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组织密集管理交流

时间:2022-11-27 09:19:00

导语:松散组织密集管理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松散组织密集管理交流

1、专题式与渗透式相结合,多层次延伸学习内容。

以往党员学习教育方式以“你说我听”的灌输为主,学习内容也以布置上级党组织任务及宣读文件等居多。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流动党员工作单位不同,行业落差大;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文化层次等构成复杂,现实需求不一样等特点。对此,上城区从尊重流动党员个人主体地位出发,采用党组织提供学习菜单,党员根据自身需要“点播”的方式,无论是企业老总,还是职业经理人,或是一般员工;无论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还是学历较低、为生计奔波的外来打工者,都能在“菜单”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既满足了党员个性化需求,又确保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得以落实。一是从讨论热点问题入手,提高学习兴趣。如湖滨街道餐饮联合支部注意寻找提炼支部党员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个税起征点调整”或者是一些有争议的“私企党员先进性如何体现”等,事先通知党员做好充分准备,增强了大家的兴趣,提高了讨论质量。二是从解决难点问题入手,增强学习实效。流动党员来自四面八方,要坚持组织生活的到会率并不容易,为了让这短短几小时发挥最大效益,各流动支部针对党员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内容。比如,一些支部根据党员业主比较多,对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比较感兴趣的特点,专门邀请有关部门人员来进行政策讲解,受到党员的欢迎。三是以渗透方式开展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各支部学习一般每两个月集中一次。每次除了针对党员需求设置的专题内容外,还与上级党组织布置的要求任务相结合,以渗透方式开展形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如发动党员参加帮助困难群体的“春风行动”,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七一”组织流动党员到嘉兴南湖等地重温入党誓言等等。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菜单以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践,把一个看似枯燥甚至沉重的话题,把党所倡导的价值观变成流动党员自身自觉的追求,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实体化与虚拟化相结合,多形式拓展教育手段。

随着联合型流动支部中党员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居住方式的变化,以及他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增强,给党员教育又带来新的难题。对此,上城区立足于学习教育主体与工作对象之间的互动,通过实体化与虚拟化的结合,加强学习实效。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阵地,单向型和互动型相结合。面对流动党员对信息的迅捷需求,党组织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党建工作手段。比如为弥补集中学习教育时间较少的缺陷,有的支部针对年轻党员多,喜欢上网等,引进了网上讨论形式,在QQ聊天工具上设置“××联合支部群”或者利用MSN,党员可以根据菜单所列内容在网上展开讨论。湖滨街道开通了“红色港湾”网站,党员可“点菜”开课,与专家学者进行“零距离接触”。人事局流动党总支也开设了网上学习教育模块,工业基地则与区委党校联合办学,组织企业流动党员收看“时代光华”远程教育讲座。各党组织还将流动党员的手机号码统一输入短信数据库,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短信,在送去问候的同时,提醒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实体化建设巩固阵地,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相结合。相继在各街道、社区搭建了“红色港湾”、“雨露小营”、“连心桥”等为特色的党建主阵地,坚持既提供硬件场地、学习资料、活动设施等有形服务,又提供思想交流、信仰关怀、咨询维权等无形服务。350平方米的“红色港湾”内,“陈列港”以展板形式讲述党的光辉历程;“雨露小营”利用辖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开展以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教育为特色的党员教育;“党员会客厅”通过在显眼处张贴本地区先进党员的照片和简要事迹,来激发、带动其他党员。望江街道的党建阵地除为下岗党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以及为离退休党员提供形势教育外,还专门聘请教师为外来流动党员开设了技能培训专场。三是围绕党员需求开展服务,教育引导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各级党组织还把抓好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流动党员参加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高银街流动党支部一些党员业主及员工反映街区停车难,影响了正常营业,为给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部及社区党委与附近企事业单位联系,将单位夜间停车库腾出来作为顾客停车用。今年以来各党员服务中心共提供新增公益岗位120余个,解决了部分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核心力。同时全区各级党组织先后筹集专款9000多元,帮助8名流动党员解决困难,使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比如,河坊街联合支部得知流动党员姚军生病住院前去探望,使其深受感动,当场表示一定要积极参加支部活动,更好地回报社会。

3、集聚式同辐射式相结合,多渠道搭建实践平台。

针对联合支部党员之间、以及党员所在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平台、资源相对分散等特点,采取集聚式与辐射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党的政治优势与党员个人的发展融合起来,通过党的工作,挖掘、激活、整合资源,使联合支部党员队伍“形散神不散”,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集聚功能。党组织在市场经济时代所能掌握的可控资源比计划经济时代相对减少,“小型、多样、分散”成为联合型党组织教育活动的主要模式。但由街道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党员之家”等阵地,提供了为党员教育活动相关的硬件设施,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党员工作时间不一、设施空间有限而难以参加组织活动等现象。二是实现地区党建平台的整合作用。首先,由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建立一个及时、准确、完备、动态的资源信息库,通过需求利益共同点,创新资源整合方式,比如,对于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如失业者,通过内部调剂,开发岗位实现安置;对于党员业主,引导其参与社区共建等活动,重阳节向老人赠送长寿面、为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年夜饭等活动,既为居民提供了优惠,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党组织搭建的平台,让休眠的资源活起来,让封闭的资源走出来,使流动党员在服务社区的同时提高了影响力。三是形成党员示范带头的辐射效应。联合支部通过“评比”、“亮身份”、“双带”等活动,在实践中教育流动党员,激励流动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比如在街区、市场等党员业主集中地开展以“文明经商、守法诚信”和“百城万店无假货”为主题的活动以及评比共产党员“示范经营户”等活动,引导他们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通过开展“每周(月)服务明星评比”和“党员挂牌亮身份”等活动,使党员员工成了一面面流动的红旗。在区科创中心,联合支部的党员为企业开发出新的软件和产品,使企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在更多的服务性行业,联合支部的党员爱岗敬业,成为在非公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人”。以党员为主体,广大群众参与的模式正在形成,联合型党组织的辐射力正向周边企业和地区扩展,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也更有亲和力和号召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