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思考
时间:2022-12-09 11:33:00
导语:财政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
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多种工具,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总量、调结构、促协调,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水平。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协调发展。继续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支持自主创新,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西部大开发等财税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完善出口退税、关税等相关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资源性、节能降耗、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实施鼓励节能环保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促进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及时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健全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保障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拓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节能环保监管能力及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好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采取所得税税前抵扣、投资抵免所得税、增值税进项抵扣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促进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完善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制约企业排放行为。推动健全合理的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调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支持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促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试点的基础上,从2008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将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水平,进一步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普通高校本科、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逐步探索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特困学生资助制度。继续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农民筹资水平。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逐步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覆盖范围。支持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好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增加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支持逐步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支持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等原则,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争取在关系民生的若干重大领域支出责任划分上取得进展。在保持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各税种的宏观调控功能、税源的流动性和分布情况以及征管效率等因素,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税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调整完善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加大对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资源枯竭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省级财政调节区域内财力差异的责任,减少财政管理级次,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促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按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的分配职能作用,推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大“三农”投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减负增收。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深化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健全规范内部分配办法,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依法实施企业最低工资制度,支持稳步建立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积极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适应公共财政要求,完善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体系。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在改革试点基础上,稳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完善消费税制度。研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开征物业税,完善财产税体系。改革资源税制度,实行从价计征和保护资源的方法,适时开征燃油税。完善税收政策的扶持体系。按照“强化税收、清理收费”的原则,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结合税制改革,将属于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改为相应的税收;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推动形成合理的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建立矿产资源等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政策,研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规范预算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预算制度,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机制。研究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财政工作,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把强化财政管理放在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要求,完善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财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强化财政预算管理,逐步将所有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建立综合财政预算;预算编制做到科学合理、程序规范;预算执行严格,预算约束强化;改进超收收入使用办法,逐步将其转入下年度使用;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均衡性,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监督考评机制。强化财政监督,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融合,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狠抓管理基础和基层建设,夯实财政管理的基础,加强支出标准、项目库等基础管理工作,立足基层加强财政管理。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加强财政管理服务。推进财政工作公开透明,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二是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强化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组织保障。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实现各项财政工作目标,关键在于提升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要把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牢记“两个务必”,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狠抓落实、增强执行力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落实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为重点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明显提升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