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队伍实践科学发展观思考
时间:2022-07-17 10:37:00
导语:城管执法队伍实践科学发展观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执法领域越来越广阔、工作内涵越来越丰富,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应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需要,把工作干得更好,是我们执法队伍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理解这四句话贯通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辩证的科学思想。作为执法者,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好新的矛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这一思想,用辩证的科学思想来指导我们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改进方法,破解难题,实现科学执法。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具体需要从诸多方面下功夫。比如说,要转变观念,要完善机制,要强化队伍,要改进方法,等等。今天,我重点就坚持用辩证的科学思想处理好执法与相关方面的几种关系,谈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处理好执法与“责”的关系。应该说,执法与责任的关系没什么可解释的,执法就是责任,是责任的本质体现,是基本要求,没有责任就不能执法,没有执法,也谈不上责任,二者既是相互肯定又是相互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法与责任,应该说责任是第一位的。责大于天,能把责任视为生命的人没有干不了的事情,也很少有干不好、干不成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数同志做的都非常好。一年四季冒着酷暑严寒,迎着雨雪风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这些都是我们认真履行使命的重要体现。但也可能有的同志处理的不太稳妥,主要表现大体有三:其一、心中无责。无责则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二、责有而淡。心未尽到,应付了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三、有责无感。虽然履行了职责,但少了一点责任,缺乏一种心里翻腾、寝食不安的深刻体验。对这些倾向性问题,没有更多的招数,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对职业忠贞。职业既是人民委以的重任,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平台。古人说:“做事不诚者,毁也”,说一个人对所做的事情如果心不诚,也就等于毁了自己。我们说做人求圆满,做事求用心,这是追求人生完美的必经途径。是做好做成一切事情的第一块基石。每个人都珍惜这块基石,就像收藏宝物一样,根置于心底里。第二是要有一定的境界。要把职责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作为人生追求的信念。一个人一生可能需要做好多事情,但所从事的职业是最基本的,人只有在最基本的主体事业中才能找到生活中最大的精神力量,才会体验到最大的精神快乐,有了这种力量和快乐,我们对职业的执着就不会轻易放弃。所以,大家应该始终保持一股工作热情,一股工作激情,努力把自身的精神调试到最佳状态。第三是学会坚持。从常规上讲,人的一生可划分为五大阶段,每个阶段可用两个字概括:青少年时期,勤奋;青年时期,用心;中年时期,坚持;老年时期,宽容;衰老时期,是感恩。在座的同志大都处在中青年时期,应该把重力放在“坚持”两个字上。一个人就一时一事坚持容易,但长期一事坚持就非常难,这是因为人的生理和精力是有限的,很多人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可往往事情的成败就差这么一点“坚持”,谁坚持下来了,谁就有一定得回报,就能收获圆满。我有一个同学,叫张发达,寓意飞黄腾达。高中毕业后,既没有考上学,也没当上兵。后来他去一家公司打工,被分配在仓库当清洁工。18岁进厂,工资微薄,环境很差,许多人看不起他,他自己也有过多次抉择,可最终没有动摇。他沉住气,咬着牙,卖力干。贤惠的老婆也经常鼓励他,每周送饭,饭盒里总是放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你下周肯定比这一周工作干得更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有一天,总裁把他叫到办公室,总裁说:根据你的表现,你被任命管理部部长。这一年,张发达38岁。所以,希望我们对待自己的执法工作,不轻视,不嫌弃,不厌倦,不懈怠,不退缩,经受住各种考验,要能撑得起,扛得住,把胜利融于坚持之中。
二、要处理执法与“情”的关系。人类所从事的一切实践都赋予一定的情感,这是人与一般物种的本质区别。那么,执法工作也是一样,情感是我们执法工作的血液,如果没有了情感这种血液,我们执法就没有热量、没有温暖,没有活力,也没有激情,就会出现偏差,让人感到寒心,就做不到科学执法。另一方面,法规又是情感的筋骨,情中有法,执法有力,以情执法,法力无边。从这一意义来说,执法与情感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轻视哪一面,就会使执法工作出现偏差。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执法与情感的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执法要有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群众,要体现人性化,有了人性,动了感情,才能撼天动地。这是人本规律决定的。大家知道,三峡工程,就是我们各级部门和执法者们,以一种爱民如子的大量的情感工作,使其在较短的期限内,顺利地实现了百万大移民,这既是奇迹,又是常理。讲奇迹,是古今少见,说常理,就是用了常用的工作方法——情感法。我们要很好地借鉴。二是执法要动真情。讲真情,就不能虚心假意,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真心实意。对遇到的情况,碰到的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真心地认识,真心地对待,真心地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谋求到长期的执法效益。三是执法要不偏情。法规本身就寓意着公正,公正才是人间之情。我们要求执法者要有情,动真情,更重要的还要不偏情。这里主要防止庸俗的情感干扰和过激的情感支配。例如,今年2月份,无锡市执法队在执法时,不顾业主的困难,在下雨天强行拆除朱霞芳全家赖以生存的报刊亭,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散落一地的还未卖出,又卖不了几个钱的小杂货,朱霞芳悲愤至极,活无出路,便喝药自杀。这些教训一定要吸取。
三、处理好执法与“利”的关系。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利益为轴心的,利益是驱动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法律法规也是一样,利益是法规的核心,法规是利益的保障。法规是因利益而派生的,是为利益所服务的,世界上没有无利益的法规,也找不到无法规的利益,即便是有,也是在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法规就是利益。因此,要处理好“法”与“利”的关系,重在理解和对待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人们对利益有多种理解和不同的态度,但不论多少,其中有一点是共识的,那就是利益是把双刃剑,正确认识的对待他,就强国兴业,富家出人才,反之亦然,就祸国败业,毁家出罪人。因此,古之有训:“利重如山,福祸两边。”可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尽管消极,但又是客观的。利益有许多特点,其中较为鲜明的是多样性、复杂性、诱惑性和不可侵犯性。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执法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更好抓准、摆正和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呢,我个人认为,重在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这三对利益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联系,具有同一性。按一般规律要求,在处理矛盾冲突时,都应以整体、长远和集体利益为重,局部、眼前和个人利益处服从地位。简单地说,就是小利服从大利,近利服从远利,私利服从公利。这是基本原则,应该始终把握好。当然,也要有灵活性,不能僵化教条。在不影响或有利于维护整体、长远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解决好局部、眼前和个人利益。但总体要求,前者是定盘星,不能变。另外,我们还要端正对利益的态度,做到不为名利所累。利益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谁也离不开少不了,但人生不能只唯利益。人是社会的人,追求的是社会价值,奉献于人的价值,物质财富只是个手段,不能作为最终目标。许多名家说过,人的价值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对人类贡献的大小。一个人房屋千间,夜卧只需三尺,布有万匹,裹身不过一丈。人赤条而来,赤条而去,终生衣食不缺,生活轻畅足以。大家知道,去年春节晚会有个小品叫“不差钱”,里面有句话: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活着,钱没了。实际,在延伸一下: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活着精神没了,人死了,精神臭了。所以,说到底,人追求的是一种境界,最让人享受的也是一种境界。再有,我们是执法者,拥有执法权,要防范权利个人化、私有化。我们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手中无论有权利大小,都是人民给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许多教训告诉我们,万恶之源,始于贪字。有个故事叫老鼠与半缸米。说的是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半满的米缸里,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顿猛吃,吃完了倒头就睡。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进行过痛苦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无能为力了。对于老鼠而言,这半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粒,就离死亡近了一步。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是能够清楚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我想,这个故事给人以很大的启示。人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利总是看着别人的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的多,老婆总是看着别人的好。只有低下头来,很多东西你会发现,都是过眼云烟,身外之物。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他说三尺,那人又说:只三尺?每个人除孩子外,大都五六七尺,不是把天戳破了吗?苏格拉底说:凡超过三尺的人,想立于天地之间,则需懂得低下头来。
自然界的天地,不需要低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在现实前,需要低头,现象与现实总有距离,你志骑马飞驰,可前面只能找到一头驴,是坐着等着马,还是骑着驴先走?志元帅,先当士兵。
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谁没有错,错误是对别人一种伤害,只有低下头才能弥补,低下头不是屈辱,而是付出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没有人笑话,而且还被传为美谈。很多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而是在低头中说服。在法律面前要低头,法律是个圈,自由在里面,谁想跳出来同法律叫劲,就十分危险了。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仰头走路人,一种是低头走路人。大家留心比较,那些人缘很好,事业很强,进步很快的人,往往是懂得低头的道理。总之,是要处理好执法与利益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多方面下功夫,但关键的地方要把握住,做到端端正正执法,努力为群众谋利益。
四、处理好执法与“德”的关系。德,简单理解,就是真、善、美。这也是德的核心。德是法的根基,是法的基础,法是德的延伸,是硬“道德”,法也是德的屏障,是保障。德具有一定得软化性,长效性。法具有一定得强制性,短效性。二者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我国是文明古国,历来偏重于“为政以德,以德治国”,但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逐步强调和确立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依法治国,这使我国的治国方略更加完善,更加符合现实需要了。作为一名公民,遵守法规,维护法规,是宪法赋予的义务,必须做到。同时,崇尚道德,守好道德,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一个人如同一列火车,轮子必须跑在两条轨道上,只有不偏不倚,才能跑得稳,跑的远。我们不仅是公民,还是法律法规的实践者、执行者,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法规和道德方面要比常人做的更好一些。当然,大家做的都非常好,赢得了群众的赞美,不少同志成了学习样板。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这是因为,现实形势很复杂,旧的体制尚未完全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健全,在某些局部上,在少数人身上,教育跟不上,管理不严格,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训十分深刻。我们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在法规和道德的问题上,一定要处理好,尤其在“德”的建设和实践上下功夫。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个事要慎小。古人说:“不虑于微,始于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凡事都要从点滴防范,从点滴做起。二是要慎初。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始的时候,事情的成与败,往往取决第一次,所以,要管住第一次,做好第一次。尤其是面对诱惑力大的东西,一定要拒之千里。第三就是慎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恪守信念,严守防线。特别是在独立行动的时候,要管好自己。第四是慎欲。有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些同志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敢打敢拼,但面对功名利禄却心乱神迷;有些同志平时温文儒雅知书达理,但一涉足灯红酒绿的场所就成了“迷途的羔羊”。归根结底,皆因“欲望”作祟。欲望是个无底洞,古人说:“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因此,要求我们要时刻遏止私欲膨胀,要淡泊名利,保持心态平衡。
五、要处理好执法与“理”的关系。理,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便是理。法,客观事物固有的规矩便是法。也就是说,理与法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法依据于理,理生成出法。在法、理之间,重要的是处理好理。现实中,“理”很多,有大道理、小道理,有公理、私理,有事理、情理。但无论是什么道理,最基本的原则要把握准、掌控住、运用好,那就是“小理、私理和情理”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大理、公理和事理”。因为这些“理”是管方向、管根本、管长远的“理”,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理”。在执法中,具体应做到三点:一个是行法有理。我们无论实行哪一项法规都要有理有据,不能行无理之法,做到法出理随,先行理后行法。二是要施法讲理。就是要求在实施法规的时候,要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明、讲透、讲服该讲的道理。要相信世界上有不服人的,有不服法的,但不服理得人却很少。人活着,就是为寻找真理、实践真理、追求真理。所以,要防止搞愚民政策和粗暴行为。特别碰到那些素质低下、蛮横粗野的人,大家要学会忍让,忍让是理智的表现,是大度的表现,是美德的表现。这种忍让是以退为进,以柔制刚,而不是放弃原则。俗话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我们是执法者,要和气执法,和谐执法,多一点人性化、理智化,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想再强硬的人,也会化干戈为玉帛。三是动法要用理。断案执法,有明确的条框,可以说卡上哪条是哪条,这很简单。但有时问题虽然解决了,可人家口服心不服,事后还是照旧。所以,大家处理违规违法问题时,要善于把其硬性的法规转化为柔性道理,给人讲清楚,力求做到在思想上、在内心里认账。第四是法后理跟。解决了一个问题,不是完事大吉了,要把“理”向后延伸,这样,才有利于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防范旧病复发。
六、处理好执法与“心理”的关系。什么是心理,简单地说,心理就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人的特别心理面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执法具有客观性,心理具有主观性,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所以说,心理是执法者的调试器,有了良好的健康心理,大家就能自觉地,愉快地,公正的执法。反之亦然,就可能造成损害。现实社会不比过去,情况杂、信息大、节奏快,事情多、任务重、压力大,对人的心理冲击不亚于几级地震。作为执法的同志,整天在一线工作,大都跟违规、违章、违法的人打交道,所以,会经常遇到难心事、受苦事、窝囊事、委屈事、吃亏事,甚至有受伤害的危险事,这些无一不对个人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处理好执法与自身心理的关系,以良好的心态履行职责,意义十分重要。具体讲,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多在提高认知能力上下功夫。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取决于客观事的认识程度。对事物认识越深越透,判断是非曲直就越准,那么对自身所从事的事情也就越认可,越自觉,心理压力就越小,心情就会顺畅、愉快。第二是多在修炼上下功夫。从道学上讲,叫修心养性。人要学会超脱,学会静心,努力去其各种杂念,守住主体,守住主流,守住主念。心里多装阳光的事情,美好的事情,快乐的事情,让自己的心理始终处在健康的氛围里。多学学古人,多学学伟人,多学学常人,让自己常在比较中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第三是多在体验实践上下功夫。事实证明,大凡心理健康的人,都注重自身体验和实践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说到做到。尤其是在加强自身心理建设上,更要多付诸实际行动。平时要多交往,多沟通,多交流。要学会自我减压,把自己生活工作的目标和标准,调整到通过相对努力就能达到的尺度上。争强好胜、穷追不舍,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有个同志姓张,见到久未见面的老同学就问,你年薪多少?800万,同学回答:好家伙,那一个月就是80万啊,这还光是基本工资。张说:哇,真了不得了,你是做什么的?同学说:做梦的。实际,人与人都差不哪去,有钱就的还是占少数,对于生活,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忧愁。人在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这就是得失辩证法。过日子,过得很好,别得意,过很差也别叹气,老盯着别人锅里有什么,永远也不平衡,实际无论锅里有什么,再往深处看,锅底还不都是黑的。的保健秘方就是: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俗话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要让人、让事、让所得,努力把愉快,健康留给自己。要防止把眼睛始终盯在那些最值钱,最有荣耀的东西上。实际在世界上,有许多最不值钱、也难以让人荣耀的东西,恰恰是最珍贵的东西。如:空气、水、友谊、健康等等。这些都是无价之宝。所以,人生要学会加、减、乘、除,这样才能度过美好的一生。
- 上一篇: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论文
- 下一篇:学生创造力实验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