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营模式的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19 04:43:00

导语:土地经营模式的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土地经营模式的经验交流

解放思想,就是要解除人们思维活动的束绑,对一些长期普遍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变向思维,改变传统的、常规性的思路,以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当前,在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需要逐步解决,有些则迫在眉睫。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过程,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最有效的手段。现代农业有着广泛的内容,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着不同的定义。现阶段就我县而言,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整合农业资源——土地和劳动力。

据专家测算,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用人畜劳动为主的农耕方式,一个劳动力可管理15亩土地,事实上我县西区一个劳动力耕种30亩地还能抽空外出打工。我县现有农地面积业务数据是50万亩,省政府核准我县基本农田面积是56万亩,现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近10万人(非统计标准)。按人均15亩耕种56万亩农田,仅需要劳动力3.7万。我县目前常年外出打工人员不到4万人,还有2.3万人完全可以脱离土地,从事非农劳动。但是当前有不少农民思想不够解放,守田如命,他们虽然算不上剩余劳动力,但是有大量剩余劳动时间,非常希望有足够种的地。而部分有能耐的农民外出打工,放弃了土地收入,要么随便撒把种子,算是“照看”地,要么干脆荒着,但不放弃名誉经营权。他们并不在乎那点土地转包费,但是非常看重土地“所有权”,对国家的土地政策还没有认识到位。造成当前“有的人没地种,有的地没人种”的社会问题,“地权分散化”、“耕地细碎化”的程度到了至明清以来最严重的时期。这样的现状,这样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限制了土地产出能力的提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造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势在必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要求“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市场环境”。

*镇孟岔村,把全村2142亩山地流转到了8户农民手中,搞规模化经营枣树,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被社会专家肯定为“黄土高原上的孟岔模式”。孟岔村是我们县一个普通的村,这说明我县境内有了具备规模经营土地的市场环境,同时我们具备经验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土地。

一、村集体主导下的规模经营。村支部利用信誉优势,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取的联系,为企业组织加工原料,同时利用组织优势,把农户组织起来,按企业要求建设生产基地。村集体组织在生产、销售环节上起主导作用,即“企业+支部+农户”模式。比如沙店镇的枣林沟村,通过关系和延安“甘泉豆腐干厂”挂钩,给该厂生产“绿大豆”,现在组织起了12个村的农户,建起了1200多亩“绿大豆”生产基地,实行高于市场价0.05—0.1/斤的定单农业,年交易额80多万元,实现了生产内容的规模化。

二、企业主导下的规模经营。国家现在在大宗粮食作物继续提高单产非常困难的形势下,开始重视杂粮生产。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是我县的优势产业,具备资源优势、利润优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和食品安全优势。但是现在存在品种混杂、产品质量不稳定、异色异型率高等问题。科技干部“有势无钱”、加工企业“守家待粮”、种植农户“随行就市”。去年县财政开始拿钱开发小杂粮,但是机制不够完善。在政府引导下,企业要挂帅,通过农技部门提前介入生产,在品种、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上要统一,企业、农技人员、农户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体,通过章程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即“企业+农技+农户”模式,形成一个由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参与的规模化。

三、协会主导下的规模化。在某种产品具备一定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农户间形成了一种在某些环节上相互协作的关系,这种协作关系程度不等的在农村普遍存在。但是多数运作不规范,效果也不好。政府涉农部门要根据中、省有关政策,把这种关系引导在规范化的渠道上来,组建名副其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他们制订管理章程,指导农户科学生产。比如高渠乡的刘渠村,农户种葱形成规模,成了本村的一项主打产业,农户自发的在生产、销售环节上形成了一个协作关系,生产效益在一个程度上得到保障,即“农户+农户”的规模化。我们就应该积极帮助刘渠村的葱协会规范运作,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让刘渠葱以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周边、乃至全县葱产业的规模发展。县乡两级供销社要学习宝鸡经验,充分发挥其人力、财力、市场等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前生产资料的供应和产后产品的销售,把分散的农户牵连起来,组成合作社,搞规模生产。

四、能人主导下的规模化。有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的“能人”,不论是什么身份,也不受地域限制,都可以通过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其它农户的土地转包到手,搞规模化经营。有这种实力、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但是因为这种集中土地的形式,往往会受到家庭人际关系的制约,受到农民“以地为命”传统思想的影响,仅靠个人能力难以组成规模。我们要加强宣传工作,让群众确实了解国家的土地政策,动员引导外出务工农民把自己的责任田,有偿委托给村集体,进而流转给能人,进行节约化生产经营。村组织或者农业部门、乡镇要参与协调疏通关系,完善合同,备案登记,确保转让人的“第一承包权”不变。但是要把握“中介服务”的总旨,不能强迫,不能反租倒包。

此外,一些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农业项目,可以培育土地入股的股份制组织,将计划发展某项产业的土地,农户通过以土地为股份加入成为股东,参与利益分成。

现代农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国家保护耕地底线严峻的形势下,规模经营耕地是提升土地产出的出路。分散的小农经济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改造传统农业势在必行。我们要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创新思维,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开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