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党执政规律创新交流

时间:2022-11-29 06:02:00

导语:共党执政规律创新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共党执政规律创新交流

上个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莫过于共产党执政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发展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伴随,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实现共产党执政的伟大导师列宁,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开始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艰难探索。此后,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这一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星移斗转,世事变迁,到**世纪后期,短短几年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些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权亡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时处于低潮。在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化中,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却如中流砥柱,巍然屹立,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在人类迈入新世纪之时,深入思考和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能否冲出低谷,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此不能不作出科学、有力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执政已有**多年的历史。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执政原则。进入新时期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和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面向21世纪,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立党、执政、兴国三者统一起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新探索。这些宝贵成果,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集中的体现。

与时俱进——共产党执政的精神状态

共产党执政的成败,取决于党能否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

与时俱进,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揭示了党始终坚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其涵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其精髓是,要具有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继承和丰富、发展的辩证统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把握好这一辩证关系,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我们的事业提供富于时代特征的强大思想武器,才能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夯实思想理论的基础。

追溯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党内部长期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倾向,因而无力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苏共领导人又背离和抛弃马克思主义,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支持和纵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终于导致社会的大动乱,其丧权亡党就势在必然了。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也曾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党终究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有勇气、有能力重新恢复、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执政的共产党只有在密切关注和科学把握世界情况、本国情况和党的情况发展变化的历史方位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党的思想理论正确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也是符合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客观发展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内在地要求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这就是说,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坚决改变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发展——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

所谓发展,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条根本经验。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我们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如果共产党不能在发展方面大有作为,如果不能带领人民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加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先进性就难以体现,党的执政基础就难以稳固。因此,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解决前进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样,发展必然成为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真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除了西方在政治思想上实行和平演变的外部原因外,一个根本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忽视了发展这个“最根本的因素”,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以致民众感受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转而羡慕西方的“繁荣富裕”。我们党在一段时期内,把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作为中心工作,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毅然把发展问题提到党的中心任务的地位,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世纪90年代,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我们国家稳如泰山,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认识到,发展是分阶段的,不能脱离现实基础,企图一蹴而就,只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逐步达到预期目标。在我国,党中央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纲领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定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二是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三是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执政的坚固基础

古语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先后失去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失掉民心、脱离群众却是共同的、根本的。苏联解体期间,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以“苏共代表谁”做的社会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这说明苏共已不能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垮台实在是势所必然。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兴亡。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十分警惕党长期执政可能带来的影响,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脱离群众。近年来,党中央和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并告诫全党:我们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保证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个代表”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从多方面强调了执政为民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同志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这要求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鉴于历史上由于法规、制度不健全而影响党群关系的教训,必须强调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共产党执政为民,“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利益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对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同时,要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现象。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党的作风方面的最突出的问题,成为严重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既要加强党内监督,也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保证

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构建了系统的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新的理论体系。他一再提醒全党要认真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兴衰的历史教训:“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他反复告诫全党要认真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关键是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宽广视野,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历史高度,深刻揭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定要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国内外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整个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这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制度、体制创新,我们就能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落实从严治党方针,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管理和监督是关键。三管齐下,必能取得成效。首先要从严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体现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一定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其先进性也在发展。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必须根据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十六大确定,我们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同时,要把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样必将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以上所述归结起来,就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遵循的治党治国之道。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规律性,共产党执政也是如此。问题在于能否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一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苏联东欧共产党在执政多年后丧权亡党的惨痛教训,基于当代社会执政党建设的普遍规律,基于对时代特点、国内外形势、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党的任务、党面临的挑战以及党自身状况的深入研究、透彻分析和科学总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作出的战略性思考。它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执政党建设实践,把执政党建设同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客观规律。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实践雄辩地证明,执政的共产党如果偏离了“三个代表”的正确方向,就会产生失误和挫折;如果违背了“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就会蜕化变质,最终归于失败。我们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探索多艰辛,实践无止境。只要我们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更好地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一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