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带薪下海思考
时间:2022-12-01 09:31:00
导语:干部带薪下海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首先,干部带薪“下海”有悖中央精神和有关规定。众所周知,党政干部不准经商、办企业,是中央早就明令禁止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也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从条例规定来看,公务员实行交流制度中,只有在向外调任即调出国家行政机关任职、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身份的情况下,方可经商办企业。而榆树市干部带薪“下海”的前提是“三保留”,“下海”后党政干部、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显然没有本质变化,依旧应当遵循这些规定。
其次,容易诱发腐败。“下海”的干部中,有官员也有一般人员,他们在职时手中都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由于还会很快地“官复原职”,在商场上便占有很大的“优势”。为了谋取最大利益,他们很可能利用职权和影响从事非法竞争,搞不正当创收,依靠部门行业特权搞垄断性经营活动,甚至在“要挟”中发生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问题。虽然政府要对“下海”干部进行跟踪考察,监控其行为的合法性,但其实际效果恐怕难如人意。
再次,可能加剧贫富分化。“下海”干部的待遇不变,工资照发,加之在与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方面,比其他阶层的人员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成为最大“赢家”,经济效益无与伦比。这样一来,他们本来就不算低的收入,再加上“二次创业”的收入,总收入将十分客观,必然加剧社会成员的贫富两极分化。
至于榆树市委有关官员的解释,他们并不是号召机关干部去做买卖,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干部,也是为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做铺垫,愚以为尽管通过“下海”能够使党政干部了解一些市场经济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经营方面的技能等,但还是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牵强。
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锻炼干部的方式只有“挂职锻炼”一种,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但这与干部带薪“下海”是两码事,一是主要为“锻炼”,一是主要为获利,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说,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为民众搞好服务,表现在重大问题决策、宏观调控、社会管理等方面,而绝非直接去“抓钱”。具体的经营之道自有纳税人驾轻就熟,党政干部不必去“锻炼”掌握。
另外,从榆树市的情况来看,干部“下海”与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等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对机构改革不会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