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21 05:06:00

导语:农村党支部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党支部实践与思考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被群众形象地称作带领大家致富的“领头雁”,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好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既是农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重要任务。

在*年我市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部都采用了“两推一选”的办法,推选产生了新的农村党支部班子。这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高和巩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水平和执政地位,无疑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我市村级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已基本结束,从“两推一选”的工作实践来看,办法可行,进展顺利,效果较好,群众赞成,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了其积极作用:

1、“两推一选”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当前农村民主建设的实际,得到群众拥护。以往的党支部换届工作,只是通过由党员进行党内选举的方法来完成,而占农村人口大多数的群众的意愿,没有直接体现出来,所选出来的支部班子有的缺乏群众基础,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影响到了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两推一选”办法,使群众能够参与进来,扩大了选举工作的民意基础,完善了党内民主,发扬了基层民主。群众对这一民主制度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通过“两推一选”办法的实施,增强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基层民主具有实践意义。

2、激发了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两推一选”将对村级支部班子的推选工作由党内扩大到党外群众,包含了群众认可、群众信任、群众评价、群众选人等多重涵义。“群众心里有杆秤”,经群众推荐当选的支部班子,承载着党员和群众的支持、信任和拥护,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的政绩时刻被放在这杆“秤”上进行衡量,从而激发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将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不断提高支部班子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增强为群众谋利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对个别“家族式”、“亲信制”支部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农村,由于旧的封建观念的影响,一些村的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任人唯亲,有的甚至为巩固“选票”而只发展自己放心的人,从而导致党员结构不合理,出现了“家族式”、“亲信制”支部及“轮流坐庄”支部。而“家族式”支部突出表现为在支部换届中有“选不倒”的绝对控制力。然而“两推一选”改变了过去的选举办法,不得不使“家族式”支部班子一改“只要管好小范围”为“还要考虑大多数”,从而促进其观念和工作的转变。

4、起到缓解两委会“两张皮”作用。村上之所以能形成“两张皮”现象,其关键在于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统一和工作职责上的不协调,有的村委会干部甚至以自己当选时民意基础广泛而消极对待党支部的领导。“两推一选”将党内民主与群众意愿统一起来,使两者具有了一致性,使党支部与村委会都同时具备了民意基础,也为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形成运转协调,紧密配合的两委会关系,在农村工作中发挥整体合力。

5、促进了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激活了选人、用人机制。由于旧的选举办法的影响和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农村党员中,特别是在年青党员中普遍存在不思进取、好坏一个样的思想,一些有报负的党员也因“欲进无门”而心灰意冷,影响到了党员队伍作用的发挥。实行“两推一选”办法后,由群众推荐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作为班子候选人,对党员的先进性是一个客观检验,起到了激励优秀党员,鞭策后进党员的作用,促进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创造了有利于农村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了导向作用,激发了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进取意识,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两推一选”虽然在实践中显示了较大的进步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与现行党内选举条例还不配套。党外群众的“只推不选”,不能触及“家族式”等结构不合理支部的根本,也就不能体现选举择优的真正目的。而且,党外群众的“只推不选”,降低了“两推一选”的构想标准。加上一些反面宣传,如群众推不推没关系,最终还是党员说了算等等,打击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

2、“两推一选”的制约力不够,没有明确推与选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工作上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不够。群众“只推不选”,使群众推荐的结果在正式选举时无任何约束力,从而使其价值大大降低,只能起到一个类似于“舆论”的作用。反映到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因无实质作用从而使群推工作流于形式。由于群众大会难组织,乡、村也怕麻烦,因此,采用中心户长(村民代表)会推荐形式的占大多数。而中心户长是按15—20户1人的办法产生,代表率仅达60至80比1,有比较大的片面性,不能达到“两推”的真正目的。群众“只推不选”,使得“家族式”、“亲信制”支部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有的通过做总体数量不多的群众代表的“工作”,使自己被推荐提名,有的甚至公然说群众推荐不顶用,漠视民意。

3、党员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两推一选”的有效实施。有的“家族式”支部利用宗派和亲信选票使自己当选。有的村平时不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有能力、有作为的优秀分子没有被及时吸收到党内来,致使支部班子人选的选择面比较狭窄,出现断层,选举后的班子面貌依旧,缺少活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民主选举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为了使“两推一选”办法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必须严把“党员入口关”,逐步改变党员队伍的结构状况,为“两推一选”夯实组织基础。一是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要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衡量支部书记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考核与监督制度,落实责任,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二是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以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制定科学的党员发展规划,加大在回乡青年、科技能人、复退军人等高素质人群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重点培养,推优入党,增强党员队伍活力。三是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党员队伍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谁符合入党条件,谁能为群众办事,群众最了解,也最具有发言权。发展党员要充分征求党外群众的意见,民意测评达不到要求、群众有意见的,坚决不能入党。让广大群众参与监督,本身既是一种民主的体现,又有利于从源头上确保党员质量。四是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发展党员要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按程序办事,决不能降格以求,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讨论入党问题时,建议使用票决制。由于举手表决的方式,不能真正体现党员意愿,改用票决制,可使党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效防止“人情党员”、“家族式党员”的产生。

2、设定一定比例制约支部委员的产生条件,增强“双推”中群众推荐结果的约束力。《党章》规定,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而党组织对支部委员的条件也是有先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一个不受群众信任的党员本身就是一个不合格党员,更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支部委员或支部书记。因此,不能得到多数群众推荐的党员,是不能体现先进性和代表性的。故建议在“两推一选”中补充规定一条,党外群众推荐票不足60%的(或其它比例,但最低不低于50%),不得参与支部委员竞选。这样就会直接对只占位子不干事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家族式支部形成制约,有利于将群众真正拥护的党员推选出来。

3、运用村民会议推荐或户代表推荐(因为现在户派代表绝大多数能代表家庭成员意见),取消村民代表(中心户长)推选的办法,提高党外群众参选率,增强信任度和民意基础,使“两推”的真正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其进步性也随之而提高。

4、支部书记可以采取直选的办法。随着乡镇一级党组织直选在我省试点成功(南郑县湘水镇),显示了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科学性与必要性,村一级支部书记直选亦应着手考虑。其原因有:一是支部书记是带头人,个人素质与群众基础直接影响了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工作成效;二是支部书记由支部委员选举产生是建立在每个支部委员都能立党为公、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要求显然高于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直选可以有效减少其它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直选更能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必将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