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督条例经验交流
时间:2022-05-14 05:01:00
导语:财政监督条例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省财政监督条例》于20*年1月18日*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20*年3月1日开始施行。《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全省财政监督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条例》不仅从法律上赋予财政部门依法监督的权力,而且在监督的对象、内容、程序及责任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科学的界定,为依法监督、规范财政监督行为提供了依据。明确了财政监督职责,确立了财政监督的地位,理顺了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使财政监督检查有了完整和规范的法律保障,为全省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财政厅领导对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方面,提出了“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结合财政“四五”普法工作,把学习和宣传《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所属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要依照《条例》确定的范围和内容,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财政监督检查的具体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执法权,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此外,在《条例》颁布实施时,省人大、省政府等有关领导也都曾相继撰写文章阐述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对《条例》的贯彻落实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我市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市领导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省文件精神和上级领导要求,积极协调部署落实。财政部门是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执行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目前《条例》已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我市财政监督工作在《条例》的柜架下按照当地经济管理和财政改革的需要,以服务财政管理为根本目的,以事前审查、事中监控、事后检查为手段,以严格行政执法为保障,按照“收支并重、内外兼顾、查改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财政监督工作,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探索财政监督的方式方法,为进一步规范财政监督行为,提高财政监督效率和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一、抓好对《条例》的学习与宣传工作,提高社会认知度。
《条例》颁布实施后,为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条例》在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市财政局党政领导班子以开展“四五”普法为契机,把学习和宣传《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一)认真抓好《条例》内容的学习。我们相继采取了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请市政府法制办专家讲座、开展全市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培训考试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
(二)利用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几年来,我们先后在“通化日报”和“通化财经”报纸报刊上全文刊登《条例》内容,并开展知识问答,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
(三)走上街头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在每年的12月3日“法制宣传日”、《宪法》、《行政复议法》、《条例》颁布实施纪念日期间,组织开展张挂宣传条幅、打出宣传标语牌、发放《条例》宣传单和《条例》单行本、讲解条例内容等活动。据统计,几年来已组织上百人参加了多次全市性的上街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万余张、赠送《条例》单行本1000余册、张挂宣传条幅100余幅、制作宣传标语牌20多块。
此外,为增加各部门、县(市)党委、政府领导对《条例》的了解,我们采取赠送书籍的方式,送出《*省财政监督条例释义》200册、《条例》简本800本。
近几年,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宣传下,《条例》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财政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财政监督制度建设,规范财政监督检查行为。
(一)取得行政执法处罚主体资格,确立财政监督执法地位。为了实现依法行政与执法的有效性,20*年11月初市政府法制办依据《条例》第四条规定,授予了财政监督局行政处罚主体资格,并颁发了《实施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证书》。实施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取得,标志着财政部门依法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二)理顺财政检查工作秩序,实现监督规范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强化财政管理监督职能,促进依法理财与依法行政,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防止交叉、重复检查现象的发生,努力提高监督效率与质量。
1.检查事项实行归口管理。本着检查事项规范、有序的目的,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暂行办法》,明确了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事业单位,为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对所涉及的预算执行、财政财务收支、国有资本金管理以及其他财政监督事项实行监督归口管理,由监督检查局负责统一组织,统一检查,统一审理,做到管、查分离。
2.实行检查计划申报和统筹安排制度。每年初,局内各职能科室及具有监督职能的局属事业单位,拟定各自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包括检查依据、检查时间、检查对象、检查范围等项内容,按规定时间报送监督检查局。监督检查局根据所报计划,结合省财政厅、市政府和局里的统一部署,制定全局监督检查计划,统筹安排监督检查,避免重复和交叉。同时将《年度财政监督检查计划》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经行政执法检查审批、下发《行政执法检查通知书》后,正式列为监督检查项目,在具体实施监督检查时连同《财政检查通知书》一并送达被检查单位。
3.建立监督工作规程,有序开展监督检查。20*年初依据上级相关规定制定了《通化市财政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共七章四十一条。从检查的组织准备、实施、审理、处理、行政复议、诉讼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对需向金融机构查询、核实被检查单位银行开户、资金收支结存情况时,我们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第三十条的规定,设计印制了《通化市财政查询通知书》,由分管领导签发后,作为查询依据。
4.严把案件审理和处理环节。为防止出现问题定性、处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等方面的失误,我们审理环节上始终坚持采取“三级审理的程序”。
首先在监督检查局内部进行集体审理。由检查组长汇报在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定性、拟处理意见和相关法律依据等方面内容。参审人员对检查组的汇报发表个人意见,在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最初审理结论,检查组依据审理结论拟定《财政检查告知书》;然后提交局税政法制科会同审理,在送达《财政检查决定书》之前,监督检查局将全部检查材料、《财政检查告知书》、违规违法问题的处理依据等资料,送交局税政法制科进行审理,税政法制科审理后在《财政检查处理事项会审意见单》上签署审理意见;最后由局审理小组或分管局领导审批。上述程序完成后向分管监督检查局的领导汇报整个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并提交上述全部检查资料,由分管领导签署最终处理意见。
5.实行跟踪反馈制度。检查组对被检查单位《财政检查决定》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对未按《财政检查决定书》执行的,视不执行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对无故按期不缴纳罚款的,缴款期届满后向被执行单位送达《催缴罚没款项通知书》,限定催缴入库时间;催缴期届满仍不执行的,则依据《监督条例》第十六条可以抵顶相应财政拨款的规定执行,起草“关于请财政局相关职能科室协助执行《财政检查决定》的意见”报局主要领导审批后,送预算、国库、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强行扣缴入库;对涉及应缴税金的,依据《监督条例》、《税收征管法》规定,向税收征管机关送达“关于协助执行《财政检查决定》的函”,请求协助执行。
(三)建立举报制度,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我们制定了《通化市财政监督检查受理举报制度》、设立两部监督举报电话(其中固定电话一部、移动电话一部)。同时采取“财政检查事项公示”办法,实行财政检查事项公示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可扩大案情信息来源;第二,能对检查人员起到外部监督作用。对群众举报案件,责成专人根据举报内容填写《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举报)案件登记情况单》,将接待举报人员、举报人姓名、举报方式(署名、匿名)、受理举报的主要内容进行登记,将举报事项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经分管领导在《举报登记情况单》“主管领导对举报案件的批示”栏内签署的批示意见,做为是否受理的依据。对受理的案件,按检查程序实施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举报人。按规定属行政处分或超出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在《举报登记情况单》的“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栏内填写移交内容及单位。
(四)加强纪律约束,确保监督质量。为了严肃检查纪律,保证监督检查工作质量。制定了《通化市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工作纪律准则》、《通化市财政局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内控制度。此外,实行了《检查人员遵守检查纪律情况监督回访》制度,检查结束后由被检查单位对检查人员是否遵守“在检查期间,不得接受被检单位宴请,也不得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检查工作的宴请;不准接受被检查单位的任何纪念品、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不准向被检查单位提出与财政检查工作无关的要求;不准在被检查单位报销任何因公、因私的费用”等9条检查纪律情况进行综合评述,增强外部对参检人员的监督。
三、设立财政资金稽核机构,构建内部约束机制。
近年来,我市以围绕贯彻落实《预算法》加强财政管理为出发点,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在做好财政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内部预算稽核制度。预算资金稽核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检查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稽核制度。
(一)健全内审组织,开展内审工作。随着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对财政依法理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们结合财政收支管理工作实际,以完善预算审核、资金缴拨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内控机制。1996年6月我局就设立了内部稽核职能科室(稽核科),实行局长负责制,在我省财政系统中较早地开展了内部稽核审计工作,在2000年国家机构改革时,我们仍力争将稽核科保留了下来。
(二)抓好内审制度建设工作。稽核科设立后,相继制定了《通化市财政预算管理办法》、《通化市专项资金审批制度》、《通化市财政周转金管理制度》、《通化市组织财政收入均衡缴库工作考核办法》和《通化市财政预算稽核暂行办法》,实现了预算资金稽核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检查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稽核制度,近年来,结合财政改革的新情况,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内审制度。
(三)工作职责与权限。
1.对预算总会计、预算外总会计核算的稽核。对是否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现行体制正确划分预算级次、确定收入范围、分成留解比例、金额;是否按计划、资金性质、审批权限进行拨款;是否提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业务处理、登记账簿等进行稽核。
2.对应缴预算内、外收入情况的稽核。重点是对有管理应缴财政预算内、外收入的科室,审查有无将应上缴国库的罚没收入,预算外分成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予以截留、挪用,或违规在年终账户留有余额及结转下年等问题。
3.对预算资金审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稽核。对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是否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办理预算追加削减或变更,国库资金的动用是否符合《预算法》,以及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稽核。
4.对银行账户开设使用情况的稽核。对按规定确需独立开设的资金账户,对其开设银行账户有关资料、会议决议进行审查,防止私设银行账户和资金体外循环问题的发生。
建立财政内部预算稽核制度,不但规范了财政资金收支管理,理顺和完善了工作秩序,而且强化了全体财政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意识,避免财政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对防止滋生腐败现象起到了预警和防范作用,加强了干部职工的廉政建设。
四、履行监督机构职责,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从20*年《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加强财政管理、服务财政改革这一中心,坚持以整顿财经秩序和规范财政资金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主线,运用财政监督检查手段对政府、群众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和当年财政管理改革重点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税收征管质量、转移支付补助、国债转贷、政府性基金等内容开展积极有效的监督检查。主要完成的检查项目有:
(一)开展了以落实《会计法》为内容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相继对通化市卫生学校、通化市交警支队等26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违规违法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补办审批手续或收缴违规资金等财政检查处理决定。
(二)开展了落实国务院“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检查。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收支两条线”规定要求,20*年由监督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负责牵头,会同市监察局等部门组织和协调对市直247个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罚没收入落实“收支两条线”、清理银行账户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主要存在部分预算外收入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以及违规列支等问题,据统计,共检查出违规违法金额3,*2.7万元,按规定应处罚入库金额225.5万元。本着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整顿、整改意见。
(三)开展了国债转贷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组织对通化市集中供热、桃园水利枢纽等7个项目单位的30,870万元国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并纠正了国债转贷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了国债专项资金管理,为有效防控财政风险提供了保障。
(四)开展了预算收入级次专项检查。我们每年都严格按照国家分税制规定和市区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对市属两区(东昌区、二道江区)财政收入各项税款留解、缴库列为重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据统计,20*年至20*年累计查出两区混库影响市级财政收入312万元。20*年对市、区当年契税收入缴库级次进行了核查,查出错解税款级次332万元已在年终通过市区财力结算收缴。
(五)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围绕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了对中央财政下达的部分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资金进行了检查。一是对中央及省财政20*年度下达的小城镇建设、“非典”防治专项经费、农村公路建设、疾病预防控制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补助、退耕还林资金补助、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补助等2960万元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资金进行了检查。二是组织对市本级、集安市、辉南县等县(市、区)省财政20*年~20*年下达的38个水利工程项目3757万元资金规模的水利建设补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三是对通化县20*年省、市下达的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转移支付资金及“三拖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资金、农村学校食堂饮水设置中央补助资金、“一费制”试点县市中小学20*年~20*年采暖费补助,和中央省级普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等共计429.1万元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四是对20*年中央批准下达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浑江上游废弃地复垦项目”1079万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查出的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账外存放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并提出了整改意见。
(六)开展了国有资本金的监督检查。20*年,根据*省人民政府第91号令对市本级的市造纸机械厂、市政工程公司、市食品公司、市运输起重设备厂、市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市房屋经营开发公司、市医药大厦药店、通化国家粮食储备库、市机电设备总公司9户国有企业的产权增减变动、产权登记及评估、对外投资行为等国有资本金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据统计,从20*年~20*年期间,市本级共计安排164人次组成66个检查组,对4*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国债转贷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运输管理和无线电管理收费、城市线路出让金收支、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区级财政执行市区预算管理体制等进行了检查。累计查出违反规定截留应缴财政专户、挪用、挤占专项资金、违规使用国债转贷资金、乱摊行政管理费、混淆市区预算收入级次、会计核算不规范、违规使用财政票据等违规违法金额15,595万元,应处罚收缴金额2,683万元,已收缴入库617万元。
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协调财政监督与经济发展、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同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如问题确属是因对政策掌握不清或业务处理不当而发生的,本着规范的原则,提出整改措施;对严重的财政财务违规违法行为,视违规性质给予经济处罚。截止目前,已实施的各项检查项目尚未出现越权执法、程序违法、适法错误等问题,也未发生因行政执法处罚不当导致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
20*年11月24日,通化市五届人大财经委举行全体委员会议,专门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刘榆春关于《条例》颁布实施后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并对我局在建立健全财政监督规章制度,财政监督队伍建设,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落实国务院“收支两条线”规定,国债专项及转移支付补助、预算收入级次、政府性、公益性专项基金检查和开展内部职能科室审计等方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我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在省局的指导、支持与关怀下,通过全体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已连续三年被省财政厅评为先进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连年被市政府评为内审先进单位,20*年被省政府评为内审先进单位;并通过了省政府20*年、20*年两次行政执法检查验收。
五、启示与体会
财政监督既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强化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必须服从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为财政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监督检查作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是开展财政监督、取得成效的关键。实践证明,领导对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是开展财政监督工作和发挥财政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财政监督工作性质决定了监督与被监督两方的利益冲突,工作中势必要得罪人,工作压力大,而且财政监督对监督人员的政策、业务素质要求高,工作纪律约束严。因此,更需领导的爱护、关心和支持,只有解决这些后顾之忧,财政监督人员才能放心、积极、努力地工作。我局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多年来在监督人员的选拔使用,以及对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一是经常过问工作开展情况,在我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阻力时,局领导都能及时出面协调、指导、做后盾;对检查出的违规违法问题在处理上坚持原则,顶住来自各方压力依法处理。二是关心爱护财政监督干部。局领导在支持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经常提醒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在工作中既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又要努力规避和减少工作带来的风险,学会自我保护。三是为监督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在经费上作到账户独立,分管局长审批;在监督办公设备上舍得资金投入,目前达到了每人一台计算机,保障了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适应财政改革需要,增强依法行政的紧迫感。财政监督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财政改革大局,以加强财政管理为方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近年来财政改革的几项重大举措:“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编制部门预算、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及从明年开始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财政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也是规范财政分配行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为财政监督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监督要推进财政改革步伐,宣传落实财政改革政策,同时要及时发现和反馈财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弥补漏洞完善改革制度,促进财政改革顺利进行。
(三)规范监督行为,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是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依据,可见财政监督工作与“执政为民、科学理财、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四政”方针紧密相连。掌握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依照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它既是依法理财的客观需要,也是规范财政监督行为的本质要求。
作为专司财政监督检查的机构,从整顿财政经秩序,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方面考虑,在面临对外监督检查日益增多的当今,肩负着财政部门监督执法的重任,负责全局对外监督检查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财政监督作为一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手段,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原则,从监督计划的确定、组织实施、资料的取得、检查问题的审理、检查结果的处理及检查信息的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同时,在《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柜架下,根据当地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督工作制度、内部约束机制、具体操作流程等,促使财政监督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形成监督合力。
1.处理好与被监督单位的工作关系,消除与被监督单位之间由于对监督工作的不理解而发生分歧。财政监督工作需要被监督单位的配合,它是监督检查所需会计信息、相关数据资料的提供者,在处理相互关系上财政监督机构要积极主动:一要加强对财政监督政策宣传,表明监督工作的任务和宗旨,消除被监督单位的顾虑与抵触情绪;二要摆布好监督与服务的位置,很多监督服务是在监督活动过程中自然的工作延伸,由于与业务管理机构工作的目的一致。所以在监督实务中很容易参与到具体管理当中,但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责是监督,所以监督检查人员应注意,不要不适当地或下意识地去承担超出业务范围或脱离原定目标的管理责任,以免影响财政监督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三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谦虚谨慎的工作精神,在施行监督检查时在人格上不要凌驾于被监督者之上,取得被监督单位的理解与信任,同时要保持廉洁自律,树立正直形象赢得声誉。
2.处理好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财政专职监督融入财政管理后,内部监督职能得到强化,监督的内容更加宽泛,同一监督对象出现了不同监督主体,与其他监督主体相互交叉检查的情况不可避免,虽然监督检查的内容与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同属于经济监督范畴,监督的目的基本一致,如与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税务监督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尽可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监督检查上相互补充、借鉴和配合,节约监督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效率。
3.各负其责,发挥各职能科室监督管理作用。财政部门各业务科室,在日常财政管理中,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科室把关、领导审核等内控制度。因此,各业务科室应承担对预算执行、非税收入管理、专项财政资金(基金)收支与拨付、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范围的审核、政府采购、国有资本监管等职责,在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
4.要摆正监督检查机构在财政监督中的位置,注重协调,防止步入包揽全局财政监督检查业务的误区。监督机构在财政监督工作中,主要是组织协调全局性的财政监督工作,一方面应根据上级部署,针对本地实际确定本科直接组织的监督检查项目;另一方面就是要协调、指导各科完成其确定的检查事项。
- 上一篇:财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交流
- 下一篇:财政监督新机制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