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普法教育经验交流

时间:2022-11-14 04:09:00

导语:深化农村普法教育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农村普法教育经验交流

在贵州省“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检查验收中,我市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实施的“两个一”工程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检查组领导指出“*市的依法治理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法制教育工作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特别是农村‘两个一’工程的开展,加强了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教育和培训,突破了农村普法工作中学用脱节的难点……”。“两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我市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得到了更加深入广泛的开展,同时使我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一、实施“两个一”工程的必要性我市是一个汉、苗、布依多民族聚居区,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2.08%。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文化偏低,消息闭塞,经济滞后,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弱妇孺,客观上存在接受教育能力低,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矛盾不断凸现,过去那些滞后普法宣传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普法宣传活动难以取得明显效果。这充分说明了普法教育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必要性。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市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就必须在法制宣传的手段上、形式上、内容上进行创新,要有突破,因此在“四五”普法期间,总结不足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市针对农村普法现状,按照“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要求,率先实施了农村普法“两个一”工程,即每户农户拥有一本法律书籍,为每户农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二、“两个一”工程实施情况(一)领导重视、逐级落实“两个一”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一是经费到位。实施“两个一”工程中的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所有编印的法律书籍和法律资料全部免费,发放给广大村民,任何单位不得向农户收取一分钱。二是逐级落实到位。专门开会部署此项工作,分层传达到各区(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均将此项工作列入每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从2003年开始,在市、区(县、市)、乡(镇)、村各级鉴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形成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格局。并将“两个一”工程实施情况列入每年依法治理工作检要内容,有效推进了“两个一”工程全面实施。(二)组织编印村民学法书籍1、深入调研,科学编印学法书籍。要实施好“两个一”工程,首先要在法律书籍的编印上有所突破,打破过去编书一法一书,条条款款,枯燥无谓的格局。因此我市组织了有关专家、法学教授等二十余人成立的碉研小组,专程到本市各地农村对农民的普法教育工作和农业户进行了调研和摸底调查。认真编印了涉及农村经济活动、社会治安、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公用设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法律文书格式和农村民主管理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又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法律工具书《*市村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等资料。2、分步实施,积极推进“两个一”工程。在法律书籍编印方面,我市用两年的时间达到了“一户一本法律书籍”的目标。第一年发放到农户手中近十万册,第二年发放30余万册。对于市级法律书籍发放不能满足到的地区,由各区(县、市)、乡(镇)根据《手册》的内容和相关法律书籍,结合当地实际,自行编印农民适用的《村民手册》、《村民法律知识问答》等相关法律书籍,免费发放给广大村民。两年来,我市共编印《村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等相关法律书籍40余万册,逐步达到每户农户拥有一本实用的法律书籍,做到学习有资料、办事有依据。(三)对农户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对农户中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让法律明白人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权,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和改善一个群体,改变一个小组,推动一个村寨,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建立一套起长效作用的工作机制。1、加强村两委的法律培训。村级干部是从农民中选举出来的,是村民比较信任、有威信、能起带头作用的村民。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等影响很大。所以他们必须学法、用法、懂法、守法,必须依法办事。要提高村两委的法律素质,我们着重抓了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在区(县、市)成立了普法宣讲团,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二是在乡(镇)培训了法制宣传骨干,落实村干部“学法日”制度,定期集中组织村干部上法制课、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对村两委的培训。三是在村组设普法员、调解员,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对村级干部不仅进行专门的培训,还利用村、支两委会、党员大会等组织干部、党员进行学法。其次在农村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积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章立制,促进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村级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截止今年我市创建的农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已超过35%以上。2、利用农村法制夜校、村民法律学习室等对村民进行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法律培训。一是在农闲时,开办农民法制夜校,聘请或由乡(镇)安排老师上法制课,每户农户必须至少有一位成员(法律明白人)参加培训;二是成立了村民法律学习室、普法活动室等,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外出前组织他们进行了技能和法律相关知识培训,让他们在外能遵纪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己,回到家后同样是学法、守法的模范。三是对于偏远山区,经济落后的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我们一线的法制宣传员、司法助理员、村两委干部等挨家挨户上门对农户法律明白人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指导和宣传。通过长期培训,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能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依法履行义务、共同担负起依法治国的重任。据统计我市农户中法律明白人达90%以上。3、利用远程教育课件开展学法教育。今年我市相关部门制作完成了“以案说法”系列课件6个,并陆续进行了播放。该系列课件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直观向广大村民解读了涉农法律法规知识,使村民能够不出家门就能接触到法律知识。4、法制宣传部门针对村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涉农法规宣传。我市各级法制宣传部门以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小分队进村入户、建立村级法律顾问等形式,针对村民关心的土地、拆迁、劳动、医疗等各类法律、政策、规章等,采取墙报、黑板报、标语、宣传车、宣传挂图、上街宣传、法制文艺表演、广播、电视及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为村民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做到每户一个法律明白人。并且通过发生在本村的纠纷调解案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大家都吸取教训,共同提高。同时开展法制教育与开展送“文化、卫生、科技、法律”的下乡、法律知识竟答、评选农村“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发挥法制宣传的带动、辐射作用,切实营造农村基层民主法制良好环境。三、“两个一”工程的推行,使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促进,村民法律素质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我市农村基层干部法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普遍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农村干部在管理村务上既讲究件件事情依法办事,又讲究每项事务民主自制。他们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把过去形式上的事后公开改为群众事前监督,为了增加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确保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让村民参与对村务活动的管理,他们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项齐全、细目清楚、情况明了、重点突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时间和程序,通过公示栏对村民公开,同时对村民的困难、村民们发生的事情也十分的关心。极大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例如:云岩区红岩村在“三五”普法时,因政府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与村民发生分歧,由于村民未得到相应补偿想不通,爬到高架桥上,以自杀相威胁。当时市委、政府领导到场进行调解,才得以解决。而“四五”普法期间,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这时村委会认为村民的补偿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出面召集村民进行了集体诉讼,经法院判决,村民得到了合理补偿,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2、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普遍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对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并且在法律明白人的带动下,激发了村民学法守法的自觉性。过去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骂街”、群斗、群殴事件大大减少,碰到矛盾纠纷,村民普遍都会自觉地先学习法律知识,从法律书籍中寻找答案,然后再寻求组织和相关法律部门的帮助。例如:花溪区孟关乡村民吴某,有两间房屋无相关手续,但由于房屋修建时间很早,一直都居住在这里,按照有关规定可以给予一定补偿。乡政府要征地拆迁,把它列为违章建筑,并且不给予补偿。吴某通过阅读《*市村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从中找到了应该赔偿的依据,于是起诉到了法院,经法院判决得到了合理的赔偿。一些小矛盾、小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化解。农民之间素质提高了,也能文明的相处了,主动学法守法,遇事顾全大局,上访案件通过说服教育和行政、法律等手段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农民不但主动关心集体的事务,有的还自行组织义务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利用健康的文艺表演来抵御旧封建不健康的习俗。3、是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由于“两个一”工程的推行,基层干部宣传到位,化解矛盾到位,消除后患到位,跟踪回访到位,有的地区定期督查通报,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隐患漏洞不过夜,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特别是对拆迁、征地、失去土地的农户进行排查,不留死角,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了矛盾纠纷的升级扩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截止今年我市的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治安案件发案率、民间纠纷发生率、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群体上访事件也有所下降。通过有效开展群防群治,确保了辖区村民和企业单位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农村发展环境。“两个一”工程的推行,是积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它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对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