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经验交流

时间:2022-05-23 10:53:00

导语: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经验交流

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县“三农”比例高、比重大,加快高效农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责任感1、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工程,可以在集聚农村生产要素的同时,引导城市企业、资金、人才下农村,优化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发展技术密集、劳动密集、效益密集的农业产业,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以来相继涌现了一批高效农业亮点,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总的来说规模化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在现有基础上,由点到面,形成农业规模化效应,这是农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战略。3、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带,加工规模构建企业群,服务规模打造产业链,让农民分享每个环节的利润,这是市场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是释放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目标,力求高效农业规模化取得新突破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高效农业规模化重点产业为抓手,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主线,以规模生产基地为载体,发挥资源与产业优势,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投入机制,通过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促动、政府推动,实现规模化建设、高效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高效农业发展水平。三、统筹推进,强化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措施

1、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在认真落实现有各项支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把农业、水利、农业开发等项目和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向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倾斜。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从今年开始每建一栋5-6分地的温棚或大棚,政府补贴1000元。要求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的资金要有80%以上用于高效农业规模化。要鼓励、引导金融和保险机构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大信贷投入,扩大险种范围和保险覆盖面。

2、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水平。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采取培训、示范、宣传、技术承包等方式,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和使用,提高优势农产品良种的覆盖率和更新率,加大高效农业关键环节和重大技术的开发引进力度,发挥农业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3、壮大特色优势,放大品牌效应。20*年我县要加快组建行业协会,整合现有优势农产品品牌,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大户实施品牌战略,形成统一的特色品牌,加大地方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4、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快发展农业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如:高效农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合作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增强合作组织的辐射力、带动力。

5、强化引导扶持,培育规模大户。政府从资金、信息、技术上对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规模大户予以扶持,通过大户带小户的形式,实现广大农户联动,促进特色规模乡镇、连片区域的发展,形成“一乡一品”。6、发展现代营销,扩张物流市场。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配套,加快传统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田头市场和连锁超市等流通组织。支持龙头企业领办连锁超市或经营网点,开展农产品集中配送,把农业生产者、企业和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四、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合力1、加强领导。县、乡、镇应成立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高效生产技术的宣传、普及、推广和指导。要实行一项高效农业工程、一名挂钩县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方案、一套管理目标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为农业规模化实施提供组织保障。要把高效农业规模化纳入各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目标,定期督查、定期通报,进行奖惩。

2、改进方法。要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学习调整、有效调整,抓住市场的卖点、瞄准调整的亮点、突破调整的难点,使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得到实惠,逐步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市有影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集群。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高效农业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积极推广新经验和新做法,努力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格局。

3、搞好服务。各产业责任部门要切实抓好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信息等服务工作,农技人员要到乡村承包或领办高效农业的技术服务,建立技术服务示范点,实行“一包五定”的技术服务方案,包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服务,定基地、定责任、定标准、定效益、定奖惩。同时,要为农民和企业牵好线、搭好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