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6-27 11:38:00

导语:县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县是桂中地区的农业大县,农业经济是*县最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县生态环境良性化、改善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良条件

生态农业以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培育优势产业为核心,以科技投入和科学管理为动力,以资源优势和科学的工作机制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通过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农业经济同步增强,生态环境体系、资源保护体系和生态农业管理体系共同完善,进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加深农业内部产业的横向联系,带动农业和二、三产业结合发展,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贡献,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县具有优良的发展条件。

(一)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年均降雨量达1300毫米以上,年日照量达1700小时以上,其温湿条件适合多种农经作物和畜牧动物的发育生长,加上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肥沃的土壤条件,以柳江水系为主线的农业灌溉网络覆盖全县绝大部分农业区域,基本农田、经作用地、丘陵、草地等宜农地形和各灌溉支渠以及各中小型水库在全县范围内交叉连接。

(二)良好的政策条件

近年来,为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县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培植发展新一代科技含量高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鼓励内外资创办农副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激励开发旅游业等生态环保产业,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功能齐备的科技服务机构

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全县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水利技术推广体系,并建设形成了城乡互联、镇村相通、村户相接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功能齐备的技术服务条件。

(四)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县的农田水利设施网络覆盖全县,可满足农业产业深层次发展的灌溉需求,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生态能源、农村水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体系日趋完善,乡乡通油路工程、村村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完成,县内各农业生产区连接畅通,省道20134线贯通全具,农副产品可大批量直接运销区内外各大市场。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初步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受日益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仅仅依靠农产品的总量扩大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的需求,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县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努力提升传统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探索了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种植业内部结构从过去的以粮为纲逐步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举,形成了优质谷、优质蔗、桑蚕、水果、蔬菜、茶叶等共同发展的种植业新格局;畜牧水产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偏重数量增长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大力推广二元杂交瘦肉型猪以及肉肥牛、水奶牛、山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

在生产模式上,逐步建成了一批优质谷———反季节瓜菜、优新水果———农经作物———家禽等轮作套种套养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村发展农一林一牧一畜禽一渔配套的生态型立体养殖模式。在农村家庭中推广田园瓜莱———家庭养殖———沼气相配套的家庭种养模式。种植业、畜牧水产循环链式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正在全县范围内日益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村能源利生态环境的质量。

目前,全县建设高标准水果示范园面积1.5万亩,完成中低产果园改造面积3万多亩,发展高产桑园面积10万多亩,新建的茶园示范基地面积1000多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万多亩,果、蔗、桑、茶叶等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与退耕还草、还林工作同步进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建立县、镇(乡)两级科技示范园区30多个,有一定规模的立体养殖基地40多个,肉肥牛、水奶牛基走地正在建设形成,在农村中建成沼气池3428座,为全县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县生态农业发展取得实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l、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突出表现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行采矿、采石等非农经济的的过程中,不注重土地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尤其是矿山开采后丢弃的大面积废弃土地没有进行有效治理,导致水土资源严重流失,形成大面积的矿山污染源,农业后备资源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坏。

2、农业和二、三产业没有很好地协调发展。总体上看,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偏大,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农业和二、三产业结合的程度不高,就是在农业经济中,经济作物和高效畜牧水产业的比重也偏低。全县除了两家制糖公司和刚刚签约筹建的一家丝绸公司以外,全县没有一家具备一定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无法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环保型的绿色食品,没有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差,市场销售不畅,与*丰富的农副产品极不协调,自身的农产品甚至受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加工销售的总产值占全县农业经济总量不到30%。

3、农业科技推广不够深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全县虽然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推广机构,科学的种养和管理技术长期在农村中宣传推广,但是由于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差,很难将农业实用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当中,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仍主导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发展生态农业所要求的操作规程理解能力低,尤其是一些立体种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病虫防治技术、节水技术、技术配套运用等在农村中难以推广实施。另外,*的农村综合服务机构仅仅设置到乡镇一级,没有深入到农村内部,致使农村群众在掌握市场信息、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滞后。

4、农业生产规模化没有形成。从*农业资源分布的现状来看,生态农业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生态农业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零星分布,零散经营,无法进行统一管埋,很难产出规模效益,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集中和农村实用技术广泛运用。

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资金、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也制约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加快*县生态农业发展的设想

l、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农业资源

在今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以充分保护现有的农业资源为前提,找准生态和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创效功能和环保功能,在彻底摸清*农业资源的蕴藏量和分布状况的前提下,确定全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总量和结构,选择符合*资源特点,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的发展模式,放弃那种“竭泽而渔”的开发利用方式。

2、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和标准化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育成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注重优良农业品种的选育、引进、培植和推广,全面优化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品种,发展适合干市场要求的优质品种:同时加快绿色产品的开发培育。

3、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二、三产业有机结合,提高农副产品多层次增值的能力。

首先,结合*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具备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正大批量生产,*的优质大米在区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反季节瓜菜具备一定的特色,名优水果品质好,畜牧产品产量大,但都没有加工成品牌产品,仅仅作为最初的原始成品进入消费市场。引入资金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特别要注重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形成规模化、集中化加工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其次、加强农业和环保型非农产业的结合。来宾市把*县作为旅游业重点建设县,要引导农业和这些生态型产业连带发展,拓宽农业进入二三产业的渠道。

第三、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外销型的支柱产品,创建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生产基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集中,用产品引民农民走进城镇市场参与二、二产业的发展,推动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产品深层次增值创效的能力。

4、加大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的力度。

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针对生态农业技术含最高,技术操作过程多元化的要求,在农村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推广活动。

首先要发挥县、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及时快捷地将符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要求的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到农村:其次,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向县内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及时在全县范围内吸纳接受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加以推广。第三、建立村一级的科技推广前沿阵地。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仅靠政府设置的农推广机构在农村中推广农业科技显得力不从心,应通过村一级的科技推广组织把农民集中连接起来,才能全面掌握农业技术的需求导向,增强农业科技运用的效果,形成有利于科技向经济效益转化的更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

5、进行科学的区域化布局,提高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结合县内各农业生产区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总体上看,*县东部各乡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搭配较好,可选择农一林一畜牧一家禽一渔相结合的、较为全面的综合发展模式:西部的部分乡镇水土资源匹配的状况不大理想,干旱面较大,丰水区域少,灌溉能力低,应重点发展畜牧业--林果业--特色农业相配套的生产模式:靠近县城的各乡镇可创办一批符合城市“菜篮子工程”要求的生态农业园区,其生产模式应根据城镇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更好的灵活性,选择粮食一高效瓜菜一水果一畜牧水产和配套的生产模式。

通过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规模化、基地化开发经营,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集中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

6、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关键是要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农业服务网络机构。在全县各乡镇中,除了科技推广服务机构运作相对正常外,销售、环保、信息传播等农业服务机构极不健全,其工作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即使是发育较为成熟的农业科技服务也仅仅设置到乡镇一级。必须根据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把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到乡镇村屯,形成县一乡一村一农户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使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产前有功能备齐的规划、产业选择指导和产业效果分析预测服务,减少投产的盲目性。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各生产环节有全方位的技术运用、管理方法、生物灾害防治等指导方面的服务,确保生产安全。产出成品后,通过农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加工引导、销售引导和生态环保处理服务,确保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实现。

7、加大农业基础建设的力度。

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所侧重的政策环境,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齐备、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