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农村建设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01 04:25:00

导语:团市委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团市委农村建设经验交流

*市位于*中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双拥模范城。全市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人口106万,辖23个乡、镇、场、库、街办,有35岁以下青少年20余万人,团员51000人,建有1672个基层团组织。近年来,*市委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坚持走“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的路子,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创新组织领导,夯实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领导基础

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全省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争取中共钟祥市委重视,把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之中,做到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

一是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信息反馈机制。各地各单位采取由党组织分管领导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协调、解决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为团组织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定期召开团建工作例会,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机制。定期召开由各级党委分管领导亲自主持,党委组织部门和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例会,听取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情况汇报,制定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划。三是设立团建工作联系点,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协调指导机构。各级党组织确定本级团建工作联系点,主要领导带头抓好团建工作联系点,每年用一定时间驻点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进而提出指导意见,制定体现行业特点的工作目标,并组织实施,增强团建工作的针对性。

二、创新组织网络,为团组织服务中心提供组织保证

*市委将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团建工作中,依托党建加强团建,做到党建工作重点在哪里,团建委工作重点就放在哪里,使团组织与党组织配套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1、围绕各类先进党组织的争创活动,狠抓团组织的创优工作。把团组织的设置、团干部的配备、团组织活动的开展、团员青年的教育等工作作为团建工作争创活动的主要内容,并提请市委将其纳入先进单位的考核表彰范围,使团建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同时,市委组织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的通知》。按照通知的相关要求,全市90%的团支部达到“五有”标准,形成了党团共设组织、党团共建阵地,党团共抓活动的工作格局。团市委被评为全省首批五四红旗团委创建组织奖,连年被评为荆门市“五四红旗团委”。

2、围绕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狠抓团组织的治瘫工作。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换,有部分农村和企业中有一部分团组织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处于一种松散瘫痪状态。针对这一现状,团市委围绕农村党支部的分类整建工作,以农村、街道、企业为重点,对松瘫团组织实行全面整顿,通过建班子、建阵地、抓活动,使团组织重新恢复了生机。同时,通过开展“四好团委”和“五有支部”达标竞赛活动,促进了各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活动的经常化。目前,全市有80%的团委达到“四好”标准,90%的团支部达到“五有”标准。

3、围绕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狠抓团组织的新建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量团员青年汇聚其中。去年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开展调研,深入到全市10多家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街道、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团建设情况,提出了加强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的意见,探索了改制企业过渡建团,新建企业同步建团,规模企业单独建团,小型企业挂靠建团等几种建团模式。目前,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街道社区等新经济组织中,通过独立、挂靠等形式新建团组织24个,形成了隶属关系明确、工作职能清晰、干部配备齐整的团组织网络。

三、创新队伍建设,为团组织服务中心提供素质保证

在党团共建的实践中,*市委始终把提高团干部队伍、团员队伍的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为团组织引导团员青年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提供高素质保证。

1、抓理论武装,提高团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新变化,我们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引入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中。一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教育青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两年来,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举办理论培训班8期(次),培训各级团干及优秀青年800多名,有近2000名团员青年参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广大团员青年素质有较大提高。二是加强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的作风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团市委建立了团干党风廉政建设档案,并将团市委年度考核情况报送市委,为选拔任用青年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有力促进了团组织管理作用的发挥。三是结合全市团组织的实际情况,要求团组织积极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创办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成立青少年读书小组,举办形势报告、读书演讲等活动,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使全市团员青年的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有形化。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青年理论学习中心组1个,各类青年读书小组100余个,有10多万名青年成为学习小组和读书小组成员。

2、抓典型培育,激励团员青年奋发成才。一是培育理论学习典型,强化团员青年的学习意识。每年“五四”期间,团市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召开青年学理论经验交流会,表彰一批青年学习理论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此带动、辐射、影响全市青年学理论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培育岗位建功典型,强化团员青年的创业意识。团市委提请市委评选表彰了十杰青年、十杰青年企业家、十佳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优秀团干部和重视共青团工作领导奖,先后涌现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冯晓燕、全省优秀青年企业家郭卓涵、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城区供电所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三是选派优秀青年到村任职,强化团员青年的进取意识。为着力解决后进贫困村基础差,人气不旺的问题,2003年4月,市委从市直机关和乡镇机关中选派了3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主职干部,去年底和今年初又选派了1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这些优秀年轻干部到任后,将自己的丰富理论知识与农村工作实际嫁接,彻底改变了53个后进贫困村的面貌。四是培育青年志愿者典型,强化团员青年的奉献意识。通过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参与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等活动,网络600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2000多名青年志愿者,每年为社会提供700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在全市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3、抓“双推”工作,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建立党团组织“双推”工作联系制度,完善“双推”工作程序。2003年有378名优秀团员青年被推荐加入党组织,占党员发展总数的47%。有2000余名团员青年被推荐到领导、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重要岗位。坚持团干部优先培养、优先调整配备、优先提拔使用的“三优”原则,加快了团干部成长成才步伐。近两年全市共培养输送35岁以下处级干部3名,处级后备干部19名,此外,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建立年轻干部“双推双考”机制。在全市局长(主任)助理公开招考中,30多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

四、创新活动方式,为团组织服务中心提供活动舞台

为引导团员青年发挥优势,最大限度为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贡献,市委经常给团组织交任务、压担子,让团组织在服务中心中挑重担、求作为、受锻炼、谋发展。

1、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认真实施“青年致富工程”。钟祥市是全国首批“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试点县市之一。各级团组织通过培养农村星火科技带头人,创办青年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科技项目,带领农村青年学科技、跑项目、拓市场、当能人,涌现出了1000多名青年星火带头人和青年致富带头人。洋梓镇肖山村团支部书记刘德青,致富不忘乡里人,为当地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其先进事迹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全市各级团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支柱产业,领办100多个投资少,科技含量高、见效快的科技推广项目,领办、创办示范基地300多个,龙头企业10多个。

2、围绕“兴工富市”战略,大力开展“青年创业行动”。通过召开主题报告会、征文、设立意见箱等形式不断深化改革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五小竞赛、岗队手号兴质量、技术比武、营销竞赛等活动,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全市涌现出各类青年岗位能手400多名;通过广泛开展“创新创效、岗位建功”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职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为企业、行业创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为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3、围绕党政重大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倡导社会新风。钟祥市明显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后,市委、市政府举办了明显陵世界文化遗产揭碑仪式暨明显陵文化节。为成功举办这一弘扬荆楚文化、展示钟祥形象的大型盛会,团市委以青年志愿服务为载体,为文化节提供志愿服务300余人次,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团市委以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在涉旅行业的30多家单位开展文明承诺服务,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团市委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领办生态建设的具体项目,开展“保护母亲河——持绿色希望工程卡建青年世纪林”活动,筹集建设资金15万余元,建*防护林300多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