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影响的思考

时间:2022-06-27 09:31:00

导语:党的建设影响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建设影响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观点,结合*实际,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全市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基础上,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优越性的原则,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和探索所有制结构调整对党建工作的影响,对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1978年以前,全市的工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改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是从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起步的,镇企业的崛起有力地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国有集体经济在各种经济成份中占了绝对优势。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加大了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对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全面实施,到目前为止,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5%。乡镇企业改制后,除了一些规模很大的乡镇企业仍然保持集体控股或独资以外,80%以上都不同程度地转为了个私经济。

第二,外资企业蓬勃发展。1984年,我市昆山市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自费开发区,开始“筑巢引凤”,迈开了吸引外资的第一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以后,*掀起了以开发区为主载体、直接利用外资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潮。

第三,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兴起。近年来,全市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国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拓宽就业渠道、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城乡市场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私营个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有、集体及乡镇企业的改制也促进了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大致各占50%,其中国有30%、集体20%、私营10%、港澳台13%、外商27%。纵观全市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过程,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放手让各类企业实体和不同经济成分站在同一起跑上施展才华,敞开大门让“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并在政策、舆论等方面为其合法经营、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

2.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程度高。由于我市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外向型程度高的特点,外向型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在全市非公有资本中,80%来自外商和港澳台资本。

3.企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随着所有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中其他经济成分的比例不断上升。企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

4.全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投资领域也日趋多样化,从而使我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全市产业结构中,一产、三产仍以公有制为主体,占七、八成;二产以非公有制为主,其中外资占六成。我市私营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产行业,但近年来投资于科技、应用技术、特色农业的私营企业日益增多。

二、所有制结构调整后加强党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针对所有制结构调整后,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迅速发展的新情况,我市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调查研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经验交流会,市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外资投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文件,有力推动了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1.采取多种形式在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抓好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设置工作。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且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一般都单独建立党支部;对党员不足3人的新经济组织,则按相近或相邻地域联合组建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和零星党员,则依托市、县两级人才交流中心或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协会建立党组织,对这部分党员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新经济组织党组织逐年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应建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已有95%建立了党组织;应建党组织的股份制和股份制合作制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应建党组织的私营企业中,已有98%建立了党组织。

2.逐步理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管理体系。我市通过多年实践和探索,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管理体系。一是属地管理,即分别由新经济组织所在的村(街道)、乡(镇)、县(市)、区党组织进行管理。二是由国有、集体资产投资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党组织,由合资中方单位的党组织负责管理;市区控股(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县(市)、区属企业改制后仍有国有、集体资产参股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其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三是由开发区党组织集中管理。在开发区内成立党组织,把开发区内的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管起来。通过理顺隶属关系,党建工作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使每一个新经济组织党组织都能置于上一级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下。

3.切实抓好对新经济组织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根据新经济组织党的工作的需要,我们注意选配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各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思想实际,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纪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教育。党组织活动坚持以业余为主、小型多样、注重实效,许多党组织主动争取外商和业主的支持,为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入党,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中拥有的党员数,分别比5年前增加了3711名、5418名和16739名。

5.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把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发挥好党组织在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上,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主要在以下方面发挥好作用:一是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证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二是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广大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发挥党组织在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企业工会组织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及时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使广大职工感到党组织可亲、可信赖、可依靠。四是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意找准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要求党员带头搞好本职工作。许多企业经营者深深体会到,党员是企业中最优秀的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对党的建设带来的影响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使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大量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类型之多、数量之众,是建国以来所未有的。这一切必然会影响到党的建设,给新时期党的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

问题之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面较低,隶属关系未理顺,组织设置相对迟缓。

问题之二:党组织凝聚力减弱,地位下降,工作开展不正常。

问题之三:乡镇机关职能没有转变到位;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存在不适应,后备干部匮乏;党务干部力量薄弱、思想不稳。

问题之四:企业党员人数锐减,党员流动性增大,教育管理乏力;党员队伍老化现象突出,先进性难以体现。

四、关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在所有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国有企业,以及各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都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路子。

1.加强党建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遇到许多新问题,传统的党建理论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推动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大胆进行探索。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又要善于吸收新思想、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党建理论。一要在党组织设置上进行创新。党组织设置应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原则。国有企业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调整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新经济组织要以归口管理为手段,理顺党组织关系。上级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外商和私营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他们的疑虑,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二要积极探索党组织在企业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党组织在经济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其执政党地位决定的,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新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体制如何变化,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不能改变。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即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工会、共青团、民兵等群团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管理,坚持企业社会主义方向上发挥保证作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稳定和发展企业中发挥凝聚作用;在深化企业改革、加速技术进步、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推动作用;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发挥协调作用。三要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上创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一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构成的这种新变化,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应该看到,不仅工人阶级中每日每刻涌现出大量先进分子,而且其他阶级、阶层中也不断涌现出大量先进分子。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应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而且应把其他阶级、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在具体操作上,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把能否自觉地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目前,很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企业党员发展工作,积极发展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青年、妇女和科技人员入党,重视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新经济组织的新党员,尽快改变新经济组织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

2.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创新。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所有制改革后党建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着眼于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把创新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确保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和加强。一要改进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方法、活动方式。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动要坚持集中、统一、规范和业余、分散、小型相结合,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健全党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上级党组织要积极支持新经济党组织开展工作,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解决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学习材料等方面的困难。二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重视提高党务干部的素质,通过培训学习、轮岗换岗等形式,提高党务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务干部,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与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在使用、奖励、待遇等方面要一视同仁。三要积极探索社区党的建设。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大批自谋职业的、工作流动性强的、下岗内退的党员会转入街道和居委会。再加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逐步推开,街道、社区所要承担的职能将大大增加。今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将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要积极探索既符合党章的基本要求,又适应社区党建各种需要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分类分层次建立和健全适应各类党员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要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制度,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再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建立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面对所有制改革的新形势,推进党建制度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要建立和完善抓党建的工作责任制。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举措,充分认识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上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目标计划,有组织领导,有检查考核。要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形成抓党建的良好氛围。二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注意发扬民主,扩大视野,多渠道地培养农村基层干部。要有计划地从机关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继续选调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要重点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经商回乡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对一时没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村,可从外面选派优秀党员去任职。要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党员干部培训制度。要有计划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形成工作制度。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和培训,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提高在经济工作上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本领;帮助他们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要合理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的时间,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保证党员教育收到实效,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四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党员管理机制。基层党组织要继续执行《党员手册》、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要围绕党员各自的责任、任务等目标,通过考核、检查,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管理。要把民主评议党员与目标管理紧密衔接在一起,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使党员队伍的“出口”保持通畅。要切实加强对流动、下岗、退休职工党员的管理,严格接转关系,坚持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把每个流动党员都置于党组织之中,接受党组织的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