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创新交流
时间:2022-11-29 07:55:00
导语:三个代表思想创新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历史性的决策和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丰富和深化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开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志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关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一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创新论的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不改革,没有出路;不创新,没有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因此,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创新,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创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同志多次强调,除了要进行理论创新,还要进行制度、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实践证明,走改革、创新之路,用改革的手段,创新的方法,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第二,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和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全面总结我们党几十年来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针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以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为依据,正确判断和划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并围绕解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制定每个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这是胜利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前提。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指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这个具体阶段的确定,是科学、合理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理论的重要贡献。从邓小平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具体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和认识的新境界,使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依据。
第三,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同志根据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重要原理。用发展的思路和途径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从邓小平到的一贯思想。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同志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经过实践而达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其基本矛盾还是主要矛盾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建立在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巩固的物质基础和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所以,发展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生产的工业化及经济的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社会首要和最根本的任务。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来谈社会主义,只能是空谈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单纯是经济发展,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同志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他提出要把发展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协调、全面地发展,客观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规律。这种社会主义发展观,是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境界。
第四,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同志基于对我国社会变革中阶级关系和社会力量的新变化,对新形势下新的社会阶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的新视野,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团结和依靠力量的新分析、新判断。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来推动,必须依靠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出现多样化。特别是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成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不确立理论上的新认识、新境界,就不可能在行动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各阶层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同志根据改革发展中社会利益关系的新变化,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利益关系的认识,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带来人们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变化。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中必然会呈现出利益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重视社会主义给最广大人民带来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另一方面,也必须重视把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好、处理好,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存在的各种利益,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样,才能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共同奋斗,才能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稳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力。
第六,同志基于对世界形势新变化和当展潮流的客观分析,提出世界文明多样性论。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高涨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资本进一步使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域、各个民族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必须面向世界。在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面对世界,特别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冷战结束后,在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同志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提出了世界文明多样化的观点,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社会文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志十分强调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他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种思想和认识的新境界,与以意识形态为最高标准处理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不同,与抹煞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区别的观点也不同。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正确处理这种文明多样性的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巩固、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事业在全世界的发展、壮大,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第七,同志发展了关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根本保证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关系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他深刻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根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外、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从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执政党建设的新视野、新境界,对共产党执政兴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新的科学概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党执政兴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胜利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