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世界观交流

时间:2022-11-29 05:19:00

导语:三个代表世界观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个代表世界观交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对于加深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其伟大意义,对于加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个代表”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党必须鲜明地确立生产力标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曾作过充分的论述。但他们都是从党的任务和事业的角度讲的,解决的是“党要干什么”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明确提出“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三个代表”的创新在于,用生产力这个客观物质标准进一步揭示了党的“身份”及其质的规定性,进一步明确回答了“党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用生产力标准揭示了共产党,尤其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紧密相联的。政党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因而党的建设必须而且应该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思想标准。但是,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仅仅以这一点做为自己的本质规定还是不够的,她必须而且应该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自己的本质规定,尤其是对于执政党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进行的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固然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志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创造性地引入党的建设这个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领域,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同更带根本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揭示出共产党尤其是执政的共产党应该始终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忠实代表,从而使党的建设更加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必须加深对生产力标准这一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在党的建设全局上牢固确立起这一客观标准,达到政治思想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有机统一,从而真正解决好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资格问题。明确了生产力标准也是我们党的质的规定性,联系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就应该不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重视能力提高,切实按照同志的要求,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思想,而且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十三年来的实践,将“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最根本的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个代表”之所以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她所内涵的生产力标准是首要的一条,尤其是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应当高度自觉地坚持用生产力这一客观物质标准去衡量、去检验,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

“三个代表”坚持唯物史观的科学态度,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了新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党必须从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实际出发,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

以往,对于我们党的性质一般都是用阶级属性来揭示的。“三个代表”作为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没有使用“阶级”的概念,而是相应地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这个新概念。这种新的概括,绝不只是文字表述的不同,而是包含着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的阶级基础发生变化的深入观察与思考。而这种观察与思考,正是基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属于阶级社会,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但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情况则比较特殊:一方面在国际上,还存在多种社会制度,而且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占大多数。所以,我们必须时刻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演变”、“渗透”和“颠覆”,不能丢掉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另一方面在我国国内,确实还存在极少数敌对分子,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特别是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影响,国内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但是从总体上看,已经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阶级。社会各阶层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多方面差别,各自的具体利益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其根本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所结成的是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新型关系。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前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们党代表的是对立阶级中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人民一方,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尤其是今天的中国,我们党则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一方。这正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比多党轮流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最明显、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以往对党的性质的概括,并且把它作为前提,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就是说,无论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不会改变我们党的阶级本性,只要世界上还有资产阶级存在,只要国内还有阶级斗争存在,我们就必须坚持“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三个代表”的创造性在于,从理论上打破了对党历来以阶级社会为基点、只反映阶级属性的唯一界定,而赋予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以崭新的内含,从而为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列宁在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时曾高度概括地指出,阶级斗争的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全部学说和全部策略的基础”。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现在来看,这个历史经验对于国内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已经不完全适用了。起码说,阶级斗争原则已不是我们党的学说和策略基础的“全部”。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像中国这样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漫长进程中,将如何确立党的建设“全部学说和全部策略的基础”呢?这是涉及我们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破解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论断,关于“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论述,关于“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已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的论断,等等,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三个代表”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纲领。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遵循执政的基本规律,不断拓宽自身建设的视野

应当说,围绕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政治纲领建设党,是我们过去创立和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尤其是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建设这样的党,仍然像以阶级斗争为主要任务时那样就远远不够了。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把党的自身建设放到当代国际国内和时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把中国实际同当今世界经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大势联系起来,着眼于解决各国执政党包括资产阶级政党治国理政都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这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个性与各国执政党共性的有机统一,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事物的个性与共性是辩证统一的。“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特殊要求与执政党普遍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一般执政党的联系与区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打破了以往社会主义纯而又纯的建设模式,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思路,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使党的建设走出了“自我”的局限而面对世界,可以说是指导我们这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大思路。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经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加速推进,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共同规律的制约。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包括政党,都不可能脱离世界大环境而孤立存在与发展。能否适应当今人类社会这种在竞争和对立中并存、交流、对话、合作、兼容、共赢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曾经经历过长期封建社会、饱受外强欺侮的中华民族来说,对于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有着独特优良传统的我们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赢得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在新的世纪,我们党肩负着领导人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这一执政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原理指导党的自身建设。既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特殊规律,使党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积极探索执政党建设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既要坚决反对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政治模式,始终保持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纯洁;又要注重学习吸纳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在内的一切有益经验和成果,努力改进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要勇于回击世界上一切敌对势力的倒行逆施,始终保持党的原则性战斗性;又要善于与社会主义的竞争对手和平相处,在共存、交流和合作中寻求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坚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把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等各项建设,统一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