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交流

时间:2022-12-04 10:31:00

导语:马克思主义大众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大众交流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人类社会各种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天然具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民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又是引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院哲学式的概念演绎,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又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着不竭源泉;作为认识世界的主体,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对象,是科学理论的掌握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要求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最终也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其大众化的前提,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刻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引;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之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因为科学理论不被群众掌握,就无法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就无法发挥其作用。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经指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邓小平同志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来推动。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时代强音。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善于依据实践主题的变化,从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汲取智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与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人民性既鲜明地体现在党的根本宗旨中,又生动地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全过程。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种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大众化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现实需要的程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推进。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真正把握和用好机遇、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迫切需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必须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人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的认识,使之获得广泛社会认同、形成普遍社会共识。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凝聚力量。理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面向未来的价值追求,是现在与未来、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践的重要环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迫切需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疑释惑。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解疑释惑的。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广大干部群众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与疑虑。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群众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关注民生、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这些问题作出有力回答。

宣传思想工作者的重大政治任务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承担的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应提高认识、振奋精神,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完成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

不断丰富理论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提高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不断改进理论宣传的形式,推出一批通俗理论读本、文章和电视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广泛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扩大理论宣传阵地,增强理论宣传效果。

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机制,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成果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强理论宣传普及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大力提倡清新自然的文风。文风体现学风,关系作风。反对党八股,提倡新鲜活泼的马克思主义文风,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下大力气改进文风摆到重要位置,努力做到讲话、为文多用事实说话、多用典型说话、多用数字说话,言之有物、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喜闻乐见。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实践表明,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和群众的榜样,用先进典型事迹教育群众比单纯讲道理更富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本着主体多元、层次多样的原则,树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