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审计作用经验交流

时间:2022-05-13 05:00:00

导语:科学发展观审计作用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审计作用经验交流

[摘要]审计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大势所趋,“免疫系统”的提出是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审计理论的概括。但是,“免疫”作为一个系统又包含多个方面,机体免疫又分为阻止、抵御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异构物质。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的四个要素为着眼点,从“免疫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审计的“抗体”、“辨证”、“透析”、“固本”四个作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免疫系统审计作用

审计作用是审计实践中履行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是职能决定和固有的,但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变化的。当前,审计已经把作用定位在“免疫”功能上,就说明其作用在现阶段得到升华。“免疫”在医学上的基本释义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机体依靠这一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同时,机体存在抗原物质进入和机体本身产生异构物质,导致免疫缺陷。既然将审计作用借喻为“免疫系统”,就需要对经济社会这一“机体”的“抗原物质”和“异构物质”加以剖析,增强免疫功能。在审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趋势下,诸多人士仁智互见地对审计“免疫”功能作了阐述,笔者试图从另一角度发表几点审计作用的再认识。

一、审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发挥审计的“抗体”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也需要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这一要义,自上而下都在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寒冬尚未转暖的态势下,国家加大了投资拉动,扩大内需的频率。由此,除国家确定的投资大项外,各地都在争上、抢上多种类型的投资项目,开发现有资源,新上经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以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这种投资拉动,已由过去的以项目批资金转变为围绕资金找项目,难免出现规划不周、配套乏力、重复建设、项目与实际不符、应有效益低下、权力缺乏制约等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疾患”。这种现象,既有“抗原物质”的进入,又有自身“异构物质”的产生。轻则致使公共投资达不到应有预期和经济社会运行质量不高,重者将影响区域经济安全。审计作为这一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运转免疫系统,仅有预防功能是不完善的,亟需强化抵御能力的“抗体”功能,以弥补“免疫缺陷”,避免长期实施“免疫抑制疗法”。就如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产生“抗体”,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一样,通过实施深度审计,针对发现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决策、权力等深层次上分析原因,使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抗体”,并督导加大整改力度,使“抗体”保持长效性,防止“抗原物质”和“异构物质”继续发生作用。只有如此,审计的“免疫”功能才能最大化,从而产生审计“免疫”效应。

二、审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发挥审计的“辨证”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服务和造福人民既是宗旨,又是奋斗和工作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是各级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已从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移。审计的最大目标之一也是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目前,改善和保障民生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不仅有着诸多改善民生的决策和措施,而且在不断增加着投入。在公共财政资金投向民生的结构中,既有生活保障性支出,也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有经济发展项目的投放,这些都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具体体现。民生资金已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必要监督和保障其安全有效运行。

但是,由于现行体制,民生资金出现多部门争取、多家分散管理、多点面分别使用的现象,时常会存在资金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改变用途、缺失效益等违法违规问题,直接影响着改善民生的进程。既然免疫系统有着识别“自己”和“非已”,阻止和排斥抗原物质和异构物质的功能,那么作为定位“免疫系统”的各级审计,就必须具备“识别”的能力,通过识别达到辨证的作用。中医学有着“辨证施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从脏腑、经络出发,辨别不同证候和研究致病原因,确定标本施治的治疗措施,达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目的,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在审计服务民生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中,就必须立足“免疫系统”这一基本要求,学会识别和辨证的本领和手段,对民生资金实施重点审计或跟踪审计,辨别存在问题的不同“证候”,分析“病人”的“体质”特点和“致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作出确切的“诊断”,然后根据辨证结果予以不同方法的“施治”。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改善民生资金这一“机体”恢复健康,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三、审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发挥审计的“透析”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四个建设”的相互协调的基础,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的前置条件。审计工作要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法治、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就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着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面的深层次监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靠投资拉动增长速度,就必然涉及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内在联系,关联到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和难点。审计承载的“免疫系统”任务,就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机体”对破坏资源环境这一“抗原物质”的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形成一定的免疫反应规律,才能在保护资源环境安全、建设“两型”社会中增强“抗体力”。

但是,在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上,审计的“免疫”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基层审计的“识别”水平更是不高,可以说是处于“免疫缺陷”状态,既有“原发性”,又有“继发性”。因此,必须加快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强化基层审计干部技能素质建设,使之在资源环境审计中,能够尽快识别“抗原物质”和“异构物质”。在此基础上,审计要成为一架“透视机”或“透析仪”,提纯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同时,借助审计的“透析”作用,对“病原”进行“病理解剖”,利用现代化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治。只有如此,审计才能适应“免疫系统”地位、作用的需要,也才能从审计的视角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审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发挥审计的“固本”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既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国内与对外开放的发展,还要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个人和集体利益、局部和整体以及当前与长远的利益。从一个区域来看,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切实改善保障民生。但是,受利益驱动和不良政绩观的催生,往往在统筹兼顾上变异为顾此失彼,超出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上项目,公共财政投资没有效益意识,经济决策背离经济规律,重当前轻长远,事关群众利益不突出等问题时有发生。虽然审计屡屡查出问题,仍然屡审屡犯,佐证着审计在“免疫”上还没有达到“固本”的“疗效”。

健康的机体是一个本原体。任何事物在内外作用力的运动下,都会产生相应变化。机体如果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不足,在防治上就会缺少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审计同样需要具备抵御、根治、修复的免疫功能,但在治标的同时,还要治本,更重要的是固本,并力求“固本”长效化。因此,审计应着眼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针对审查出的问题,不仅从一定高度提出审计意见,而且要坚持对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再监督,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增加审计成果利用率,延伸审计“免疫”链,增强机体自身“固本”水平。要通过“固本”作用的充分发挥,促使审计客体既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又能处理好利益多方的相互关系,还能从大局出发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审计“免疫系统”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