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党风思考
时间:2022-11-29 06:54:00
导语:学风党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锤炼和升华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反映着党的旺盛创造力。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习和领会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学风和党风的内在联系,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党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在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风既表现为党的思想、组织、领导、工作作风,也表现为学风。党风好坏,学风是基础。学风在哲学上是认识路线问题,在政治上是思想路线问题。重视学风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现实要求。
学风反映党的理论自觉。学风的实质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这里有两个根本的要求,也就是同志讲过的,一是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一是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前提。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而且是系统的掌握,不是零碎的掌握,有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才有思想武器,才有共同语言,才有“主心骨”。其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且是实际的运用,不是空洞的运用,联系实际,理论才能彻底,才有生命力。掌握理论与运用理论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对立的。掌握理论必须是联系实际的掌握,运用理论必须是掌握理论基础上的运用,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学风问题有种种,但归结起来,不是忽视对理论的全面掌握,就是忽视对理论的实际运用,也就是没有把这两个方面很好统一起来。今天我们要着力解决的,仍是怎样把两者统一起来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统一得好不好,反映出我们党驾驭理论的能力和水平,反映出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成熟程度,从而成为党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如同志所十分强调的:“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学风反映党的精神风貌。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一个肩负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立志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本身就是一种形象,一种感召力。良好的精神风貌,离不开思想境界的升华,需要理论建设的推动,从而也就与学风内在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学风是追求科学真理,尊重群众实践的学风,既要求深入实际、埋头苦干,又强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推动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过程。一个党树立了这样的学风,具备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活力,展现出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气概,给人民群众以强烈的振奋和鼓舞,激发人民群众昂扬奋进的热情和智慧,铸造推动实践前进的强大力量。同志曾深刻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那末,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倒的。”
学风反映党的思想方法。同志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风体现了理论的精髓和本质,也体现了正确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书本和词句是理论的躯壳,观察与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才是理论的生命。我们之所以把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称为学风不正,作为全党的大敌加以克服和反对,就是因为它们使主观和客观相分离,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是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同志曾尖锐地指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段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解决思想方法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我们认识客观规律能力,提高辩证思维本领,减少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机械性,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十分重视学风问题,把学风问题看作是关系党风和党的形象优劣、关系我们事业成败的大事。同志强调:学风不正“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因此,“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把学风问题提到党的领导高度来认识,上升到关系“亡党亡国”的高度来论述。他说:“我们党也有好几次挫折和失败的教训,而每次的挫折或失败,都是学风、党风、文风三风不正占统治地位的领导所形成的恶果。”他特别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同志把学风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论述和强调,指出学风“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
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党的作风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与时俱进的新阶段。复杂的形势,繁重的任务,艰巨的考验,赋予学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从看世界和看中国、看现在和看未来的广阔时空和宏大视野,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紧迫性,自觉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地改进学风,以学风建设的实际成果,推动党风建设蓬勃发展。
改进学风,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就会动摇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必然导致思想混乱、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封闭的教条,而是一个“海纳百川”,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最尊重实践,也最能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须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改进学风,就要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浓厚氛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活动变化不居,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要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提倡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作风。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和基本观点,区别马克思主义对当时当地具体情况的判断和一般的科学方法,努力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改进学风,就要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实际生活是理论的源泉,实际生活的公式高于书本的公式。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一贯倡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同志指出:“离开中国的实际需要来读马克思主义,纵令你把马克思主义读一万遍一千遍,也还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同志反复强调:“离开本国实际和时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要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从理论工作来说,就是要努力对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对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改进学风,就要推进理论创新。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政党的兴盛,关键在创新。要使我们的事业发展不停顿,首先要在理论上不停顿;要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首先要在理论上保持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说到底就是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自己,更新自己,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大力推动理论创新,既是马**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把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及时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敢于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而又符合当今实际、具有科学依据的新话,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创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