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社会交流

时间:2022-11-29 06:49:00

导语:诚信社会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诚信社会交流

诚信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责任感和信赖感的社会,是一个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社会的诚信包括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和政府的诚信,其中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这是由政府的特殊角色和地位所决定的。

一、从政府存在的法理基础上讲,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产物,其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政府的诚信与否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信用和伦理信用问题,更主要的还是一个政治信用问题。政治信用关系到社会的信任、信仰乃至社会稳定。

二、从政府的职能上讲,政府不仅是游戏规则的供给者,同时也是游戏的监督者。因此,政府诚信与否就不是一个“运动员”的信用问题,而是一个“裁判员”的信用问题。“裁判员”的诚信关系到竞争的公平和公正乃至市场的整体秩序。

三、从政府的性质上讲,政府是权力的垄断组织。这就可能造成政府用行政规则代替市场规则,破坏市场内在的声誉机制,扰乱人的预期。同时,由于权力集中易于出现权钱交易,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俘获政府”,从而背离“公共利益”。

总之,政府诚信会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政府失信又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从而成为社会普遍失信的重要诱因。所以,社会的诚信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定心盘。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失信行为,其中因素很多,但一个诱因就是政府的诚信缺乏。

首先,一些公共部门政策的多变性和因人而异的行为扰乱了人们的预期。人们的行为是由预期支配的,预期越稳定,人们越有积极性建立个人声誉,即越讲诚信。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公共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如收费、支出和评职称等)时,政策透明度不高,并且具有明显的因人而异和“朝令夕改”的特点,造成人们无所适从,普遍存在短期博弈的心理,从而没有耐心去建立个人的长期声誉,而是设法投机取巧钻政策空子。

其次,过度的行政干预扰乱了市场内在的声誉机制。市场经济秩序主要是由“看不见的手”来维持的。重合同,守信用,重品质,讲声誉,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然而,政府机构越位和有意无意地吹偏哨甚至吹黑哨,使市场规则被扭曲。于是,一些国有企业在政府“父爱主义”下随意逃废银行债务;一些地方企业在政府“地方保护”下制贩假和质量欺诈。总之,内在的声誉机制被破坏,挫伤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和市场的信任和信心,造成社会缺乏诚信。

第三,少数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滥用权力和各种“假大空”的失信行为,阻碍了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应是诚信的最大供给者。然而,一些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言而无信,缺乏责任感,欺上瞒下,以权谋私,乱收费乱摊派等无疑是在向社会供给“负诚信”。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失信行为有意无意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人与人之间互信失去了定心盘。

规范市场一定要先规范政府的行为。没有规范的政府,就没有规范的市场。要打造一个诚信社会,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关键的因素是使政府成为诚信社会的定心盘。一、诚信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其核心是政治承诺和债务承诺。前者要求政府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后者要求本位货币币值大体稳定。现代货币是信用货币和债务货币,其存在的基础是政府的权力,因此,在货币供给上,不能搞通货膨胀政策。

二、诚信政府应是服务型的政府。政府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政策不能因人而异,要公平和公正地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公民。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三、诚信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尊重产权和各产权主体的地位,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签约权,杜绝各级政府机构借代表国家利益之名随意制定政策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

四、诚信政府应是严于律己、勇于纠错的政府。政府机构公务人员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社会公众常常是通过公务人员的诚信来评价政府诚信的。因此,政府公务人员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自觉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为社会诚信起表率作用。要加大政府内部控制和审计力度,对于借用政府之名干各种寻租活动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惩处,以保持政府清廉形象。

五、诚信政府应是真实的政府。公共部门要尽量以公开的方式运作,政策和规则要透明,并且让人容易理解。即使是公共部门政策需要变更,也要向社会公众作耐心说明,以稳定人们的预期。同时,要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社会舆论的民主批评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