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职业中学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12-22 09:46:00
导语:县职业中学经验交流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教育主管局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为办学思路,以“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为兴校精神,禀承“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艰苦创业,勤俭兴校,以管理树形象,以质量求发展,着力打造“名师资、名专业、名基地、名就业”四大品牌,成功实施职业教育与市场就业需求、国家产业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高校相应专业的“三个对接”,向对口高校输送优秀职高毕业生2000多名,连续七年高考职教类本科上线率居*市第一位,培养合格的中初级实用人才8000多名,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6000多人,其中一大批由打工起步闯出了一条创业之路,李斌、何显飞等27人资产过千万,成为很有影响的创业成功人士。学校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办学路子,先后被评定为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四川省首批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点,省、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示范基地。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内部改革,加快发展步伐
从建校之初物探队留下的一片土坯房,到如今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从当初仅有的1个农学专业到如今的8个学历专业和6个短训专业;从10年前40多名教职工、500多名在校学生到如今的148名教职工3800多名在校生;从10年前负债200多万元,到如今良好的发展态势,小河职中建校20多年来,走过了一条自强不息、勤俭建校的发展之路。尤其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理清办学思路,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形成了全面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二是强化学校软硬件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加快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步伐。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四是整合资源,处理好“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和“学校与部门的关系”,促进学校快速发展。五是努力做好“广招学子,扩大办学规模;拓展路子,广辟合作办学渠道;常串门子,加强部门合作;力争票子,争取项目资金;多挂牌子,积极创先争优”等五篇文章,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品位,拓展发展空间。
二、突出办学特色,打造职教名校
1、完善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学校依托我县作为农业畜牧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社会劳动力就业培训需求大的县情,“贴近产业办专业”,先后开设了畜牧兽医、农学、电子、机械、计算机、旅游、商务、数控等8个学历教育专业和服装加工、焊工、车工、电工、电子装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6个面向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为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先后与川农大、电子科大、电子高专、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江黄羊发展有限公司及县内种养基地、企业建立了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实作实训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校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
2、加快基础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校收购了原东榆粮管所,搬迁了杨清江等三户农户,新征土地40余亩,使校园占地面积扩大到100多亩。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和自筹资金,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实训大楼、学生公寓和教师宿舍等新增建筑面积26000多平方米,改扩建了运动场,学生食堂。整治和美化了校园环境,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同时,学校加强专业教学所需的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建起了包括23个实训室、涵盖各专业的实训中心,在校外建起了果蔬、苗圃、畜牧等6个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办学综合实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学分制改革,促教育创新。学校坚持创新务实,发展为先,强化优势,培养特色的原则。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推行学分制改革,促教育创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一是组织就业安置负责人、专业部负责人和教学骨干教师对成都、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知名企事业单位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各专业培养方向及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分制实施方案。二是制定了《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德育学分实施方案》、《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办法》等配套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分制实施提供“软件”保障。特别在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我们主要采用了四个办法:(一)在大学本科生中招聘专业课教师,近几年先后在西安工学院、川农大、西南大学、西华师大、贵州师大、四川工业学院等高校招聘了一大批专业课教师,他们经过三到五年的岗位锻炼,已成为相应专业的骨干教师。(二)社会招聘,如我们的电焊实训指导教师蔡康太是从大连造船厂聘请来的高级焊工。(三)送出去培训,我校不仅每年按省教育厅的要求选派各专业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而且还派出大量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如我们的数控教师何伦峰派到南京巨森数控机床厂进行培训,并兼职受聘于该厂川陕地区售后服务技术员。(四)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训新教师。实行一年结对子(以师带徒)二年压担子(工作上路)、三年明路子(形成特点)、四年搭台子(自导自唱)、五年拔尖子(走向成熟)。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校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50岁以下的授课教师已全部是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72%,现已启动研究生学习计划,已有8人参加学习。力争五年内达到2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
4、强化“东西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以“高质量就业、发展性就业”为人才培养方向,积极探索“东西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国内大中城市及沿海经济特区2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及安置协议”,同联想、诺基亚、三星电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人才信息网络,保障了优质就业渠道畅通,形成了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还同广东的嘉龙教育集团,华东理工大学培训中心,上海市劳动局技能培训中心,金华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深层次的东西合作关系,实行“2+1”的教学模式。学校利用他们的先进实训设施设备,提升学校的人才出口质量,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优秀的技能人才。
学校借鉴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省内外先进职校经验,倡导“实践引导论”,即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易于接受,能够牢固掌握和理解。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今年抽调优秀教师带队3批836人到上海浦东康掺工业园区,宏茂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联想集团、中兴集团、飞瑞集团等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让学生具备工人和学生双重身份,使企业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和技能在企业实训岗位上体验,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坚强意志、服从管理。带队教师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为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创办特色专业,打造精品专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着力加强专业建设,以名牌专业打造职教名校,通过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促进实验、实习条件的改善和专业师资的提升,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首批示范专业,为满足南江及周边县市对畜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加强了对该专业师资、设备及基地等资源配置,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南江黄羊育种专家王维春、贾正贵为兼职教师,扩大招生名额,强化就业指导,共培养出了1600多名技术精良的畜牧兽医人员,有力推动了畜牧经济的发展。伴随世界现代制造业大量进入中国和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市场广阔,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调整办学思路,注重内涵发展,打造精品专业,培育实用人才,提升创业品质,推进规范管理。面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的现实,我们加大了机电专业师资、设备的建设力度,今年将接受省重点专业的验收评估。目前学校现已形成畜牧兽医、电子、机械、旅游骨干专业群,骨干专业、名牌专业发展优势初步显现。
6、大胆开拓市场,全力服务“三农”
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的“三个服务”: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主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坚持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重点抓好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三是坚持为劳动力异地就业服务,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简单劳动力输出转变为技术工人输出。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5期,培训各类技工6000余人,转移安置到沿海大中型企业务工就业5400多人,其中300多人竞争到了管理岗位。结合县委、政府实施的“畜牧大县”发展目标和“农村党员致富工程”以及“一村一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班”、“农村种养大户技术提高班”、“务工就业技能培训班”及科技服务、咨询活动200多场次,参训人数达20000多人次,促进了农村基层工作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
7、实施三个对接,促进跨越发展
(1)与市场需求对接,拓宽渠道谋跨越
学校将职业教育同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准确定位,主动适应市场,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构建了面向省内外的人才信息网络,近年来学校培养合格的中初级实用人才十分抢手,供不应求,先后来校选聘学生的企业有深圳联想集团、菲利普电子有限公司、松下集团、诺基亚中国公司、华硕电脑、长城计算机公司、北京宝兴高尔夫俱乐部、大连航空公司等10余个省市30多家企事业单位,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学员满意、学校放心、企业欢迎”的三赢效果。
(2)与产业结构对接,真抓实干求跨越
国家产业的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要培养出对口的人才,才能在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作用。学校走多元整合,校企合作,城乡互动规模经营的发展路径,瞄准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字号品牌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实行互动。依据旅游专业成立了旅游人力资源公司,为“中大”和“小巫峡”旅游公司、光雾山大酒店“枫叶大酒店”等企业提供旅游人才服务;特别是在几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期间,选派学生600多人参加导游、礼仪、解说和宾馆、饭店服务,支撑着旅游旺季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南江旅游业的发展。公司还承担了*西交会及县内各项庆典会议,大型接待的礼仪服务,不仅锻炼了一批学生,而且还通过他们的服务收益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据统计,目前遍布全县的畜牧兽医人员、农村种养大户和饲料经销人员,90%以上都是小河职中的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职业教育功能。
(3)与高校专业对接,提升质量促跨越
现代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充分融合,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使得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促跨越成为了一种务实之需。学校立足南江的畜牧资源优势和南江黄羊的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示范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重、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办学格局。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职业学院、电子科大等高校相关专业联轨,建立起了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项目的合作,提升了办学质量,推动了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凸现。
三、激发新活力,高点站位促发展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如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学生迅速增长而造成的办学条件及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校舍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实训用房及设备还严重不足,教师继续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等等。我们将在各级党政、教育主管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这次全市职教会精神,继续发扬“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的兴校精神,充分发挥全省首批20所省级示范职业中学的骨干示范作用,按照“注重内涵发展、打造精品专业,培育适用人才、创建全国名校”的办学思路,夯实基础,挖掘潜力,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跨越中实现赶超。力争在2008年将学校建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质监局加强依法监管发展计划
- 下一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