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经验交流

时间:2022-05-19 08:40:00

导语:司法为民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司法为民经验交流

“感谢党,感谢市中院,要不是法官们及时帮我协调,我的房子就没了……”日前,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大楼里,一名当事人的妻子手捧“依法审判、公平正义”的锦旗,激动不已。她是来感谢法官历时一年多,经过多方查证,把单位未经其同意就抵押担保的房产要回来的。

今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围绕“便民”“利民”“慰民”三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并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公正执法先进单位”等称号。

程序便民暖民心

秋收农忙季节,因为土地承包纠纷上诉到市中级法院的当事人王某前来打听开庭时间,立案庭的李法官告诉他:“为方便农村和外地当事人诉讼,市中院专门制定了‘自主开庭’制度,案件转到承办人手中后,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承办法官协商开庭时间,特殊情况下,周六、周日也可以开庭。”听到这些话,王某由衷地感叹:“没想到俺的那点儿事,法官们也能记在心上,真是太好了!”

“民为邦本,本固邦兴。‘司法为民’落实到审判实践中,就是要以当事人为本,要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要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中级法院院长王继青如是说。

为切实增进司法亲和力,改善司法软环境,尽可能地让当事人在轻松舒适的气氛中进行诉讼,今年市中级法院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他们投资62.8万元,建成了两个当前最先进的现代化数字法庭,实现了重大案件的庭前证据媒体展示、庭审讨论镜头自动切换、庭审过程同步录音录像、网络媒体同步转播,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质证时间,增强了审判的公开、透明度。结合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围绕服务“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他们出台了《关于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提出了40项有针对性的举措,其中既包括首次提出的向老百姓公布法官姓名电话的“法官联系卡”制度、允许当事人协商确定开庭时间地点的“自主开庭”制度、承办法官向当事人定期反馈案件进展情况的“审判信息告知”制度等一系列新措施,也包括设立便民联系点、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简化司法救助审批等传统做法,进一步解决了老百姓的“诉讼难”问题。

祝桂平是滨州市惠民县农民。20*年,祝桂平等74名农民工因劳动报酬数额产生纠纷上诉至市中级法院。得知他们经济确有困难后,立案人员不仅指导其填写了诉讼费缓交申请,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该项诉讼费缓交申请的审批。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市中级法院共为52人减、缓、免诉讼费21.*87万元。

让诉讼中的当事人感受到司法运作过程中的温暖,通过便民行动给当事人带来亲和感,是市中级法院一直倡导的理念。一杯水、一句话、一份情、一片心,走进市中级法院的审判大楼,当事人们不但能看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专用的残疾人通道、随处可见的诉讼指南、风险提示、便民医药箱、大桶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便民措施带来的快速与高效,而且能从法官们温和的笑容中体验到司法温情带来的舒适与愉悦。

公正利民顺民意

今年9月12日,随着最后一笔执行款的到位,在经过精心调查和公正审判后,市中级法院法官仅用了7天时间就成功调解并执行完毕30起“三环锁”系列商标侵权案件,有力维护了知名品牌的经济利益。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市中级法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大加夸赞:在*市中级法院起诉的案件数最多,但调解率最高、效果最好,充分显示出*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增强了他们通过诉讼途径打假维权的信心。

“人民法院为人民”。从司法公正的角度考虑,人民法官如何利用手中的审判职权,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关注焦点,也是市中级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年,市中级法院开展了大学讨论、解放思想、审判作风整顿、纪律作风整顿和“我为法院进一言”的“五项活动”。通过“五项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干警进一步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审判工作为社会大局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意识。组织了优秀裁判文书评选,优秀调解、办案能手评选和审判卷宗评查等一系列活动,评选出一大批业务骨干和专项拔尖人才。通过对考核标准的规范制定和对优秀人才的宣传、重用,对考核不及格人员的相应惩戒,有力规范、约束了司法行为,充分调动起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体的正义对当事人来说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今年前10个月,全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24098件,同比增长17.9%,平均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9.4%,无一起超审限案件发生。从统计数字看,大量案件的公正裁判,不但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信心,同时也树立起市中级法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效果慰民促和谐

“钱多少不重要,我们只想讨个公道。”从市中级法院法官手中接过赔偿款后,诉讼当事人张女士和她的儿女终于同意将在医院停放了两年多的丈夫的尸体火化。两年前,张女士的丈夫高某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坠楼身亡,原因不明。高某的死亡给妻子和儿女带来巨大的痛苦,他们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了法庭。由于没有任何证据,一审法院驳回了张女士及其儿女的诉讼请求。二审期间,他们依然没有新证据提交。

受理本案后,市中级法院法官没有简单地进行判决,而是从优化案件处理效果,增进和谐因素的角度考虑,反复找到医院领导做工作,劝他们抛开案件胜负观,通过部分赔偿帮助张女士及其儿女走出事故阴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案件顺利调解。

民生为本,民心为重。当前形势下传统的公平正义、依法审判思想成为人民法院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如何从和谐司法的角度出发,化解社会矛盾,优化审判效果,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地方经济健康繁荣发展,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今年,市中级法院大力推行“案结事了、化解纠纷”的审判理念,加大全市法院调解工作力度,巧妙运用基层法庭调解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司法调解与民间调解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案件调撤比例。1至10月份,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平均调撤率始终维持在71%以上,同比增长近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大量案件的调解,不但实现了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双赢,而且减少了司法过程给当事人感情上带来的负累,避免当事人在时间和精力上的过多浪费。

市中级法院还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年,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他们先后起草了《涉韩经贸纠纷的成因及对策》《关于*市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关于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并被市委书记王培廷批示表扬。为增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加强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在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时,市中级法院组织开展了“心系灾区,情暖五月”大型捐赠活动,共向灾区捐款48.9万元,棉衣被116件,人均捐赠数量居全省法院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