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先进性教育经验交流
时间:2022-05-13 03:27:00
导语:党校先进性教育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工作机制,是摆在每个党组织和每位党员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在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了“四个不间断”,即理论学习不间断、党性教育不间断、主题实践活动不间断、监督约束不间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坚持理论学习不间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建立一种能够保证党员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学习的机制,这既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需要。保证理论学习不间断,就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在不同岗位工作的党员的特点,科学制定相应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一)理论中心组带头学。根据年度干部理论学习计划,校(院)理论中心组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带头先学。党的*胜利召开后,校(院)理论中心组在第一时间组织成员座谈讨论,畅谈学习体会,并为全校职工作了五次专题辅导,带头宣讲*精神。为了保证必备的学习材料,学校投入6万余元购买了有关*等方面的学习资料。
(二)处级干部重点学。我们把处级干部理论武装做为重点,根据重点学习内容,举办不同形式的集中培训。采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领读与讨论相结合、导读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过程中,我们通过举办处级干部学习班,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主要任务、奋斗目标的理解,为带动全校(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三)以党员为主体认真学。校(院)各党总支、党支部按机关党委理论学习安排,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学习情况的读书会,制定学习日和确定学习文章、书籍,规定每名党员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笔记,把党员学习情况作为党员评议的重要依据和考核评比的条件,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学深与学浅一个样”的状况,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举办报告会、学习论坛、知识竞赛、理论学习测试、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等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激发了教职工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都有大幅度提升,全院讲学习、重学习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二、坚持党性教育不间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经常性的党性教育是使党员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先进状态的重要保证。我们结合党校的工作任务,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坚持开展党性教育。
(一)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深入开展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认真组织全校教工学习和曾庆红同志关于“党校姓党”的论述,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原则不动摇,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党工作的大局中去认识、去部署、去把握,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做到干部姓党、教员姓党、职工姓党、学员姓党。通过按照“党校姓党”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热爱和忠诚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为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和在党的理论研究中的主阵地作用而努力工作,形成了人人想事、谋事、干事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党性教育中,我们始终把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重要内容,广泛采取理论学习和研讨、党的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以及现阶段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先进事迹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校(院)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积极开展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和办好事、办实事活动,在为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方面提高了认识,转变了作风,改进了服务质量。同时,我们在先进性教育中承担的帮扶对象至今仍然坚持继续帮扶,定期组织党员开展走访慰问和捐款捐物活动,共计捐款38240元,为16名退伍老兵和10名贫困家庭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今年全校双日捐款114180元。通过组织这些有益活动,既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同时也强化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坚持党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我们始终坚持把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方面,常抓不懈。我们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活动,增强党的意识和党性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经济纪律、宣传纪律、保密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党校教学、管理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在20*年开展的“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和创建“和谐班子”活动中,我们积极开展“十查十看”和“五个具有”活动,认真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作风明显转变,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进一步加强,增进了和谐,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坚持主题实践活动不间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
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加强我校党组织建设,动员全校党员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方法。我们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结合党校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重点开展了两项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争创一流校院,构建和谐校园”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争创“五个一流”、构建“五个和谐”,即争创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队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部门关系、和谐的工作秩序、和谐的舆论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争创一流校院,构建和谐校园”是我校(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决策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校改革、建设和提升党校教育水平与培训质量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的有力举措。
二是开展“五好”党支部和“五好”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结合党校实际,制定了“五好”党支部、“五好”党员创建标准,我们把这两项主题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放到了为吉林省的工作大局服务、用党建成果带动各项工作上,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活动的开展。20*年,按照中央和省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全年举办了26个主体班次、68个专题培训班,培训人员达7259人,创造了建校以来培训人数的历史新高;科研成果也实现了明显跨越,去年以来省、部级课题立项14项,22篇论文获省、部级奖励,发表文章600余篇,去年我校获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有计划地分批选派8名教师到北大、中国人大等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选派28名同志参加国内短期培训,选派37名同志参加国外培训,现有28名同志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校园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建筑面积16609平方米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校园道路、音乐喷泉广场、人工湖、灯光照明、树木草坪绿化、拓展训练中心的改造和建立,使办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营造了鼓励职工干事业、支持职工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四、坚持监督约束不间断,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勤政廉政的责任意识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一贯原则,严格的监督约束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使党员始终做到勤政廉政,必须注重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自我纯洁的机制。
(一)严格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我们坚持党建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业务管到哪里党建就抓到那里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参谋助手作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齐抓共管的机关党建新格局。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机关党建摆上重要位置,经常研究党建工作,形成班子合力,为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机关党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建立校委委员参加党支部活动制度,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在接受党内监督的同时,指导党支部工作,建立党员联系点,保持党员与群众的联系。
(二)全面加强制度建设。针对新的情况,结合新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用人。建立党员情况通报制度,各级党组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向党内通报所属党员的情况,使大家了解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加强党员之间的监督。建立完善评议党员制度,对于评议的内容、被评议的对象、参与评议的人员及范围、评议的时间及次数、评议结果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出具体规定,从根本上提高监督的力度和水平,使党员处于严格的监督之中,确保在实践中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个党员都要定期走访本部门的职工群众,党员与群众之间要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坚持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做出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并定期检查,严格监督。根据校(院)实际,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规定。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党员监督约束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机关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党员队伍的先进状况,直接影响机关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坚持“四个不间断”就能使党员长期受教育,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共产党员模范作用,保持勤政廉政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 上一篇:地税局机关建设经验交流
- 下一篇:环保局文明和谐机关建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