村实用人才受自身文化素质制约,加之市场意识不强,制约了某些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现有农村工匠中,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只占62%,有7%为文盲。学习方式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其技艺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不能适应时展要求,很难实现增值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培训力度还不够,存在投入不足、培训面不宽的现象。同时,农民群众自身理解接受能力有限,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培训效果。加之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自觉学习提高的意识不强。
(四)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村人员外出务工有增无减,其劳动负担转移到留守人员肩上。因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新科学的接受能力较弱,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农技发展步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成的城市人员不愿下乡,外出的农村人员不愿返乡,高中毕业生很少报农业学科,致使农村实用人才越来越少。据统计,我县仅在外务工的蔬菜种植能手就有5000余人。
(五)人才环境不够优化。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地域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县人才聚集的载体不够多、不够强,对人才的吸引能力较弱,人才资源开发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多元互补,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为主体、个人为补充的多元化培训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纳入财政支出的范围,设立培训专项资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和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抓好落实。加强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及用人单位的监督和规范,降低培训成本和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防止借培训之名,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权益
2.强化培训,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是建立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制度。充分整合乡镇农技站、农业职技校、农村技术学校等现有农业教育培训资源,建设设施配套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乡镇、村、用人单位三级分工负责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制度,加强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固定教师与聘请教师相结合建立师资库,同时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中的各类专业人员、创业人士发挥专长,为培训班授课。充分发挥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互助组织的作用,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互教互学,加快科技信息的流通速度。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和大专院校、深圳等对口培训合作单位的联系,提高农民增长见识,增强本领的机会。二是开展分类培训。对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加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对被征地农民、移民、转产渔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加工制造、建筑、家政服务、保安、营销等就业技能和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对已在二三产业就业且岗位技术要求较高的农民工,加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岗位技能等级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从业岗位的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加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开展1年以上的职业技能教育,以增强新增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对现有农业综合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和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从基础建设入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山区农业县的实际,把乡土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农村人才培训机构杂乱、培训管理散乱、培训方式陈旧、培训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着重从五个方面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为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一、对培训机构进行整合
年前,县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机构有18家,这些机构分属不同部门和行业,学校性质、办学形式、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由于体制的原因,对这些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出现办学进入门槛较低,办学质量不高,培训机构的规模、投入标准不高,培养机构遍地开花,因生源不足部分培训机构闲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为了理顺培训市场秩序,避免重复建设培训机构,做到乡土人才有序培训,从今年开始,我们对培训机构进行了整合。一是成立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领导。2007年2月,我县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归口县委人才办领导,具体负责对全县乡土人才开发和培训机构的协调管理,制定出台了对培训机构进行整合管理的文件。二是制订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评估标准。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县内实际,县委人才办会同县农业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全县人才分布和每年培训需求量,制定出台了培训机构评审检查标准细则,对培训机构的使用面积、环境、设施、师资,每年培训的班次、人数及培训质量制定出了一套细化的可量化、易操作的评审标准,实行分值评审统计。三是组织专家对培训机构进行重新认定。为了保证培训机构布局合理、综合质量高,我们到武汉、黄州等地聘请了6名培训资质评审专家按照程序和标准,对我县的19个培训基地进行了严格评审,在电视上公示后,最后,确定县理工中专、技工学校、工业学校、县委党校、农广校、农机学校等6所机构为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机构,并授牌颁发资质证书。对不符合要求、检查评审没有达到标准的培训单位,实行关、停、并、转,彻底理顺了全县培训机构秩序。四是对培训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在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设备配置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使用,打破不同培训主体间条块建设,杜绝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今年上半年,县里有计划集中投资200万元用于6所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既保证了重点项目,又做到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较以往各校自行重复投资节约了资金80多万元。
二、对培训项目进行整合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给予扶持和资助,实施了多个培训项目,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计划”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象都是农村劳动力。但是这些项目资金分别属于农业局、扶贫、劳动部门等多部门管理使用,造成多头管理,资金分散挪用,没有形成合力和很好发挥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今年开始,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对培训项目进行整合。一是实行归口管理。县委、县政府制订出台了文件规定,规定全县各类项目培训资金归口县委人才办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在县财政建立了专项帐户,各个项目培训资金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一支笔审批,一个出口调拨,完全杜绝了培训项目经费被挪用等问题,做到了有计划使用资金,合理使用资金。今年上半年拨出项目专款420万元,全部用于培训,做到了专款专用。二是事前计划申报。县委人才办每年年初召集县委、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专题讨论研究年度培训项目申报计划,对全县各培训项目进行统一论证,报经县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县政府呈文向上级各主管部门申报,做到了申报计划规范化,杜绝了申报的随意性,增强了项目的公开性、合理性,真正使资金用到农民培训项目中,使国家资金安排更为合理。三是事中监督指导。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县委人才办及时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查是否存在培训人数、班次与申报项目的资金不符或项目资金不用于培训上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四是事后检查。每期培训班后,各承办单位要将培训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效果报县委人才办备案;县委人才办每年年终组织财政、物价、审计等职能部门对培训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项目运行符合要求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表彰,对违纪违规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立项资格,直至纪律处分。
三、对培训师资进行整合
长期以来,农村人才培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专业不对口,师资人数不足、高层次和急需的专业教师短缺等问题。师资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导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办的班次不多、教与学专业不对口、培训质效不高、培训缺乏吸引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培训师资进行整合,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建立乡土人才师资库。今年以来,县委人才办从全县各行各业特别是从农村种、养、加及高技能人才中,选拔了40名专业人才担任乡土人才开发师资库教师,解决了乡土人才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在乡土人才培训中,40名师资库教师授课260余场次,由于教学贴近实际,符合参训人员需求,得到学员的好评,深受培训机构和学员的欢迎。二是对现有的培训机构教师进行审核登记。凡不符合专业要求,教学水平达不到标准,授课反响较差的教师不予登记,并不准上讲台。三是实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对不同培训机构、不同专业类型的培训教师进行统一管理,集中使用,统筹安排,每期培训班根据专业和课程内容有计划性派遣教师,较好地解决了培训师资重复建设和不足的问题。四是定期选派教师到大专院校进修,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今年暑期,县技工学校、县理工中专、县技工学校选派了35名骨干教师到华工、华农等高校进修充电。
四、对培训内容进行整合
针对以往乡土人才培训内容不合学员味口,不切学员实际,与农民的现实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不相配套,培训内容单一陈旧等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对培训内容进行整合。一是对培训课目设计进行调研论证把关。每期培训前各培训机构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农业的产业布局和农民的技能需求,对培训课目进行科学论证和调研,做到供需对路,凡不符合农民实际的培训内容一律不安排,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培训与生产的紧密联系。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产业特色。各培训机构具有各自的培训特色,但是我们要求有三项内容是必须有的:即开展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目标,进行板栗、药材、种植、优质农副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相配套的种养、防治技术,以及贮藏、保鲜、供销等技能的培训;围绕发展二、三产业,做好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劳务输出相关的职业培训,引导农民走出家门,走向市场。三是开展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实用法律、财务法规、计生法规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四是开展现代科学知识和移风易俗的科普教育。对参训人员普及与生活相关的气象、环境、灾害及人体科学、医疗健康、生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新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五、对培训的对象进行整合
我县60万人口中,农村劳动力占28.5万人,农村劳动力中成份复杂,素质高低不一,需求培训的专业和技术各不相同。为了增强培训的效果,我们对培训对象进行整合。一是对人才进行分类。在培训的对象上,今年年初,县委人才办组织专班对全县12个乡镇的乡土人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摸底、登记,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将人才分为不同类型,建立了乡土人才信息库。二是针对不同的参训对象,实行分类培训。根据行业特点,根据不同类型人才需求,选择需求的培训机构。农村村干部属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型人才,这类人才选派到县委党校进行理论、科技、法律、实用技术等知识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新农村的领头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农村种、养、加工大户安排在农广校、农机学校培训,重点学习板栗、药材、绿色疏菜种植、生猪牛羊等畜牧养殖、水产品精养、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专业知识,培养他们成为产业带头人;农村回乡青年安排在县技工学校、工业学校培训,重点进行技能和打工维权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村干部、回乡青年的学历培训安排在大专院校。形成了培训对象合理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能优质培养培训对象的局面,做到了培训对象的优化整合。今年上半年,县六所培训机构,分类举办各类培训班72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9800余人,培训输送打工人才3800人,组织了20名村干部进行大、中专学历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真正实用的人才。
- 上一篇:企业仓管个人情况小结
- 下一篇:居委会小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