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6-09 09:30:00
导语:党员的探索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心爱护党员,是指党的组织对党员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经常性的关心爱护,特别是党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党组织及时伸出援手,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专题到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组织了一定范围的调查问卷活动,召开了一些座谈、讨论会,从各地的实践探索入手,研究分析关心爱护党员的基本做法和成效、容易引起的争议和问题,以便找到一些恰当的原则和方法,为我们今后关心爱护党员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1、充分认识关心爱护党员的积极意义
当前,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党员自身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各级党组织从稳定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政治、经济、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探索了对党员关爱的针对性措施和方法。就我们宁波来说,主要在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上,注重区别对象,分类、分层开展学习教育,并加大了对贫困、下岗职工党员技术培训的力度;在服务党员的平台建设上,重点探索建立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党员咨询服务中心,加大了党组织服务网络建设力度;在解决党员群众的困难上,重点探索建立了稳定性的利益帮扶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帮困基金,并加大了互助、政策扶持的力度;在保障党员的基本权益上,重点加强基层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加大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和决策的力度;在非公有制企业、新社团组织的党建上,探索了整合区域优势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加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等。这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党员的有效管理。
从实践探索和现实需要看,关心爱护党员有着重要而现实的积极意义:
一、关心爱护党员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在建党初期,党面临反动派扼杀的极其艰难的斗争环境,作出了从组织上解决党的生存发展的一系列关爱党员的措施,包括给因投身革命工作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党员发放生活补贴、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等,并紧紧抓住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这个基础环节做好干部党员的训练等,使我们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进了大革命运动。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内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关爱措施,对于调往新解放区工作的干部党员家庭给予特殊照顾,体现党组织的关爱。建国后,党采取了加强各级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等举措,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但有关政策也一度受到极左错误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受到错误处理的党员也得到了平反,党的事业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把关心爱护党员作为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关心爱护党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建立健全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党员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党的历史使命要靠每位党员完成,党的先进性要依靠每位党员去体现,使命神圣而艰巨,必然要求党员比一般群众具备更高的素质,担当更重的责任,做出更多的奉献。有的时候会为坚持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受到个别人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受到打击报复。作为党组织要做好党员的坚强后盾,使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终时有人送”,让每个党员能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才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义无反顾地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
三、关爱党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领导力量,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从我们党抓建设的实践看,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从党内到党外,从党员再到一般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也不例外。只有党内的团结和谐,才能带动其它组织乃至全社会的团结和谐。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对党员施以更加人性化的关爱,尽量满足全体党员在政治、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需要,在党内形成一个相互帮助、文明健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氛围。通过每个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和创建更大范围的和谐。
2、正确把握关心爱护党员的指导原则
党组织全心全意关爱自己的党员,这在情理之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调研中,有些干部群众也对关爱党员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担忧。比如,关于对党员的利益关爱问题。在普通群众的心目中,共产党员是先进分子,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党员也成了需要照顾的对象,岂不是降低了党员在普通群众中的威信?有的同志担心对党员群体给予利益关爱,是对自己的党员搞特殊化。再比如,关于关爱党员的效果问题。有的观点认为,党组织的凝聚力靠健康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纪律、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和手段来维护和增强,用关爱的方法,容易使党内形成“一团和气、做老好人”的风气,会失去原则性,失去有效的党内监督,等等。
关爱党员问题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焦点在于关爱党员的度是否超出党章规定的范畴。党章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法规,党员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关爱党员当然也要以党章为标准和依据,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关爱党员应以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为首要原则。党员的八项权利是党章赋予的,关爱党员,首先就是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针对新的形势,中央于去年9月专门研究出台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有关党员八个方面权利如何进行保障制定了详细的规定,还明确了各级党组织、纪律检查机关、组织宣传部门以及领导干部等在保障党员权利上的职责。关爱党员,首要的就是要把这些措施和职责落到实处,使党员时刻感到自己是党组织中平等的一员,强化主人翁意识,自觉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其次,关爱党员利益应以关爱群众利益为前提的原则。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把党员作为一个集体来关爱,出台特殊的利益关爱政策是不合适的,也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党员的利益要放在全社会的大局下去实现,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提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工作的着眼点始终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提高上。同样,对于困难党员的关爱,也只能放在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下去考虑,与困难群众一视同仁,而不能利用国家财政搞另外特殊的党员补助政策。在这一点上,党员必须有足够的胸怀和气度,甚至在有些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发扬风格、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先照顾一般群众的利益,在群众中树立和维护我们党的良好形象。
再次,关爱党员应把握适当、适度的原则。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侵犯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因此关爱党员只能局限于党组织范围内进行,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党组织内的资源给存在困难的党员以适当的帮助,二是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比如对于生活确实有较大困难,自己暂时无力克服的党员,也可以从党费中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基层党组织还可以探索和建立党员之间生活互助的方式或方法,但必须是以互助为前提的,逐步形成党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模式。
复次,关爱党员应本着以人为本、因人施爱的原则。党员由于他们所处的岗位、个人的情况不同,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需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机关党员,他们希望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有与组织、与上级领导交流的机会,希望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农民党员,他们急需科技知识、致富技术和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党员,他们要求维护合法权益、维护正当劳动权益,要求技能培训的愿望十分强烈。对于离退休老党员,他们希望能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环境。对于困难党员,他们最需要生活上、经济上的帮助。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也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对不同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关爱,才能把关爱做到每个党员的心坎上。
同时,关爱党员应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原则。要着眼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力所能及地通过培训、交流等手段增强基层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使之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要尊重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有服务群众愿望、又有好的点子的,党组织要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尽力促成其办成好事、办成实事。关爱党员就是要主动为党员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如建立党员服务咨询中心,社区“一人一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既可成为党员服务群众、展示党旗风采极好的窗口和舞台,又能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在群众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关爱党员,就是要大力表彰奖励履行党员权利、实践“三个代表”表现突出的党员,使党员真正把党组织的关爱转换成一种激励,成为一种责任,变成一种动力,更加自觉地投身到践行“三个代表”的行动中去,时时处处体现先进性。
3、认真解决关心爱护党员的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党员队伍建设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从关心爱护党员入手,我们觉得当前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整合区域党建优势,实现党在各个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基层党组织是党员之家,是对党员进行关爱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目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团的零散党员日趋增多,按照企业和社团为单位建立党组织缺少规模和开展活动的条件。要切实按照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有党员队伍作用在发挥和组织关爱活动在开展的目标,探索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宁波奉化市等探索了一种整合区域党建优势、以一个区域为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模式,开辟企业、社区党组织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新途径,做到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活动互比、效果互促,破解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团党建工作对企业经营者与社团负责人过分依赖的难点问题,实现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团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党员正常行使权利的舞台。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不断完善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使党组织班子成员选举真正体现多数党员的意志;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对党组织的重大问题决策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开,保障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和了解;探索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绝大多数党员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决策;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探索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更好地发挥党的代表大会作为本地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的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质。目前各个层次、类型党员受到学习教育的机会和资源不够均衡。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以乡镇成人学校为主导、远程教育为基础的基层党员政治理论培训体系;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各级党校、基层成校为主干的党员学历教育体系;以业余函授、集中培训和电化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体系;以各类示范服务基地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践锻炼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基层党员人才培训格局。二要大力实施“三培养”活动,拓宽党员实践成才途径。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三要实施立体服务,创新党员人才服务体系。重点是构建结对帮扶网,建设集配置、交流、培训、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市场,完善党员人才服务体系,建成党员人才信息库,及时为农村、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
四、搞好党员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让党员都能找到“家”。要针对目前党员流动性进一步加大的特点,以市、县(市)区两级党员服务咨询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党员服务咨询中心为重点,村、社区党员服务咨询站为基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员服务咨询网络。不仅要有规范、充足的硬件设施,还要保证服务中心活动的经常性、有效性和吸引力。要根据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员求助热线、党建知识教育传播、党员活动、群众入党申请、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服务,努力使其成为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
五、搭建党员展现先进性的平台,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一要深入实施党员“先锋岗”活动。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党员的特点,积极开展“一面党员一面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大力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要广泛开展以上级组织关爱下级组织、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联系关爱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实现党员联户,党群联心,组织联动。三要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农村无职党员能力和特长设岗定责,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结合实际予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
六、建立党内互助机制,让党员感受组织大家庭的温暖。一要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互助网络。重点是建立党内需求的表达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互助平台,拓宽党内互助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解决部分党员的生活困难,而且要注重党员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需求。二要挖掘整合各类互助资源。要以“党费拨一点、党员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探索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经常性的资金筹措机制,统筹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党内关爱基金建设。三要完善党内互助的参与机制。要转变观念,党员既可以是受助者,同时又可以是施助者;积极鼓励和引导帮扶对子按照自愿原则,根据自己的优势和需要实现互补互助。
- 上一篇:独家原创:市区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 下一篇:消费者知情权分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