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4 08:48:00

导语:村务公开新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务公开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村务公开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向着规范化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形成,促进了农村村民自治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认识和体制等多种原因,村务公开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1、村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

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具体体现,公开是给群众一个明白,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是给干部一份责任,促进为民服务,但是有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在认识出现了偏差。体现在干部上一是“怕”,不敢公开,不能公开,他们在处理村务活动时违反程序,违反规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怕公开后引来麻烦。二是“烦”,不愿公开,不想公开,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公正,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开是必给自己增加了负担,难处理,难平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体现在群众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要管好我的家,管好我的事,集体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和我无关,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对村务公开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由于认识不到位,造成了有些地方村务不公开的现象。

2、村务公开的内容不明细

村务公开要求,村委会所有的村务活动都要公开,但是有的村干部认为,群众知道多了,工作就难以开展,加之有些活动在处理上违反规定,违规操作,致使有些活动不能公开,出现公开内容上不全面,不明细,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注重成绩,少提失误,该公开内容没有全部公开,能公开的内容存在片面性,不明晰。比如管理费项目,工资2.0万元,其他支出5000元,这个其他用于什么,没有明确;确定农村贫困户,只说户数,不说具体是谁等等。这就造成了公开流于形式。

3、村务公开的时效不及时

村务公开是有时间性和时效性的,有些村没有确定具体的公开时间,不是一日一公开,而是半年或一年一公开,更有甚者几年不公开,只有群众上访了才公开,公开应该做到随时和定时相结合,有些事情要及时进行公开,有些事情需要一个时段公开,公开的不及时,起不到公开的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集体资产的出让转卖,一是群众有知情权,二是本集体成员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权,出让转卖时应及时让群众知道,及时公开,不能出让转卖后再公开,这样公开就失去应有的意义。

4、村务公开的程序不合法

村务公开是有一定的规范程序,村务活动是在党支部领导下,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商定,村委会具体落实的模式下进行的,但是有些基层组织在处理村务时,缺乏组织程序,认为村民代表大会难召集,程序繁琐,人多嘴杂,意见分歧,难以统一,很难议事,议成事,因此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也在人数上和过程中简化程序,多数是以班子成员会代替了村民代表大会,更有甚者,村干部一言堂,独断专行,或者暗箱操作,使村务公开缺乏合法性。

5、村务公开的形式不规范

有些村务公开栏存在选址不当,无任何防范和保护措施,书写不规范,管理不完善,缺乏长久性,今天公开,明天就没了真面目,公开是为了应付了事,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失去了公开的真正目的。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干部群众素质不高。有些基层干部怕麻烦,在村务公开的程序上大大简化,认为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公开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私心重,处理问题简单,独断专行,缺乏群众意识,缺乏服务意识,缺乏责任意识,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应付领导,失去公开的意义。群众缺乏自治意识,缺乏民主意识,尚失了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2、村务公开组织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党支部领导下,通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设有村民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监管小组,村民代表,村民可以通过理财小组、监管小组、村民代表了解村民委员会履行职责和义务,一切村务活动,同时监督村民委员会形为。但是有的村这些组织要不没有,要不挂名,要不是委员会人员兼任,或者是村民委员会指派,形同虚设,失去了这些组织作用,造成了公开不利的现象。

3、村务公开制度不完善。村务公开已经实行多年,管理的部门较多,组织部、纪委、民政局、农经局、乡镇党委和政府等单位从不同角度抓公开,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管理,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使村务公开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一些村组干部中出现的工作失误、违规和个人挤占、挪用、私分侵占集体财物等错误行为,也缺乏有效的纠正和追缴打击力度,这就造成了公开的形式主义。没有制度的约束,没有长效机制的完善,公开就失去了保障,公开就难以顺利开展。

三、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村务公开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了有效开展村务公开工作,促进村级民主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投入的有力时机,抓好对农村民主法制意识的宣传教育。在村民自治实践中,要大力培养和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任何村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要积极引导村民学法、懂法、自觉守法,依法履行义务。同时,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村干部素质,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行为,规范管理和服务的内容,明确管理和服务的责任主体,使村干部明白,与村务相联系的管理越明确、清晰、简单、公开,就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促进干部与群众的和谐,使村干部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

2、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监督意识

一是要完善村民的自治组织,完善民主理财小组,监管小组,村民代表,起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尤其是理财小组要负责对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二是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村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协调、指导、检查、考核村务公开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在村务公开中的工作职责,分工负责,不能推诿。

3、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法制意识

一是县级或者乡镇要制定实施村务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对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标准程序进行统一的界定。二是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把是否规范有序的实施村务公开与对村级组织和责任人的奖惩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将村务公开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财务清理制度,从制度上要求做到人清界清,每年都要求进行清算,每一届村支两委班子都要进行财务审计。

4、严格督促考核,强化长效意识

一是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制定方案,分类指导。二是加强日常督查,既注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要注重制度的落实,用制度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三是要不定期地抽查村务公开工作。由县、乡村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进行检查考核,检查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四是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得规范有序,群众满意的村级组织和乡镇,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每年对全县的村级组织进行一次评比分类,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总之,村务公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抓出成效,从而理顺干群情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