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改革实验总结材料

时间:2022-05-14 11:33:00

导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改革实验总结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改革实验总结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大胆实验,反复探寻;精心组织,有序实施;体验成果,积极反思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极力搜寻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学习、积极投身于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新路子、培养信息尤其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信息处理的能力、发展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从实际出发、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激活以前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具有对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关怀,逐步形成愿意为保护和建设祖国及全人类美好生存环境而奋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引导学生注重研究过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开放、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实现了自主表达的开放、引导学生找寻课感,实现了教学实践的开放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随着我校研究性学习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深地体验到:时代要前进,教育需先行,肩负着培养未来小学语文教学人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论》(以下简称《小语教》)科的教学,则更要不断地超越自身、超越现实、超越历史,大踏步地走向开放。而研究性学习恰恰为其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反复探索、琢磨、尝试中逐渐获得正确认识和能力的研究过程,它贵在“研究”与“学习”的有机结合、融会一体。下面,我就把这几年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的情况做以总结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

我校刚刚启动研究性学习实验之初,我有幸被选为实验教师,非常高兴与自豪,因为这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最好机会,但同时也感到肩上担子的重大。为了让自己能成为一个适宜新时代教育的研究型教师,为了很好地在小语教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小语教》科教与学的“双赢”,为了早日提高自己的素质,充实自己,我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如《聚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等书籍,并借阅了四十多种近200多本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极力搜寻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学习,不但很快提高了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而且更加坚定了自己搞好研究性学习的信心,积极投身于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新路子。

二、确定目标,选择内容

我认为,在“小语教”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是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者较大的差异。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我认为在“小语教”学科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具体说,以下目标应该是我们所强调的:

1.培养信息尤其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信息处理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取得结论、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发展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3.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前人的成果;

4.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5.激活以前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积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多元化的综合学习的经验;

6.具有对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关怀,逐步形成愿意为保护和建设祖国及全人类美好生存环境而奋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小语教”学科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应该体现以下特点:

1.问题性,即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还应提供辅助材料,但这些材料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而且往往需要学生补充收集材料。

2.开放性,即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

3.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4.实践性,即在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三、大胆实验,反复探寻

在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后,我就大胆地开始了实验,并在实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关于这一点,我想以自己所采用过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在师生教和学的情况来对比说明一下:

刚开始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学习理论——举例示范——模仿试教”。上课时,学生首先研究学习相关理论,在汇报通过研究习得的一些皮毛之后开始教师的旁征侧引,侃侃而谈,加之不时再讲述些小语教学中的趣事,师生学习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对教材内容也能做到倒背如流,看似一堂好课。可是在试讲、实习中,随着听课节数的不断增多,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犯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只会模仿,只会照搬现成的教案上课。于是我在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后又开始了第二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二种教学模式,我采用的是“观察教学——学习理论——尝试教学——示范教学——微格教学”的五步教学法,力争把“小语教”课上成小语教学能力训练课,并重组了教材,构建了“四·四·七小语教学能力训练新体系”,把小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扩散到整个五年学习之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大多数学生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练过的好,没练过的差”等很多问题,不能在毕业后马上胜任,大多数是在毕业一、二年后才展露头脚的。

“这是为什么呢?”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在不断的学习钻研中,我终于发现了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与学生研究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以至于造成学生通过大量的聚合思维,形成了某些定势,不能探究出适合新课文、新学生的教学方法来。于是我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质的改革,开始致力于构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当前,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的主要做法,是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辨证批判思维为出发点,以学生自学自悟,批判地吸收知识为基础,以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为动力,以课前训练激情引趣——批判学习基础理论——运用创新思维创法——多法选优实践操作——拓展知识引申课外为主线,以教师学中导、创中引、做中助为组织形式的“探究型”课堂教学结构。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与时代精神、社会生活、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间的关系,把诸种知识的获得和诸种能力,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能力的训练熔于一炉,互相沟通,实行多角度、多层次、多起点、多指向、多路线、多焦点的主体探究,还学生以主动权,让小语教教学走向了开放,使小语教的课堂中处处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最终获得开启人生驿站大门的金“钥匙”。

四、精心组织,有序实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也很好地处理了相关的一些问题,精心地组织并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在小语教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设定研究专题,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超越教材内容,广泛涉猎,广取信息,丰富研究材料,真正进入研究过程,从而使教学内容得以开放。如在学习每一章前,引领学生通读教材,将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部分,分成若干个“结构板块”,并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研读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小的研究专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为了丰富“研究”的材料和活化“研究”的方法,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向教材质疑,敢于给教材挑刺,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既重教材又超教材,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就有了充分自主研读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也不用再面面俱到,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第二,引导学生注重研究过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开放。研究是一种探索,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研究学习的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开放。如,为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出了一种极为有效的研究学习的方法,即选择一个研究专题后,分三步研究:第一步,假设教材中的说法完全正确,边读书,边收集相关信息为其补充新的材料,以求得证明;第二步,假设教材中的所有观点都是错误的,并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将其驳倒;第三步,将前两遍的结果综合起来,并借助新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观点、新见解。通过这样长期的实践,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认识结构去解读教材,注入信息,以扩充阅读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积极改变、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以缩小自我认识结构与教材之间的“结构差”,提高了理解水平,促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逐步形成分析理解信息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其处理信息的技巧和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水平。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实现了自主表达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成是学生主体的独立研究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这些活动对全班学生来说都处于相对的“暗箱操作”状态。要使学生分散的研究成果为全班同学所共享,就必须进行课堂交流,分享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堂交流开展的质量和效度,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率,关系到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绝不可等闲视之。因此,在常规教学中,我一般都会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他们采用诸如座谈式、茶话式、综艺式、采访式等开放的形式,敢于用自己的话语来畅达自己的认识,交流研究学习的成果或心得,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问……从而使交流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用价值,真正地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找寻课感,实现了教学实践的开放。课感,应当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状态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据此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它需要学生在精益求精中不断磨炼。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在独立研究、交流体会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单项演练、综合演练、个体演练、小组演练、模仿演练、即兴演练等各种方式演练教学片断,甚至引导他们到小学去进行真正的教学演练。这样,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姿体活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而是其综合的素养。在这个层面上看,以“演练”为契机,更会使研究性学习进入注重体验的新境界,是推进小语教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

五、体验成果,积极反思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实验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指导的学生代表学校连续四年获辽宁省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单位的奖励,有近300名的学生分获特等和一、二、三等奖。我所上的课连续多年被评为校“新秀课”、“示范课”、“优质课”、“创新教育观摩课”。其中更能说明进步的是:在2001年代表学校为省市各级领导和专家上的创新教育观摩课,就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在2003年辽宁省教育学会师范专业委员会教学法学科组首届教学研讨会上,我所上的课更是被评为唯一的省级“示范课”;而在2005年全国的年会上,我的受到了与会同行的一致称赞,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正是由于研究性学习实验开展的比较好,我所撰写的论文也连续多年在全国年会、省内研讨会中荣获一等奖,并应化学出版社邀请于2004年主编了一本特别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材——《小学语文实用教学论》,现已在全国公开发行,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的欢迎。也正是由于在研究性学习实验中总结了很多独特的见解,理念新颖,观点鲜明,富于创新,个性突出,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同行的认可和推广,我先后被聘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主持东北三省的工作)、常务理事和辽宁省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辽宁省教育学会师范专业委员会教学法学科组组长,并于被锦州市市政府命名为“锦州市首批基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以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主要有:

1.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合理评价指导教师的工作?

2.学生外出实践的时间,尤其是安全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最大的障碍之一。

3.研究性学习的校內教育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开拓。

总之,几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既有惊喜也有困惑,惊喜的是我和学生已经同新课程一起逐步成长,困惑的是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但我一定会认真借鉴他人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不断反思和总结,持之以恒、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实施,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在此,我虔诚祈盼学校领导和老师给予教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