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管理交流会
时间:2022-02-14 12:07:00
导语:粮食管理交流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管理现场观摩交流会议是经厅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对开好这次会议也十分关心和支持,专门委派项目监督管理处霍剑波处长参加会议,并就加强优粮工程项目监管工作进行授课指导。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发展改革委农经处领导,厅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全省21个优粮工程县的代表。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培训业务、研究讨论和部署下一步如何搞好优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希望大家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开好这次会议,通过会议达到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开拓视野、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战略意义
20*年11月,国务院根据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新情况,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2010)》,决定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着力加强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实施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标准粮田、现代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促进优质粮食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国务院关于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这一重大决定,对于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国务院又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020)》,明确提出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目标。回过头来看,更加说明了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具有前瞻性、基础性,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一)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从长远来看,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又日益明显。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靠大量进口粮食满足国内需要,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确立长远目标,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形成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长远目标,制定了支持粮食主产区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并明确了建设区域、建设内容、建设步骤。优粮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粮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多品种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优质专用粮食市场竞争能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就目前情况看,这七个方面能力都需要进一步保持和提高,但当务之急是保持和提高基本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粮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针对这些问题,优粮工程实施了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标准粮田、现代农机装备推进等七大类项目,通过这七大类项目在粮食主产区的整体实施,基本实现了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目标。钟祥市20*-20*年,项目区长寿、洋梓两个乡镇水稻平均种植面积11.3万亩,平均单产592公斤,平均总产6.7万吨,与项目建设前三年相比,分别增长23.6%、9.02%、34%。项目区比全市分别高9%、4.52%、10.8%。
(三)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促进主产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在增加政府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了高产和优质的目标,通过发展优质高产粮食品种,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的目的。据枣阳市调查,二级优质米1.8元/斤,比普通杂交大米1.4元/斤,高29%;优质小麦0.78元/斤,比普通品种0.72元/斤,高8.3%;优质鲜嫩玉米1.0元/斤,比普通玉米0.8元/斤,高20%。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实施对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提升我省粮食地位和提高我省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湖北素有“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之美称,粮食生产在我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优粮产业工程,对于充分发挥我省粮食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提升我省粮食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省特别是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和加工增值,不能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省粮食产业又面临粮食进口的巨大压力。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我省粮食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支持和发展主产区粮食加工、储运和流通产业,显著提高了粮食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进而增强我省粮食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肯定成绩,力争把优粮工程项目建成利国惠民工程
20*年以来,为了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在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国家下达我省优粮工程项目总投资8.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亿元。通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明显提高了21个粮食主产县(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带动了农业部门的自身建设,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具体成效体现在“七大能力”的提高上。
(一)实施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提高了优良品种的繁育能力
项目实施后,改善了我省种子生产条件,给我省粮食作物种子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应城、当阳、公安、沙洋、松滋、仙桃、曾都等7个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模达14万亩,年生产种子能力达5880万公斤,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200万公斤;利川市优质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模2万亩,形成了年生产种子450万公斤的能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达600万公斤。
(二)实施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项目,提高了优质新品种示范推广与应用能力
通过武湖农场、南漳县、京山县、浠水县、荆州区、天门市等6个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搭建了展示成果、转化成果、应用成果的综合平台,把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融为一体,集中展示出来,为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样板。20*年以来,省农展中心成功引进国内外农作物新品种2100多个,展示新技术100多项、新模式52种,先后举办5次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扩大了湖北农业科技的社会影响,一大批农业集成技术从农展中心走向全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三)实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项目,提高了农作物种子检测检验能力
通过荆门市、襄樊市、荆州市等3个市级种子检测分中心的建设,使我省种子检验设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能够以国际检测标准承担各种农作物种子纯度和品质检验。目前检测能力已达到年可检测12800份,测样准确度达100%,避免了发生重大的种子质量事件,为我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实施水稻和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提高了农业技术合成能力
通过该项目实施,为提高我省水稻和小麦单产提供了一些关键性技术措施。如省农科院实施的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解决了两优932在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如不育系组合高产与安全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等,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储备。稻虾混养、稻鸭共育、轻简栽培等“良法”应用500万亩,新增粮食达20万吨。
(五)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提高了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的建设,改善了部门的技术服务手段,省植保站、当阳市、天门市、曾都区、利川市等20个植保区域站实施单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农作物病虫预报电视播放系统,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受到各界的好评,全省的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比实施前提高7%,有效地指导了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枣阳市植保区域站项目建成后,全县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50%,每年为全市挽回粮食损失4万吨以上,加上挽回其他经济作物损失,全市减损增效总额超过1亿元以上,农民人平减灾增收100元以上。
(六)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提高了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
通过监利县、襄阳区、钟祥市、宜城市、麻城市、枣阳市、洪湖市等7个县市的标准粮田建设,使项目区28万亩耕地实现“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农机能下田、增收又增产”的目标,项目区粮食单产提高了23公斤,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50万公斤,亩平增收50元。
(七)实施现代农机装备与推进项目,提高了农田机械作业能力
全省21个优粮工程县,每县实施了两次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项目实施后,水稻等农作物生产各环节机械化特别是收获和栽植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42个项目区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3.4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比非项目区提高5%;耕整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比非项目区提高2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比非项目区提高25%;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达到30%,比非项目区提高18%;小麦播种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比非项目区提高10%。
三、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实施优粮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的信心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内容复杂。各地在项目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积累了不少经验。归纳起来在四个方面值得肯定,概括起来讲,就是“四抓”。
(一)抓选配行家里手,建立管理专班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省农业厅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与项目管理专班,落实项目监管责任人(项目监管总责任人为厅种植业处处长、农机办主任,项目监管责任人为种子站站长、植保站站长、土肥站站长、农机办分管主任)。项目监督管理办公室设在厅计财处。各项目县明确了项目实施第一责任人(项目县分管农业副县长)、第二责任人(农业局局长)、项目法人责任人,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对项目管理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相关项目单位分别成立了项目实施专班,明确了相关小组的职责分工与责任,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应城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成立了农业、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城建、交通、审计、农机部门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把优粮工程作为市长工程,全面督办实施,保证了项目资金按时拨付,按时报帐、税费优惠减免,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抓防微杜渐,实行管理“关口”前移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我厅及时转发了农业部《关于抓紧做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湖北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动物防疫工程项目实施总体工作方案》,下发到项目县市、项目主管单位及项目实施单位;同时强化事前培训,20*年—20*年,按照农业部要求,我厅每年对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项目单位负责人、项目单位财务主管轮流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有关规定、基建财务、项目管理等内容等,通过培训增强了建好项目的责任感,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抓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到达省财政后,我厅及时提出资金拨付方案,分期拨付至各项目建设单位,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为了监督各项目单位用好项目资金,在拨付资金前,要求项目单位开设基本建设专户,并将有关开户证明报厅里审核确认后拨款;同时对项目资金采取根据项目进度跟踪拨款方式,各项目单位按要求及时向厅报送项目进度报告,由厅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后再拨款。各项目单位基本能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有效地避免了项目资金被挤占或挪用。钟祥市财务管理不仅做到了发票真实,手续齐全,报帐及时,而且还将施工单位的帐务发票也复印放在项目帐目里面,为项目核算提供了依据,为查帐提供了方便。
(四)抓规范项目运作,确保工程质量
在项目建设的运作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竣工验收制等五个方面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严格管理,阳光操作,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仙桃市在规范项目管理上,采取了“一公二审三专四制五不准”的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全方位达标。即:“一公”就是项目实施前一律进行公示;“二审”就是在建项目接受定期常规审计和专项验收审计;“三专”就是项目资金专帐、专管、专用,凡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建立专帐;“四制”就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五不准”就是不准白条报帐,不准违规支付大额现金,不准挪用挤占项目资金,不准私自转移项目资产,不准私设小金库。
虽然优粮工程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容乐观。主要是“六个不理想”。
一是工程进度不理想。由于各单位配套资金未到位,所以均只能完成中央投资部分。由于中央投资拨付方式改变后,农业部门协调难度加大,并且相关手续复杂,优粮工程项目资金基本上是当年年底才能拨付,有的县要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拨付到位。加上项目建设与农时冲突,诸多项目的田间工程无法按期开展,致使全省优粮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滞后。
二是配套资金到位不理想。尽管国家已经几次降低配套资金比例,但我省除个别县市具有一定配套能力外,大部分县(市)财政贫困,不能按比例到位配套资金。
三是建设环境不理想。有的项目在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名目繁多,负担很重。
四是资金管理不理想。主要是资金使用有少量违规行为发生。各单位都认真执行了会计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单位资金拨付手续不完善;有的单位收款单位与出具发票单位不一致,有的发票无具体开支内容;有的记帐科目错误,分不清“应付工程款”和“预付工程款”;有的几年才做一次帐,只是到了省厅去检查,才仓促做帐。个别地方存在大额现金支付、少量发票不规范、白条入帐的现象。
五是概算控制不理想。主要是材料价格上涨,部分工程超出概算,建设资金非常紧张。
六是配套政策不理想。主要是农机推进项目与购机补贴政策标准不一致,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四、锐意进取,着力打造优粮工程建设的新“亮点”
近几年,我们实施优粮工程项目取得了可喜成绩,摸索出了有益的经验,我们要再接再厉、团结拼搏、克服困难,努力做到“十个到位”,把优粮工程建设成为我们农业部门的“亮点”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一)认识到位,加强优粮工程项目管理
加强优粮工程项目管理对于争取项目、建设好项目、发挥项目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优粮工程项目管理是我省争取更多农业投入的需要。农业部把国家项目资金投到我省,是对我省的信任。只有把现有的项目执行好,才能赢得农业部和有关部门的信任,我们争取更多、更大的投资才有底气,才能保持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第二、加强优粮工程项目管理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项目建设是与投资打交道,有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环境。为此,省厅在20*年专门制定了《湖北省防治农业基本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暂行办法》,加强对基本建设程序中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和审计,规范管理行为,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避免“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悲剧出现。第三、加强优粮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项目设计功能,发挥项目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我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仅中央部分已近4.6个亿,有的县人平10多元,投资力度不小,要切实把这些资金用好,把项目建设好,发挥其应有效益。
(二)项目前期工作到位,提高项目竞争力
一是要精心储备项目。希望大家按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20*—2010)》布局,根据各地的优势,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选择那些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和重大影响的骨干性项目进行储备。凡储备的项目都要事先编制好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时拿出来就用。不要等到国家有投资了,再临时“抱佛脚”,这样靠抓“脑壳”出的可研报告,项目可行性得不到充分论证,质量不高,结果是很难过农业部专家评审这一关的。有的项目在可研报告批复后,又提出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和规模。这都是由于前期工作不扎实造成的。
二是切实做好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各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文件,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单位、建设内容、降低工程(仪器设备)质量、压缩投资规模等。凡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单位的,以及变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导致项目主要使用(服务)功能发生变化的,按照农业部的规定,都要按原申报渠道向农业部重新报可研报告。第二,必须明确建设地点,凡建在城区,必须明确到街道门牌号码,凡建在农村必须明确到村组田间地块。第三、仪器设备、农机具都必须写明规格型号、技术或功能参数、单价等。第四,必须突出建设内容和规模,有的在编制初步设计时,把做可研报告时的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市场需求预测写的很多,将项目建设内容一笔带过,重点不突出。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是初步设计的重点,必须全面、详实、规范地写清楚。第五、必须有施工图纸和投资概算。并且施工图纸和概算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来编制。没有施工图纸就不能搞概算,因为概算是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出来的。没有概算,怎样招标。没有上述程序,怎样搞竣工验收。上述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缺了一环都是经不起检查,都是不能验收的。项目如果验收不了,又怎样争取下一个项目?
三是要搞好项目招投标。对200万元以上的土建工程(含田间工程)、10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采购要按照农业部的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对达不到公开招标条件、投资额度又较大的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要搞好政府采购,实行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履行合法的建设程序。
(三)严格执行项目计划,确保完成批复建设内容
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对已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工程,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杜绝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现象发生。对确需变更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单位,以及变更建设内容和规模等事项,应先向省农业厅提交报告,并经农业部同意后方可执行,严禁擅自变更计划,要保持基建和财务计划的严肃性。
今后,对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导致工程不能验收的,一律由建设单位自行承担责任,并按照农业基建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违规、违纪现象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行政和经济责任。
(四)增强质量意识到位,把好工程质量关
一是要履行报建手续,领取建设许可证。二是要履行招投标手续,选好施工队伍,三是要按计划、按设计进行施工。田间工程要做好农民土地调整工作,尽量连成片。四是要搞好项目监理。对100万元以上的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必须由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对100万元以下,投资额度又较大的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要聘请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理。标准粮田等田间工程项目建成后,要做到“田成方、渠相连、树成行、路成网”。检测用房等土建工程项目验收后,要领取建筑质量合格证。
(五)加强财务管理到位,保障项目资金规范操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农财发〔20*〕38号《关于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农业基建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一要抓好农业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国家投资较大的建设项目要建立专帐,指定专人管理,会计、出纳要分人负责。要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二要抓好农业基本建设的财务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国家基本建设资金运行的安全。三要认真做好农业基建项目的财务决算,项目承建单位要积极配合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投资计划、初步设计、总概算以及经批准的施工图预算或标底造价、承包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认真做好项目竣工的财务决算工作,先决算后审计,没有这两方面的材料,工程不予验收。四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的财务分析与评价,合理设置财务评价指标,建立和完善投资效益的财务评价报告制度。
(六)增强时间效益意识到位,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工期拖得愈长,建设、管理成本就越高,对项目实施愈不利。因此,要彻底改变部分优粮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现象,使国家投资的优粮工程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受益。当务之急,一是项目单位的领导人要增强时间效益意识,采取“倒计时”的办法,制订项目完工计划。二是在建项目的单位要力争工程早开工、早建设。在保证优质、实用、安全、美观的前提下,力争20*年国家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在今年底以前能够竣工投产,20*年项目明年上半年能验收。
(七)项目建后管护到位,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优粮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除要注重工程建设外,还必须加强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工程的后续管理,要克服重建轻管的现象,增强建管并重的意识。一是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及时办理财产移交和登记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确定专人负责工程后期管理,明确职责,确保工程建后的维护、保养以及效益的长久发挥。
(八)创新投资和运行机制到位,拓宽投资来源渠道
要积极鼓励社会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国外资本投资优粮工程建设项目,努力探索多种投资方式,争取更多资金投到农业领域。同时,要打破老框框限制,创造多种运行管理模式。如对社会公益性的优粮工程项目,可实行以国有事业单位为承建单位,通过合同制契约进行管理;对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试行实体承建、股份制运作。各地在实践中可创造适应本地、本单位的运行管理模式。优粮工程项目不仅要建好,而且建后要能运行、要出效益。
(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切实减轻项目负担
地方配套资金是保证项目按设计要求完成的重要保障,没有地方配套资金,项目的部分内容将难以建设完成,必然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项目主管部门和承建单位要多沟通、多汇报、多协调,保证地方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项目主管部门和承建单位要积极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与相关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减免部分行政收费,切实将资金用在项目建设上。
(十)项目宣传和政策研究到位,争取更多国家投入
每个建设项目在宣传和政策研究上要做到“四有”,一是有宣传牌,二是报纸有报道,三是广播有声音,四是领导有批示(即对实施优粮工程的必要性和增加优粮工程投入的政策研究有批示)。要通过宣传和政策研究,扩大优粮工程的影响和社会关注度,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呼吁社会各界支持优粮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增加对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投入。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涉及民生与和谐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将会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国家农业部、发改委围绕《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近期将分别派出强大的调研工作专班来我省调研。全国确定在13个粮食主产省市重点建设680个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大县,初步分配我省名额33个县市,经省委常委会议研究,按照我省新增80亿斤粮食产能,上报了38个县市,这些将为我们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力度、持续增强优粮工程建设力度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要求,再接再厉,使我省优粮工程项目建设更上一层楼,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