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日常监督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26 05:25:00

导语:干部的日常监督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的日常监督经验交流

近年来,*县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干部考察方法,根据新时期加强对干部考察工作的新要求,针对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改变过去领导班子不换届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传统的干部考察方式,逐步建立了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为县委全面察人、准确识人、科学用人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抓认识,形成经常性考察干部的工作氛围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县干部队伍中广泛宣传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改进干部考察方法的认识,纠正对经常性考察就是要调整、不信任,甚至有问题的错误看法,形成经常性考察干部的工作氛围。

干部考察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干部考察工作,不同时期都对干部考察工作提出过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同志曾提出,干部考察工作“要像X光机那样快速准确地了解评价干部。”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积极探索考察预告、差额考察等行之有效的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传统的干部考察方式仍然存在缺乏对干部各方面情况的经常性了解,有时掌握情况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甚至有时失真等问题,导致有些干部“带病提拔”现象。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对干部考察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到对这些干部的合理使用,进而影响着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察了解,是改进干部考察方法、提高考察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全面了解干部德才表现、掌握干部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手段,是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一剂良药”。做好经常性的干部考察工作,能够使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考察了解干部,全面掌握干部工作、生活、社交情况,从而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做到准确地选拔任用干部,合理地调整配备领导班子。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是动态变化的,只有改变以往那种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将考察工作做到经常化,随时了解领导干部个人的动态变化,通过大量信息的积累,更加准确地了解班子、认识干部,避免“一次考察定终身”可能造成的失误。通过经常性考察,能及时发现在集中考察干部时不能发现的在品德、修养、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工作圈外的情况进行经常性、随时随地的考察,切实掌握他们工作圈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情况,准确的甄别干部。

为保证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上,县委主要领导就开展经常性考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考察、监督的意识,让他们树立开展经常性考察就是对他们的关心的思想,同时,通过党校培训、工作督办等各种有效途径,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经常性考察干部的工作氛围。

二、抓重点,全面把握经常性考察内容

在经常性考察中,除考察在集中考察时应该了解的内容外,我们主要考察领导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突出考察工作实绩。

1、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考察领导干部是否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情况,看理论素质是否适应本职岗位的要求;考察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工作安排和重大部署,看把握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考察其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是否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看其政治立场是否坚定;考察其在面对个人职务调整、进退留转时的表现,看其能否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

2、工作任务。对乡镇领导干部,侧重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对县直单位领导干部,侧重考察转变工作作风、发挥职能作用、完成工作任务和为基层服务意识等情况。

3、社会稳定。考察他们能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能否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重点征求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意见;能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效防止和妥善处理越级上访,防止进京到省去市大规模上访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杜绝重大安全、灾害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及时消除不安定隐患,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4、重大事项处置情况。考察其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安排部署是否及时,措施是否有力,效果是否明显;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惰、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否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反应快捷,及时亲临现场,靠前指挥;能否严格依法行政,决策果断,措施有效,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5、作风建设。考察其能否坚持“两个务必”,广泛联系群众;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服务优质,办事高效,有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有效解决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办事不公、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化等问题。

6、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考察其能否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及时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问题,依法领导、组织并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履行职责;能够认真组织、领导对所属单位及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能够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责任追究,自己做到一身正气,清正廉洁。

7、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情况。是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提高决策水平;做到健全落实分工负责抓落实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具有较强的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妥善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与活力。

三、抓方式,建立多途径的经常性考察机制

我们在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中,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多的考察掌握干部各方面情况,让被考察的领导干部置于组织监督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1、日常考察。根据组织部门日常考察干部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干部和领导班子进行考察,主要是利用个别提拔干部考察、干部试用期考察、信访调查等机会,采取民主测评和实绩评价及座谈考察的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了解,最后对考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现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定性及定量评价。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对教育局、审计局等24个县委管理的领导班子、80多名干部进行了考察。在日常考察中坚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全面了解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工作情况。对领导班子近期工作思路及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察。二是查找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部分战斗力不强、工作长期起色不大、或者“一把手”打不开工作局面的领导班子,在民主测评和工作实绩评价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班子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听取单位负责人意见。主要听取单位负责人关于班子建设的意见、工作思路、长远规划等,全面了解“一把手”全局意识和德才表现。

2、年度考察。去年初,针对县级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带来的部分领导岗位空缺的实际,对全县68个县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600名县委管理的干部进行了年度考察,共座谈1425人。为保证考察的质量和实效,我们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突出重点。在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普遍进行考察的同时,重点突出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群众信访反映有问题的干部。二是坚持考细考实。考察中,除采取日常考察必需的程序外,还增加实绩实地考察、查看会议记录、工作总结、统计数字以及有关文件资料等,同时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了解基层群众对领导班子的反映。三是坚持科学评价。在考察结束后,对考察情况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表现情况作出科学评价。

3、重大事项考察。每次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后,以县级领导为考察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考察员,通过检查、督查、专项调研、个别访谈等方式,考察贯彻落实情况。今年以来,县级领导干部就扶贫开发、水电开发、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深入基层130多人次,县委书记董永祥就发展特色产业情况,先后28次深入全县17个乡镇,及时发现问题,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和县委选人用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今年8月以来,*县发生2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田地冲毁、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交通通讯中断,造成2.9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在重大突发的灾害面前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把抢险救灾情况上报给“两办”的同时,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随时跟踪了解掌握处置的措施和效果,考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4、经济责任审计考察。去年以来,我们共对县水务局等29个单位的法人代表进行了任期、离任审计,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建议,对有违反财经纪律的,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对每个审计对象都分别谈话,从而避免“小错酿成大祸”,有效的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5、跟踪考察。每次干部调整后,县委组织部组织专门力量,对新调整的领导班子和新调整的人员进行跟踪考察,一般要求正职调整后半年左右进行一次考察,主要了解正职进入角色、驾驭全局的能力,班子成员配合等情况。对新提拔、交流、轮岗的干部,调整后半年左右进行一次考察。主要了解他们进入角色、履行岗位职责及相互团结配合情况。今年8月,我县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中,对233名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全面调整,按照省市委精神,只能保留153名乡镇领导干部,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县委组织部在乡镇领导班子调整后半月内,对全县17个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跟踪了解,对调整后1个乡镇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向县委提出改进建议,有效的保证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四、抓转化,充分利用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成果

实践证明,建立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加强考察成果转化运用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怎样充分利用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成果,是保证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区别对待,慎重处理,充分利用,加强转化,较好的促进了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机制的落实。

1、选拔和调整领导干部。县委根据经常性考察干部情况,结合集中考察意见,适时提出选拔和调整干部的建议,对年轻优秀的干部提拔重用,对不适合现职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交流调整。去年,县委结合年度考察结果,提拔重用83名干部,对4人进行诫勉,改任非领导职务26人。同时,根据日常考察情况,对县直某单位工会主席长期脱岗、干部形象差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去年以来,县委组织部在经常性考察中,先后在三次考察中(年度考察、日常性考察、信访调查考察),发现某局局长因在工作中,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够民主,导致工作出现失误,县委根据经常性考察成果,对该局局长进行了果断调整,对其降职使用,在全县“一把手”中反响十分强烈。

2、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在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中,发挥经常性考察的三种作用,教育管理干部。一是“保险丝”的作用,监督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充分履行职责,勤政实干,清正廉洁,同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二是“预警器”作用,在考察中,对少数玩忽职守、消极应付、无所事事的干部,利用经常性考察结果,加强警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过虑网”作用,达到了正本清源、惩前毖后、以儆效尤的目的。对考察认为清正廉洁、求真务实、敬业精神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对考察有问题的干部,区别情况予以处理:对一般性问题,由组织出面谈话提醒、打招呼、敲警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处分的予以诫勉,诫勉期视情况不同分别为一年或半年;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该调整职务的调整职务,该降免职的降免职;对严重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通过经常性考察,涌现出象县农机局局长张道锋等一批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典型,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主动为群众分忧解难,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

3、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积极运用经常性考察掌握的情况,注意针对干部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和健全完善了干部监督制度。近年来,针对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部分失真的现象,建立了经常性考察制度、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等3项制度,对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制定科学的考察标准。根据经常性考察情况,将《条例》中规定的党政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细化、量化,作为考察干部的指标,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察标准体系,并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特点,细化考察评价标准。今年初,县委制定下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绩效评价的实施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领导干部实绩评价工作,对干部升、降、去、留用事实说话。

5、建立干部经常性考察档案。将干部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单位的经常性考察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价干部、公务员年度考核、使用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为选拔、调整、使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目前,全县已建立干部经常性考察档案87卷,以便县委在以后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将根据这些档案,科学的、历史的、辩证的看待每一位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