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时间:2022-05-23 10:48:00

导语: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在学校生活中,课堂是师生相处最长的时间,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和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以及专业水平的发展。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这样的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和成长的地方,对师生才具有个体生命的价值。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上半叶。比如认为“提问是教师刺激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那么,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到底产生什么效果呢?1912年,斯蒂文思在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中发现,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1966年,弗洛伊德在重复研究中发现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77%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事实。但是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应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和记忆事实,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1965年,加涅出版了著作《学习的条件》,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四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布卢姆则强调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规律和结论,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与此相反,另一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有意义的学习包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认为,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他们只是被要求把教学内容以一定方式结合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将来再现或使用。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的方向不仅关注教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我们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推崇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美国现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他反对传统教育的机械性和空洞性,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儿童为中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诸多相互联系的教育理念。但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却认为,杜威也未提及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的生命意义。他强调,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组成。每个教师应有这样的意识,课堂教学对我们来说,课堂教学不仅是学校交给的工作任务,不仅是对学生成长的付出,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因为热爱学生和生活、生命,所以应自觉积累总结,反思提高,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专家提出,所有的教学改革都要回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成为最难攻克的堡垒。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2006年,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使师生得到共同发展。我们认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等等问题的探究将作为一个个载体,引导老师们在新课改的摸索中前行。本期教研资料编辑的说课稿、优质教案、论坛发言等只是一个起步,期待全体老师的关注和品评,并编纂出更加富有启迪的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