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时间:2022-06-26 11:06:00
导语: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稳,则事业兴。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执行者,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组织基础。
实践与创新:基层干部的培养使用的基本情况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下工作方法:
抓导向——拓宽选用渠道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镇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把选优配强村、社区基层干部作为重中之重,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年纪轻、有文化、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扎实、实绩突出、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干部岗位。在社区(村)党组织换届中,切实推行“两推一选”、党支部书记“直选”,大批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进入了党组织班子;试点开展无候选人的“自荐海选”模式,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
抓学习——提升能力素质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我镇通过素质提升、能力培训、激励机制等手段综合运用,努力打造一批政治硬、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组织“领袖型”人才。借助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送输最新政策和知识;通过组织基层干部的学习观摩、短期交流挂职等方式,不断开阔他们的工作视野;建立培训基地,分类分批结合实际情况举办不同类型基层干部培训班。
抓激励——激发活力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动力之源。从政治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及时把成绩突出的村(社区)书记提拔进入镇领导班子,让广大基层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从生活上关心照顾基层干部。根据村和社区人口及经济规模,合理配备基层干部,建立社区(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社区(村)干部的工资由财政的办法解决,奖金由镇党委按照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确定。完善基层干部的社会保险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工作上关心支持基层干部。不断创新帮扶方式,促进经济薄弱村持续发展,确保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抓连续——实现干部新老交替是加强基层干部建设连续化的保障。上岗试用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的一条较好的途径。在20*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前,干览镇未雨绸缪,在20*年8月份,经过严格的程序共选聘8名后被干部,年龄都在40岁以下,并以社区主任助理或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到社区管委会上班,镇政府给予每月1000元的工资,为此镇政府将支出十几万元。8名后被干部中7人脱产,1人不脱产。经过4各月的试用,在年底进行的换届选举中,7名脱产后被干部全部进入到村两委班子,1名未脱产试岗干部在选举中落选。实践证明,花血本进行社区后备干部上岗锻炼,使他(她)们提前接受群众和组织的考验,并在选举中脱颖而出,是我们找到的改善村干部年龄和文化结构等方面一条比较好的途径。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也是我镇针对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而推出的一项措施。后备干部虽然上班了,但时间毕竟有限,群众对他们的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还需“传帮带”;另外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社区老干部,工作成绩较突出,身体也可以干上几年。为此,我们在东升、龙潭、新建等三个社区搞了试点,经过近一年多的的实践,证明还是可行的。指导员下派后,社区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心更齐、工作的进度加快;进入指导员角色后,接近退休年龄的社区干部更加清楚自己的位置,为60岁退休大好伏笔,理顺关系。
问题与挑战:探析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难题
近年来,我镇通过在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锻炼基层干部,在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中检验基层干部,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从结构层面看,层次比例的失衡,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新难题。干部队伍的良性发展,首先取决于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年龄结构不合理。社区(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以党组织书记为例,全镇6名支部书记中45岁以上就有3名,所占比例高达50%。知识结构不合理。36名基层干部中,高中一下的学历有32名,所占比例高达89%,而专科以上只有4名,所占比例不到11%,还有很多是在党校拿的后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干部队伍中,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很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很多干部没有一技在手,更谈不上专业特长了。
从待遇层面看,利益关系的变化,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集中表现为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方面,虽然实行了工资财政化,但每年万多点的工资相对于舟山的消费和生活成本还是偏低,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差距也较大,减弱了基层干部的岗位吸引力。政治待遇方面,由于社区(村)干部大多是“自产自销”,很多人在一个村或社区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上升和交流的几率很小,政治渠道没有畅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虽然近年来,开辟了村干部进入公务员的“绿色通道”,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并且报考条件对于大多数基层干部来说,也是望尘莫及。
从素质层面看,社会结构的转型,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了新挑战。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滞后,眼界不宽,思路不活,对党在基层的现行政策理解不深,牢骚多,不少社区干部认为相比以前,现在的基层政策“退后”了,在土地等政策上捆住了基层发展的手脚,基层是“有力无处使、使劲也白搭”,整天怨天尤人,没有积极开动脑子、走出路子。工作能力水平不适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基层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改变过去行政推动式的做法,用服务的方式,实现功能的转变。但仍有一部分基层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人、化解纠纷矛盾等方面方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工作作风方法不适应。发展带来了利益的大调整,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如拆迁安置、征地补偿、集体资产的分配等,有的干部仍习惯于搞行政命令,工作方法简单,依法办事和按章理事的自觉性不强,这也是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基层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
对策与建议:谋划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举措
新思路孕育新对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就我镇存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廉洁的基层干部队伍,主要是要着眼于“选、管、培、评、育”,拓展思路,优化方法,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用得好”的运行机制。
重视选拔——开发资源,培植人才,从组织上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思路决定出路,选人用人思路要转变。建立目标规划。本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五年内使社区村干部达到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通过5年努力,力争使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在专业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切实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龄老化等结构性问题。拓宽用人视野。继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继续开展好“双带”、“三培养”活动的基础上,注意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优,从专业大户、能工巧匠中物色,从先进村、社区中交流,从机关干部中下派,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同时按照现职干部2:1的比例配备后被干部,建立一支30人左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采取聘任制、助理制等办法,对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培养,组织他们上岗锻炼。完善选拔方式。进一步探索基层党组织班子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宗旨意识强、清正廉洁、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书记。强化培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方法促进效率,培训教育方法要创新。加强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结合基层干部所处形势、所处实际、所在岗位进行教育。丰富教育培训形式。一方面要抓好基层干部的文化理论学习,明确40岁以下未达到大专文化程度和45岁以上未达到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基层干部,在三年内分期分批参加学历培训。另一方面要抓好基层干部的实践锻炼工作,推广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等经验做法,分期分批组织社区村干部到基地进行锻炼,开阔基层干部的眼界,增长基层干部的才干。
管理考评——-严格管理,认真评议,确保选人用人机制的正常运转。健全考评体系。坚持和完善以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评议、选择任用等为基本内容的干部考评制度,量化考核尺度,定期进行考评考核,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可以采取镇党委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对基层干部的实绩进行客观评价,其中镇党委考核占79%,群众评议占30%,考评结果作为奖励优秀干部和淘汰不合格干部的主要依据,及时调整或劝退那些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持民主决策。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大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加强“三委”成员互相沟通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决策和阳光操作。要加强民主监督。继续推行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社(村)务公开制度,实行“群众点题”管村务,不断提高透明度;认真执行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社区(村)“两委”成员每年年底分别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述职,做到村(社区)“两委”向党员群众亮工作底,社区(村)干部向党员群众亮家底。同时认真开展勤政廉洁活动,抓好村、社区干部例行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落实责任---强化领导,整合力量,构建基层干部队伍常抓不懈的动力系统。要树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常抓不懈的思想观念,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形成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坚持和完善党管党的建设,书记带头抓党的建设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的意识,把培养新型基层干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纳入基层组织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
培养和造就新型基层干部,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期盼,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探索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打造殷实、和合、宜居的新干览,提供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
- 上一篇:独家原创:统计局变革发展演讲材料
- 下一篇: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