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袱思考
时间:2022-12-06 08:33:00
导语:农村包袱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顺利贯彻和落实的组织者,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工作的核心。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都为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作为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具体实践者,在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不仅使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全面解放,而且使广大农民很快便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社会结构及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是以集体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了以个体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农民就业渠道的不断拓展,原来农村稳定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跨县、跨区、跨省,甚至跨国的劳动力流动越来越频繁。在这种巨大的变革面前,许多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因自身观念及水平的限制,开始变得迷茫,失去了明确的工作方向,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的工作内容严重缩水。他们除了收费、征税及计划生育外,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收费、征税的内容也基本上没有了,而且随着广大群众生育观念的改变,计划生育的压力也越来越小了,农村基层组织更加涣散了,农村基层干部显得更加无所事事了。
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的这种涣散现状是十分危险的,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与政权的稳定。党和国家下决心、下力气、下投入要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标准,那就是加快农村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广大农村尽快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模式来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只能在党和国家总体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指导下,充分挖掘地区优势,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以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这就对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不是减少和降低,而是增大与加强。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工作干的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要积极地检讨自己,是你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了,你们是不称职的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如果你不能立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那你的出路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让贤”。
在新目标、新要求、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到底该如何开展工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要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政策和民意得以有效沟通。
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仍要做好桥梁和纽带,一要为党和政府负责,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全方位、无折扣的落实;二要为广大农民负责,对农民的想法、意愿及实际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合理的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种问题,对其中有规律和有价值的内容整理上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复”,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2.引导农民改变观念,使其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的今天,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转变农民观念,使其对市场经济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农村各项生产活动,变“有什么卖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深入到农民群体当中,为他们传授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与他们一起研究、分析、把握市场,不仅要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的比例,而且要与广大农民一起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和优势,以提高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3.变管理为服务,有效协调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要改变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的职能与工作方式,由原来的管理职能变为服务职能。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及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不仅要向他们传达和解读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帮助他们确立市场经济的观念,还要在各项具体问题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农业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投资咨询服务、法律服务、经营管理服务等。
4.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民走向农业生产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发展农业经济单靠种植业、养殖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走种、养、加、科、工、贸相结合的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农民因其自身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要为乡镇、乡村集体、个体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就地转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也能切实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
5.创造条件,吸引外部资金以壮大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力量,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
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不仅是党和政府与基层农民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同时也是广大农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要时刻要牢记自己的这一特殊身份,创造条件,积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吸引外部资金加入到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方面来,有效地壮大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量。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寻求新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集体经济实现方式,使小农经济逐渐向规模经济转化。如农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农民劳动力资本化等方面的探索等。
6.强化对农村社会性事务的管理,优化农村社会生活环境。
随着许多权力的上提,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在农村传统的社会性事务方面的工作有所减少,但具体工作依然不少,而且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许多新的社会性事务不断衍生出来。这些事务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强化对这些事务的管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才有了基础。
7.促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六项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要积极指导村民自治工作的落实与推广,创造一切条件,促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8.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普通农民中的优秀人员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壮大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普通农民中的优秀人员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将其培养成为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依然是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的职能不仅不能弱化,反而应该加强,但是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在机构方面及工作方式方面作较彻底的变革。变革之一是使其机构设置与干部配置更加适应当前形势;变革之二是使其主要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通过这样的变革,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不仅要成为党和国家在农村第一线的代表,更要成为广大农民的代表。
党的十七大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农村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与落实者,基层组织与基层干部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传达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使其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农民心中,在广大的农村土地上落地生根。同时也要以十七大报告精神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