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16 03:17:00

导语: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才和技术的支撑。近年来,我县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事关*今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不断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健全和完善人才运行机制,大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环境,使我县人才队伍总量增速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改善,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截止2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498人,占全县人口比重的1.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存在人才结构的“四低”和“三多三少”现象,即高学历人才比例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低、高技能人才比例低、青年高级人才比例低。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多,从事经济生产的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少;第三产业人才多,第一、第二产业人才少;中心城区人才多,乡(镇)人才少。

2、人才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性。事业单位在工资及福利待遇方面存在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现象,难以做到按劳取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在企业,分配制度虽有高低差别,但总体上讲待遇偏低,没能真正反映人才价值,难以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3、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我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经济欠发达,财政比较困难,对人才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利用率不高、人才浪费等现象。一是用非所长。据调查显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安置错位,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问题。二是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长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不少大中专毕业生没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5、乡土人才开发难度较大。一是乡土人才的开发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乡土人才处于松散状态,具有很强的“游击性”,很难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

6、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了我县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观念保守,视野狭窄。主要表现在对人才的认识不到位,在人才的发现、选拔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着保守和陈旧的观念,对外只重引进,不重使用,对内有才不用,人才浪费严重,影响了用人政策的落实,直接导致了对现有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阻碍了我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人才资源流动政策不完善。虽然“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局面已经破除,但与人才流动相关的户籍、人事编制、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仍相对滞后,人才管理过于刚性,影响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

3、人才使用机制不规范。一些部门公开、公平的用人环境还未完全形成,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论资排辈现象仍然存在,很多人才缺乏工作积极性,熬年头、等位置,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4、人才引进的职能存在误区。一些职能部门在体制、职能、观念上的差异造成人才工作在机制、意识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对人才政策的运用较为僵化。用人单位引进时承诺的许多优惠待遇在引进后难以落实,人为抑制了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5、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偏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县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远低于发达地区,直接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三、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稳定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大力培养短缺人才,开发启用潜在人才”的思路,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设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一)树立全新理念,营造良好氛围

国无人才无以立国,县无人才无以强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惜才如金,尊才如师,真正成为爱护人才、凝聚人才、重用人才的称职领导。及时更新陈旧的人才观念,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源开发是第一任务、人才资源开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竞争能力是第一竞争力的“六个一”理念。通过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快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抓好优秀拔尖人才培养选拔的同时,选树一批科技致富能力强、在本地区(部门)影响大的“优秀乡土拔尖人才”,落实好相关待遇,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创先争优的热情。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成长环境。

(二)创新人才市场机制,加大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力度

引进人才是壮大人才队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捷径,要大力实施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一是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市场建设。针对越来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高起点、高标准经营我县“人才品牌”,加大人才吸引力,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高地圈。要完善布局,规范基础性人才市场,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网络型转变,逐步实现与全国联网,信息共享。鼓励和支持个人兴办人才中介机构,形成人才推荐、介绍、交换的一体化服务,以促进人才市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柔性引进”。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策略,打破户籍、档案、身份的束缚,双向选择、来去自由,走“借脑”发展之路,促进智力向我县流动。对调入我县工作的各类人才,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可直接办理户籍迁移手续。不要求落户的,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定,在工作、生活和家属子女安排上给予本地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对非公有制单位引进的人才,其技术职务选拔、任职资格评审、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国有单位同等对待。对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还可实行协议工资和年薪制等分配形式,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从优确定其报酬。

三是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建设。借引进项目招才。项目是引进人才的有效载体,引进项目是我县经济工作的重点,我们应当以此为切入点,在引进项目、吸引技术的同时,引进人才、引进智力。靠“租赁借贷”用才。对一些紧缺人才,可通过一定期限的契约形式,采用“租赁借贷”的方式加以利用,以便节约培养费用和“所有”成本。借乡情挽才。在县域以外工作的*籍专业技术人才占相当数量,要建立本县在外工作“人才库”,注重与他们的感情沟通,争取他们以各种形式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引进“大学生”储才。进一步完善引进应届大学生的工作机制,每年有计划地招录大学毕业生,为*的发展储备人才。我县在20*年制定了《*县引进和安置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暂行办法》,并主动与省内外高校对接,两年共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270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建设*的骨干力量。

(三)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

针对高层次人才缺乏,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应建立和完善适合县情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开展大规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一是“示范”模式。集中财力、物力,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园区,搭建一流舞台,营造一流环境,集聚一流人才,建设人才小高地。通过人才小高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县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精英”模式。要重视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扶植、培养和使用,要在全县重点行业、支柱产业范围内认真选拔一批学术上、技术上突出,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予以重点培养,选派他们到高等院校进修或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以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对政治上成熟、做出实绩的青年人才要及时提拔重用,让他们早挑大梁,早做贡献,促进大批“精英”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充电”模式。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定期邀请各行业知名专家来我县讲学,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技术合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充电”。

在充分发挥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业务骨干作用的同时,鼓励其与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子,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和指标体系,定期公布紧缺人才开发目标,对关键性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逐步形成在政府引导下的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募集为补充的人才资源开发多元化投资体系,全力保持人才培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全县在各个时期、各个行业都有充足的人才供应和储备。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平台

以增强人才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平台,强化人才激励措施,建立科学化、系统化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使用机制。

1、建立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要扩大选人的视野,形成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要摒弃“唯文凭”论和“任人唯亲”的作法,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价值观念,通过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适合县情的新型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人才、自由职业者和柔性流动人才的选拔,扩大人才储备。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好“三个留人”,切实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探索激发人才潜能的内在规律,通过改革奖励和津贴等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的待遇,适当拉升不同层次人才的收入差距,促进人才价值激励机制的形成。

3、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要关心人才的个人生活条件,在建立健全包括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等制度的同时,在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照顾,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县的经济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