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环境整治经验交流

时间:2022-03-07 05:01:00

导语:村镇环境整治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镇环境整治经验交流

*市位于我省西北部,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之一,2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20*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18亿元,增长16.5%,人均达到44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3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90元,增长17.3%,城镇化率达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高度重视村镇建设,逐年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强整治力度,村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村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的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村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村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予以推进。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城建合力团,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白玉成任团长,人大副主任崔丙亮、副市长郭茹、政协副主席段礼忠任副团长,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任成员,他们都曾长期从事或正在从事城建工作,熟悉工作情况,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合力团定期召开会议,经常开展调研,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形成了村镇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科学规划。按照“以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三个集中”(工业向集聚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四个加快”(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加快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加快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加快向农村倾斜)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市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出台了28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配套文件,为村镇发展做出了科学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营造了政策环境。三是加大投入。近年来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20*年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到1亿元,20*年突破2亿元,2008年预算安排3亿元,其中支农投入的50%以上用于支持村镇建设,为村镇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四是试点带动。为加快推进村镇发展,我们按照“启动早一点、标准高一点、效果好一点”的要求,选择了占全市三分之一的138个行政村,开展为期三年的“百村富民工程”建设活动,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创造了工作经验,推动了村镇建设加快推进。五是建立机制。我们摸索建立了城乡“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级目标责任,制定了定期检查评比、年终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召开村镇建设现场会、开展“一人带一家共建”活动、逐月开展村镇卫生评比、加大奖惩力度等办法,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把村镇整治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开展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竞赛活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抓好村镇建设和整治,首先必须加强小城镇建设,没有环境优美小城镇的带动,就不可能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按照城镇布局特点,制定了“一三三”的城乡发展规划(即一个中心城区,曲阳湖、克井、轵城三个组团,五龙口、坡头、邵原三个重点区域),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在投资的原则上,我们本着“政府补一点,集镇筹一点,农民集一点”,积极探索,大胆实施,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地方投资为主体,招商引资、群众集资等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格局。在工作的方法上,我们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16亿元,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14项,镇区面积新增8平方公里。在建设的标准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严格按照城市“五化”标准进行建设,改善了小城镇设施,完善了小城镇功能,发展了小城镇产业,提升了小城镇品位,涌现出了一大批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增强了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新农村硬件环境的重点,我们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在农村用水方面,大力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先后实施了王屋山饮水工程、布袋沟饮水工程、东山饮水工程,解决了20.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83%,2008年将全面实现全市“户户通”自来水。在道路建设方面,我们在去年完成“村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今年大力实施“组组通”工程,新建道路400公里,目前全市有75.3%居民小组实现了通硬化路,预计明年将全面完成“组组通”硬化路的目标。在清洁能源方面,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共建成沼气重点村81个、户用沼气池10*2座。在农村功能建设方面,以提高文化生活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仅今年就新建文化街154条、游园80个、篮球场87个,安装健身器材841套,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2座,村文化室建设率达88%,新建便民超市199个,新建标准化卫生所113个,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160所,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拥有了一样的文化卫生条件。

四、大力开展迁户并村,努力改善零村散户的居住条件

*88%以上的面积是山区,有近10%的群众生活条件恶劣。我市把迁户并村作为村镇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彻底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一是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200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市迁户并村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稳定的优惠政策,已累计投入了1200余万元,并要求乡镇安排配套资金,为新村建设扎实推进提供了保障。二是部门联合全力推进。水利、农业、交通、畜牧、林业等部门,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把本部门的资金和项目向搬迁点倾斜,集中全市之力,推动迁户并村工作顺利开展。三是镇村强力实施。各镇按照“建大村、建新村、进镇区”的总体要求,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调剂用地,统一组织施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完成了81个村、1464户、6150人的搬迁任务。迁户并村之后建设的新村,规划科学,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五、深入开展农村清洁行动,村镇环境全面改善

为彻底改善村容村貌,我市结合实际,以百村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开展农村清洁行动。一是配套清洁设备。市财政投入200万元,为各镇配备了垃圾装载机和运输车22辆,配备机动环卫三轮车138辆,成立了村镇环卫公司,建立环卫队伍148个,为每个队员配备人力三轮车、标志服装、卫生洁具,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处理机制初步建立。二是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建高标准公厕34座、垃圾中转站32个,垃圾填埋场10个。三是完善管理办法。明确了市、镇、村的工作责任,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建立了目标月检查、月评比、月总结、月表彰的制度,对先进村授予流动红旗,每次给予2000元——10000元的现金奖励;对落后村全市通报,充分调动了各村抓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卫生面貌明显改观。

六、实施干道沿线综合整治,打造城乡一体的优美环境

村镇面貌改观后,干道沿线景观明显滞后。为建设城乡一体的景观环境,把城——镇——村建设连为一体,今年我市启动了干道沿线景观整治,首批对全市12条主要干道沿线景观进行综合整治,整治范围涉及沿线164个村(居)委会,市财政安排600万元用于奖补。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度拆迁,全方位净化,大范围硬化,多层次绿化,高标准美化。两个月来,全市共拆除旧房屋2128间,美化房屋11173座,更新门牌9280个,硬化道路1615条55.37万米,安装路灯3816盏,绿化85.1万平方米,清除垃圾22.2万方,12条主要干道面貌焕然一新。

我市在实施村镇环境整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这仅仅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起点,是建设小康社会迈出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扎实工作,让城市文明加快向乡村延伸,努力把*打造成为城乡一体、风景如画的靓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