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现状交流

时间:2022-12-05 09:50:00

导语:私营企业现状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私营企业现状交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推进,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但在一些地方,私营企业党组织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1、党组织的地位难确立。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凡建立在中国土地上的企业,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和制约,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在一些私营企业,党组织不被重视、不受欢迎,少数私营企业主甚至不愿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党的组织。有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是形同虚设,有其名而无其实。人、财、物权均集于“老板”一身,党组织既不能决定人事任免,也不能决定收入分配,企业中的党员及党组织负责人为了不被“炒鱿鱼”,时时得看“老板”脸色行事,围着“老板”转。执政党的地位实质上在一些私营企业成为从属地位、附庸地位。

2、党组织的工作难开展。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带有比较强烈的趋利特征,一些党员价值观念错位、党性观念淡化,对组织不热不靠;有的私营企业主只希望党组织给企业增加政治资本装门面,不支持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私营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很难安排专门的时间,有的连纪念“七一”等重大活动都不能统一组织。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客观上受制于业主,主观上也有顾虑,担心影响经济收入。在经费问题上,国家未从法律或政策上对私营企业提出明确的规定,企业主又不愿提供,有些工作(比如订阅党报党刊、开展评比竞赛、组织培训学习等)基本无法开展,不少党务干部抓党务成了义务劳动,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

3、党组织的作用难发挥。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相比,私营企业中党的领导的实现形式是间接的,且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制约手段,因而使得企业党组织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难以有效地监督引导企业主依法经营,履行义务,难以有效地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地实施对群团组织的领导。

造成上述“三难”现状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4条:

(1)理论研究断层。我们党的党建理论诞生于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发展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其中的许多理论观点对指导当时的革命实践发挥了重要的引路作用。比如通过发动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夺取革命政权等等。这种“革命党”的理论对夺取政权有指导意义,但对搞建设,发展生产则有些方面不适应。五八年“”运动中的大炼钢铁便是一例。通过群众运动能够取得革命成功,是因为战争时期领导者的指挥才能起决定作用,而对广大士兵的要求是需要政治上的坚定和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而个体科技文化素质要求相对低一点。同样,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些理论到市场经济时代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近几年各地虽然也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对私营企业党建研究一直未有重大理论突破,有些意见比较原则,实践中很难操作。

(2)政策规范滞后。近年来,私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有益补充”、“必要补充”,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但对如何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工作,一直缺乏指导性的意见,有关私营企业党组织的政策规范出台相对滞后。中共中央***号文件和《江苏省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条例》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地位和作用等作了规定,而私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职责、作用,并未明确,实践中缺少权威的依据。

(3)体制转轨脱节。目前,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是随经济体制转轨应运而生的,与国有企业相比,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上头”无主管部门。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因而有必要对私营企业强化领导和监督。但在私营企业内部“老板”一人说了算。企业党组织要参与决策,业主说按你的决策亏了怎么办?企业党组织对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开展活动,党员说我们拿的是计件或计时工资,参加活动谁发工资?企业党组织要对业主实施监督、约束,业主可能就要让有关人员“下岗”。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导致党组织负责人无所适从,缺少生存的必要条件。

(4)人才资源匮乏。缺乏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也是私营企业党组织存在“三难”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私营企业党组织要正常开展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目前,不少党务干部不懂经营管理,不懂技术,成为企业的“富余”人员,因为无为,也就没有地位。

私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颇具活力的一种经济组织,其发展势头越来越快。加强和改进私营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新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针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认真进行研究,切实采取措施。

首先,要调整思路,积极探索私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加强党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领导,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要采取实实在在的硬着子。一是要明确地位职责。要通过法律或政策规定私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内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党组织必须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私营企业的贯彻落实,保证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党组织的活动不受企业主的左右,不提倡“小型、业余、分散”,而且活动经费要有明确的来源,可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列支。二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个私企业联合党总支(或党支部),负责人由分管书记或副乡镇长兼任,由工商、税务、财政、乡镇工业公司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总支(或支部)委员会,对本乡镇范围内的私营企业党组织实施领导;县级可依托工商联(或计经委、乡企局、个私协会)建立个私经济联合党委,党委成员由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劳动等部门负责人兼任。这样,结合职能管理,体现党组织的意志,贯彻党组织的意图,使党的领导有效地落到实处。三是要培养骨干力量。中央规定,私营企业主不能发展入党,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对私营企业内的优秀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股东、董事等,党组织可以引导、教育、培养,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军事家,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在私营经济领域培养、吸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前进,使党员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既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作为私营企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们党在私营经济领域的优秀企业家不是嫌多,而是太少。如果我们党能多培养、发展一些能力上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大企业家,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将更加巩固、加强。

其次,要因企制宜,健全完善私营企业党的组织。

无论从宪法和党章的规定还是从现实的需要看,要想加强党对私营企业的领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活动,就必须在其中建立健全和规范完善党的组织。从目前的状况看,私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党员人数也有多有少,相当一部分企业仅有个别党员,甚至没有党员。对此,我们应根据企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经营方式、党员分布等状况,按照有利于党对企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私营企业党组织。一是独建式。对于产值5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超过***人,党员3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必须单独建立党的组织。其中,正式党员3名以上,应单独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在50名以上的,可建立党总支;党员人数在***名以上的可建立党委。二是联建式。对于一些生产规模较小,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私营企业,可按行业或地区联合建立跨企业的私营企业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介绍选派党员职工、党员经营管理人员等方式,创造条件,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三是挂靠式。对于仅有个别党员或无党员的私营企业,其党员管理和其他党务工作,可挂靠有关乡镇个私联合党组织或工商部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指导、督促有关党组织履行职能,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决不能让这些企业成为党的工作的“空白点”。

第三,要抓住关键,着力加强私营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私营企业党组织能否正常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在企业内的影响。对此,我们不能满足于“配齐”,而应下功夫“配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私营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具体地说,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一是“选”。在企业内精心挑选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通,群众基础好,而且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来担任党组织书记。要摒弃陈腐观念,用改革的精神开拓思路,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私营企业主本人是党员,而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应作为候选人优先考虑。二是“派”。如果从私营企业内部难以选出合适的党组织书记,上级党组织则应采取下派的办法。下派人选可以从机关干部、国有企业职工或转业退伍军人党员中考虑,可以兼职,但要求不能降低。三是“管”。对上岗的私营企业党组织书记要加强教育管理,树立从事党务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坚定抓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信心,不断提高党务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对工作不主动,不到位,打不开局面,甚至唱反调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及时予以调整。四是“育”。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近年来,一大批有抱负、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就业于私营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把握时机,注意在这些青年中选好苗子,同时在乡镇机关挑选一批机关干部,精心培育,努力塑造一批既懂党务、又懂经济,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及时派往企业。要建立充足的后备人才库,确保私营企业的党务干部队伍,不但后继有人,而且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