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造福人民交流
时间:2022-11-26 05:12:00
导语:干部造福人民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句简明朴实的话,充分表达出郑培民对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理解,也是郑培民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他无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在省级领导岗位上,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造福人民为自己从政的第一职责,一切都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一切都为了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就必须以郑培民为榜样,把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最大职责和最高使命,作为我们各项工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创造更大的福祉。
要造福人民,必须真心诚意,爱民待民。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没有爱民之心,是难以为民造福的。要有爱民之心,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虽然都身居领导岗位,手中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但是绝不同于封建官吏或资产阶级政客。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人民办事。郑培民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把人民当作自己的父母。他身为高级干部,却始终保持与普通群众的平等关系,被老百姓称为“好朋友”、“好兄长”。这与一些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老板”、“父母官”自居,甚至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在于是不是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不是摆正了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人地位相统一,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甘心情愿、老老实实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要有爱民之心,必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说到底是感情问题。情通则理达,感情问题解决了,才能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郑培民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心贴群众越来越紧。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他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孤寡老人朋友。朋友有难,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总是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根本原因是对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个别干部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对困难群众避之唯恐不及。这种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决不是好干部。领导干部要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必须像郑培民那样,俯下身子,经常深入到基层群众特别是生产生活上存在这样那样困难的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办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事,而不能从制造个人政绩出发,围绕个人升迁去办事。
要造福人民,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本领。郑培民爱学习,讲政治,顾大局,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政治理论书籍,一本本写得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平时出差在外,一有空闲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政治上的坚定和理论上的清醒,使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对党忠诚,顾全大局,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奔小康,取得了为民造福的显著成绩。郑培民的事迹表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光有为民造福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提高为民造福的素质和能力,要会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努力掌握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同时,要努力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从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驶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不断创造为民造福的新业绩。
要造福人民,必须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无论在哪儿工作,郑培民都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咬紧牙关,苦练内功,脚踏实地不飘浮,埋头苦干不张扬,横下一条心坚持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多做打基础的工作、对长远有利的工作。我们学习郑培民,实实在在地为民造福,就必须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是要恪守为民之责,干实事求实效。在郑培民领导过的地方和曾分管的每一领域,留给世人的虽然不是眼见耳闻的大“工程”,但都是为群众谋实事、求发展、铺路子的实实在在的政绩。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也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在推进改革发展、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做到当一任领导,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上不愧党,下不愧民。二是要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能否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是一种考验。当经济发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特别是地位变了、职位高了,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更是一种严竣的考验。郑培民从不贪图安逸,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带头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像他那样,大力弘扬克难求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做到奋发有为,大有作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人民。三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这十六个字,是郑培民的座佑铭,也应当是所有领导干部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之为鉴,公正处事,在制定政策、选拔干部、调度资金以及解决具体纠纷时,时刻坚持出以公心,公道办事;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廉洁自律形象,赢得群众的尊重;真诚待人,团结同志,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集中为民造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