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问题思考
时间:2022-11-28 04:18:00
导语:科学发展观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与我党历次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对比,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特色是要突出实践性,中央指出,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要求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掌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并运用于指导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最终需要体现在实践上,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沉积了不少问题,前进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只能依靠发展去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只能凭借解放思想去解决,关键的关键在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的全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既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又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现实关怀、人文精神和有序发展是其价值追求。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治国安邦的具体政策举措和制度规范,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发展共识,应注意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着力解决好一些重大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好一些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要。
一、深度改革的动力问题
改革是发展的加力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这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成为全民的共识,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尤其是既得利益者的不断扩大,改革动力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社会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烦恼。对此,中央有清醒的认识,始终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但目前一些改革的现实路径往往是运动式、突击式治理的成果,往往只体现出自上而下的强势推动。例如,非典疫情带来的卫生防控体制的改革,安全事故频发带来的行政问责和安全生产领域的全面改革,三鹿奶粉事件带来乳制品全面严格监管,等等。以致一些改革走进了“危机-治理-改革-再危机-再治理-再改革”窠臼,以至社会成本,行政成本,政府公信力损失极大。这样的改革路径很有可能是产生“鼓励失败”机制的温床,很有可能使爆发危机的部门事后往往取得更多资源配置权,这种话语权往往通过所谓改革的形式予以固定。如果将这种将危机治理作为常态推进改革的方式,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的动力只能是依靠人民,是不能以个人意志和关注点为转移,只为群众的需要而产生,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要实现人民的首创精神成为改革真正的原动力,实现人民的利益诉求真正纳入公共语境,纳入决策价值的衡量标准,就必须建立起公民正常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实现人民群众改革参与权,改革成果享有权,改革绩效评价权,这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一个先决问题。
二、公民社会有序发展问题
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国情告诉我们,讲科学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就是保持中央的权威和政令畅通,核心的作用在于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去。保持核心的基本方法就是民主集中制。中国目前的国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我们的党执政正面临公民社会的新情况,如何处理好民主与集中关系问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大考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公民社会对公共治理具有极大的价值,这从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志愿者纷纷响应,集体动员就可得到明证。公民社会作为具有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共同体将有利于在制度框架内形成利益表达和有序参与政治进程,对凝聚社会共识,谋求共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以及与公民社会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相互作用的形式,将极大丰富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和形式,其机制必将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另一个现实问题。
三、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人本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明确,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人本,不是孤立的人的个体,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与人的群体的相互结合,没有作为个体意义上的人的发展就谈不上人的群体的发展,没有作为人的群体的发展,绝对谈不上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一定要注重效率,人的群体发展一定要兼顾公平。最近仍在深度发生的西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就十分深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分析,一个社会如果只注重个体的发展,效率可能会发挥到极致,如西方社会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但金融风险也将无限放大。一旦人的个体发展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个体与群体内在的紧张关系就将爆发,如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就以信用破产显现。群体发展的受制最终导致个人发展的受阻。在人的个体发展问题上,内在要求执政者放松管制,积极扶持;而对人的群体发展则要求执政者适时介入,裁以公平。不容忽视的是,裁决者本身也存在利益导向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决策透明,程序公开是保证公正的最好手段,正确界定权利边界是促进社会效率提高的基础保障。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形态执政者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又一现实问题。
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要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离不开中央和地方事权的正确划分,离不开与之相配的财税体制的深度改革。决策信息链和传导机制过长,地方政府事权不断弱化(垂直部门越来越多),各级政府责任与权力不对等,是我们值得警惕的倾向。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配置体系,落实事权和财权一致的财税体系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核心内容。除外交、国防外的公共服务应由地方政府提供。中央政府保留宏观调控、调整经济布局、避免地区封锁和为扶助区域发展不平衡转移支付竟而与之相应的配置资源的权利,其他经济社会文化事务权力应放权地方。与此相对应,财税体制改革,所得税应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主体,商品(劳务)税和财产税大部分应留给地方。这样税收划分体制不但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早日实现,也有利于在公共服务需求的源头就能获得有力的财政支撑,转变基层政府“吃饭财政”的现实。合理划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以往单纯依赖投资、外贸拉动经济增长,转而形成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有力的促进。商品(劳务)税和财产税大部留给地方,将大大激励地方政府市场流通环节的执法力度和制度创新,确保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实践也一再证明,地方政府对于鼓励交易,扩大内需相对中央政府将更加富有效率。
五、建立社会价值认同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民共识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在于将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同思想基础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使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从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价值认同是社会得以构建,相互得以互动,安定得以延续的客观基础。价值认同的最一般形式是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题中之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全体人民取得价值认同的基础,是焕发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动力。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实现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公正;以人为本,机会均等的社会规范准则确立是实践公平正义价值的保障。在全社会形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认同,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涉民事项改革,进行制度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六、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问题
当前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执行力不高,执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偏高的问题。执行力提高除科学决策,加强协作,严格监督,信息沟通,绩效评估等传统路径外,更为重要的是引入精益生产,持续改善的科学发展理念。行政管理全面以服务为导向,树立品质优先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寻找、纠正和解决问题;针对公众需求和议题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保障程序公正的前提下,科学决策、快速决策,将服务提供时间尽量靠前。中途流转时间--决策时间减至最小;尽量节约行政成本。在服务可靠性依靠标准化保证的同时,要留下适度的适应性即行政自由裁量的空间,强调协调合作;通过绩效评估和学习进行持续性的改善。只有在行政管理中杜绝一切虚耗,杜绝一切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空间),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效用的要求,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人民的期待作出最迅速的响应,政府效能才能大大的提升,政府的执行力才能得以体现,科学发展观在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上才能落到实处。
七、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人。要始终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要做好全社会领域的人才资源规划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度和搭配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创新型人才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重视原发性,基础性研究人才,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要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干部路线是关键,近期带病提拔,官员出国滞期不归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极大的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在树立人才难得、人才第一观念的同时,更要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干部路线一要坚持群众路线,二要形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干净干事,科学发展的干部评价体系,三是要坚持科学选人,唯才是举;实干用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制度管人,确保权力得以监督,行为不至失范。只有如此,党的意志才能得以贯彻,科学发展的各项要求才能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八、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的巨大推动来至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来至于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体制机制创新根本要靠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也要靠自主创新体系来维系。制度供给是国家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首要任务。除提供必要充分的激励机制外,高速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实施战略是重要的制度安排。创新要素支撑和要素集聚是必要手段。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建设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实施重大创新专项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有力推手。产权制度引入创新要素权重设计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可靠保障。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实现自主创新行动能力提升,是我们面临的又一现实问题。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重在解决问题”,就必须从现在起就着手把解决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早行动,早见效,早主动。这不仅是中央的要求,而且确实是工作有需求,群众有诉求。事物总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发展,有一个过程。认识事物、把握规律,也有一个过程。解决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别是完善体制机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着手解决问题越早,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的早晚,影响活动的进程;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决定活动的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要从现在起就着手解决问题,要抓早、抓实、抓好。抓早,就是把解决问题提上日程,早一步启动程序,早一步调查研究,早一步查找问题,早一步拿出举措;抓实,就是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不断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抓好,就是解决问题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我们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大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近期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互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切实取得实际成效。特别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搞出成效来。
精品范文
10科学课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