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党建创新交流
时间:2022-11-27 10:35:00
导语:树立科学发展党建创新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的中枢内容,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是新时期摆在党建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十一五”勾勒的宏伟蓝图,党建工作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对于高新区来说,就是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区目标提供强而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组织部门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使命,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组织工作始终站在时展的前列。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与世界接轨,组织工作也概莫能外。组织工作创新是我们党应对世界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党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必然要求,不进则退,无新则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一五”的建设蓝图已经拉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我们身边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出现,新的任务和课题不断地被提出来,这些都需要组织部门立足于新的实际和科学发展观,既要继承前人又要突破陈规,坚持改革创新。
(一)创新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的本质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很难实现的。党建工作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率先发展和争先进位的目标,需要我们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在高新区(新北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和方法,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党建工作要妥善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风险,不断增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始终保持党组织强大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创造组织工作的新水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区的发展事业不断注入发展活力和前进动力。
(二)创新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另外,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给党员队伍和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很大影响,如何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方面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又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比如: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迅速增长的非公经济组织,如何开展党组织活动、发挥党员作用;面对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面对城乡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大量流动,如何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及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在就业压力大的现实面前,如何关心党员、正确引导党员就业,以及怎样提升部分贫困党员、失业党员在普通百姓中的形象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凡此种种,都要求组织部门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研究和处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自觉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找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使党的队伍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创新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是新时期自身工作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新的历史时期,党建的政治环境、目标任务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不与时俱进、没有新突破,而是按部就班、沿用过去的工作方法和模式,组织工作就会因循守旧、丧失活力。组织工作的实践经验也充分说明,党建工作的活力来自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新局面来自于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组织部门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一五”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期间,只有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才能使组织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增强组织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对现阶段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组织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总结、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经验,较好地发挥了组织工作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主要有,一是强化了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制定了《镇(街道)及机关部门党(工)委工作实施细则》,以及两月1次的学习日集中学习等,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得到不断改进,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二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组织部门能紧密结合形势需要和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干部培训内容结构,拓宽广大干部知识面,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将集中辅导、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多措并举,提高了培训效果。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式方法不断有新突破。按照国家高新区的特点,实行区级机关职务聘任制、事业单位职务聘用制,引入市场机制,人员进口更宽,门槛更高,考核更严,出口更畅,对人员的进退流转和职务的任免升降进行契约化管理,对于创优发展环境、提高队伍素质、激发区域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初步实现了高新区体制高效、灵活、开放的体制发展创新一大新课题。四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不断强化。继续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加强对《党章》和“八荣八耻”的贯彻和学习,使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结构、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需认识到现阶段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上还缺乏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思想还较保守,缺乏一定的活力,还难以突破一些旧的思维模式,创新力度还不够。二是工作方法还比较单一。工作中还习惯于照抄照搬,对新时期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还不善于突破陈规,方法较单一。三是工作作风还有待于改进。有不少组工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习惯于按部就班;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太够,工作中还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四是工作的前瞻性和长远性还不够。一些组织创新工作考虑不全面,缺乏前瞻性,不能够做到由点到面的推广,且一些方法、形式不能做到长期坚持,往往一种所谓创新制度、方式只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五是组织工作还有些浮躁。有时过于注重做表面文章、搞形式,过分侧重宣传报道,对实际工作缺乏推动力,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薄弱。六是组织工作有时还有一定的片面性。部分单位对自身党建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党建活动开展不太正常,走过场、做样子的情况时有存在,另外对非公党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创新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的思路和对策
当前创新组织工作机制及方法的首要任务就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第十次代表大会、区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组织工作特点,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大胆探索,在工作内容上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强时代感和紧迫感,着眼于新的发展、新的任务,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精神和发展方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
(一)思路上要有结合点。在新阶段,党建工作要坚持以推进“两个率先”进程、实现富民强区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奋斗目标,围绕全局经济工作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立足全局,开阔视野,统筹兼顾,科学谋划,与时俱进,谋求更高更大的发展。一是要抓好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组织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肩负任务的艰巨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到全局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去审视、去谋划。二是要抓好当前与长远的结合。要有独特的工作思路和长远谋划,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举措,突出重点。三是要把党建工作与全局目标任务相结合。党建工作要围绕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新三年纲要,围绕全局目标任务,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公仆观念、依法办事观念和自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紧密围绕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提高干部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确保全局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组织保证。四是要把加强党建目标管理与提高效益、效率相结合。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制定年度目标管理任务来有效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练就一流本领,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业绩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要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树立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市场观念、质量观念、成本观念、效率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在机关、事业单位中,要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和“八荣八耻”的学习,落实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强化素质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合理、有效的目标管理和途径把组织工作渗透到科学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严明的奖惩营造党员干部和职工崇尚先进、多作奉献的良好氛围。五是要把树立党员形象与自身文化相结合。优秀的文化具有树立共同信念、产生强大凝聚力的作用,在组织工作中导入文化建设,架起思想教育与自身文化建设之间的桥梁。通过教育和引导,把敬业精神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员个人形象与单位形象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以法律法规、禁令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党员干部和职工的言行,提高现代文明意识和素养。
(二)中心上要有需求点。不同的时代对组织工作有着不同的要求,工作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组织工作必须紧紧面对现实,结合当前面临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有选择、有重点地去探索,去解决。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干部选拔、培养、管理、监督机制,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着眼于推进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着眼于赢得全球竞争的需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以建设高素质党政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优秀乡土人才等五支队伍为重点,在全社会尽快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要围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轮岗、责令或引咎辞职、投票表决制等有效措施,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多样性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组织的设置和开展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探索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方式,探索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等。
(三)实践中要有创新点。
第一方面:内容创新,求真求突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利益多元化的趋势,在部分党员干部和职工头脑中形成了“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组织工作是虚的,唯有金钱是最实惠的”的错误认识。针对这些问题的形成和存在,要着力创新基层党建的工作内容,靠思想政治工作来吸引他们,影响和改变他们。
首先要用务实领先的知识充实党员干部和职工。针对自身实际情况,着眼于党员干部和职工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从促进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广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自身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等方面的更新、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工作技能和岗位素质,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能力,塑造一批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并选作为后备人才的中坚力量,充分调动全局在职人员的工作激情和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就是用丰富的党课内容来充实党员干部,提升普通职工对党的向往感。党课要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党课不仅要符合党员教育形势的需要,而且要适合本单位的实际和党员工作生活的特点,既有思想理论教育,也有实用技术培训,切忌内容单一、老生常谈,必要时可吸纳部分职工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学习进取心。要注重开展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普遍性教育;二是针对性教育;三是长期性教育;四是先进性教育;五是科技知识教育。
最后就是用积极扎实的工作服务党员干部和职工。实践证明,组织工作的真正优势是在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中形成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关心全局人员的工作和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单位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单位中,了解基层群众工作、生活情况,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的思想和难处,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干部职工的合理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对工作、学习的现实需求,组织为困难家庭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协调工会、妇女等群团组织,多解决职工的一些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度难关,与职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体现党的先进性。
第二方面:手段创新,贴近实际。手段创新主要体现在组织工作要力戒方法方式的陈旧化和单一化,努力创新与发展,保持基层党建工作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首先要结合实际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工作重点由“要我式”向“我要式”转变。重视党组织阵地建设,做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室场所及硬件的配套建设,购订一些专业知识和党务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刊物,为组织工作提供阵地保障和知识支持;保持自身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并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穿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区的全过程,为组织工作开辟有效载体,增强主动性。
再则就是创新党课方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基层党组织要重视上好每一节党课,努力丰富党课的内容和提高党课的效果,同时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新时期的特点,除选择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主题内容外,还要不断创新党课方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党课的实效性,关键要做到形式上求“变”,向“多样型”转变。一为互动式。可采用座谈讨论、观点辩论等方式进行,党员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二为换位式。可采用党员轮流讲课、专题演讲、主题故事会等方式,让党员自己成为教师,自我教育,在备课中学习,在讲课中提高。三为情景教育式。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参观展览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外出考察交流等形式,寓教于乐。四为现代传媒式。采用电视、网络等视频教学或发送邮件等方式,对分散在外以及难以集中的党员进行党课教育。五为考核检验式。通过完成作业、提交学习心得和书面答题考试等方式检验党课教学效果。六是针对非公经济组织的行业特点,发挥党组织的桥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负责人参与行业间的研讨和交流,通过有效途径让他们了解和支持企业自身的党建工作。
三是党员教育培训由“单调化”向“多元化”转变。为克服在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模式的单调化,提高培训的成效,可采用一下主要四中方式:(一)经验借鉴和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课题内容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和党员的实际需要选定,事先编写课题指南及调研内容,通过外出考察式的经验借鉴模式,把实践工作同课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用课题的研究成果制定工作可行方案并组织一系列的培训。(二)优先培训模式。对党员队伍中的骨干和先进分子进行优先培训,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让他们在自身那个群体和影响范围内主动发挥作用。(三)方案解决培训模式。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安排培训活动,可以直接提高党员的素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实施方案解决模式,事先应摸员面临的问题,探寻党员的实际需求。在培训前,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现场访问等方式来调查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实际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拟定培训方案,或者可以把问题设计成项目,向党员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次解决党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四)案例培训模式。这是引导受训党员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案例的着眼点在于被培训者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概念、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党员可以从最原始的故事性叙述中最直观地感知到事件发生、发展、结局和基本结论及经验教训,有助于激发党员表达观点的欲望。运用这种模式进行培训时,培训者在培训前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可以说选好典型,编好案例是培训成功的前提。另外,随着电化手段、多媒体手段及网络培训等多种信息化培训手段的成熟,可用这些方式来增强培训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在选择培训模式时,必须要考虑每种方式的长处和缺陷,结合受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适宜运用什么样的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方面:机制创新,与时俱进。制度的形成,往往要以机制创新为先导。脱离机制创新,制度形成就会流于形式和空泛化,无法真正形成有效的制度规范。因此,机制创新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至关重要,突出机制创新,组织工作就可立足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取得成效,要坚持做到:
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机制,努力扩大覆盖面。首先,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要把组织工作纳入本部门、单位的整体工作格局之中,建立党(工)委统一领导,形成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单位负责人共同抓的有效机制,各尽其职,共同抓好落实。其次,要协调力量,密切配合。扩大覆盖面,建立由党(工)委牵头,各职能单位和共青团、工会及妇联参加的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查找问题,共同研究有效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如何调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支持党建力度方面更应大胆创新和尝试,以此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加强对组织工作者的教育和素质提升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思维新的现代化基层组织工作者队伍。其次要关心、爱护基层党建工作者。对他们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事业上支持,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调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干部更应如此。另外,还要重视阵地及硬件建设,尽可能地为组织工作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经费保障。
创新实现方式上的现代化机制。积极树立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探求新举措,增强时代感。组织工作的宣传手段和方式方法要增加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现代传媒和文化阵地,把握和运用这些手段的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及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时代气息浓等特点,创新实现方式上的现代化机制,使组织工作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加吸引人、感召人,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导向作用。
- 上一篇:农村组织干部双带能力交流
- 下一篇:创新亮点实效先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