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不等式处理交流
时间:2022-11-26 05:05:00
导语:干部选拔不等式处理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道正派地选拔任用干部,是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各项政策要求的保证。而具有洞幽发微的识人能力和识人水平,公正处理干部选拔使用中的几种“不等式”关系,更是对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风气起到正确导向作用的关键。因此,组工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四种干部选拔使用中的“不等式”关系。
第一,基本条件好不等于可以放手提拔。选拔使用干部必须讲条件,这是《条例》明确规定了的,我们必须坚持。但是,在干部选拔使用工作实践中,一些地方也存在着简单片面的做法,那就是选拔使用干部过于看重干部基本条件,自成看重干部的年龄、学历和任职经历等基本条件,简单强调“年龄越轻越好、学历越高越好”,甚至于基本条件突出就放手提拔,也不注重考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这种做法实际上有很大的危害性。我们说,选拔使用干部固然不能忽视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等基本条件,但吏重要的是要重用综合素质好和实际工作水平高的干部。一个干部“基本条件”再好,但他不是对党忠诚,不是情系百姓去廉洁从政,重用他就是一种误导。因此,我们在选拔使用干部过程中,不能简单认为干部基本条件好就可以放手提拔,而是要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这种“不等式”关系,既要注意选拔任用基本条件确实很好、工作水平也确实很高的干部,也要注意选拔任用“基本条件”不是很突出、但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
第二,群众得票高不等于群众公认度高。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注重群众公认,这是选拔使用干部的基本原则。但是有些地方把群众公认原则简单化,在考核和选拔干部时简单地以“票”取人,结果导致干部使用上出现偏差。因此,选拔干部既要看干部的公认程度,更要看干部的实绩,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至于让虚假“公认”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而埋没打击了“有为”的干部。如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当老好人、和事佬,不批评人,不得罪人,善于以花言巧语讨好人,以小恩小惠笼络人,这样的干部“人缘”好,能赢得一般群众的支持;还有些干部把得罪人的工作,棘手的问题,千方百计推给部下或他人来处理,而结交人的事,取悦人的事则想方设法抢着办,自然能获得得一些群众的喜欢,拉得一些群众的票数。而有的干部敢于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依法行事,敢于抵制不良现象和不良作风,必然受到一些人的不理解,也必然会得罪一些人;有的干部工作能力较强,富有个性,工作干得较多,又有闯劲,就难免出现差错和不足,同样这样的干部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排挤、非议,甚至不公。因而他们就难以赢得票数,难以以票取胜,得到的只是有失偏颇的“公认”。因此,我们在选任干部时,切不可简单地以票取人,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止和克服民主推荐和测评中可能出现的“公认不公”现象,注意分清关心同志与小恩小惠,独立见解与骄傲自大,坚持原则与刚愎自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与急功近利、急躁蛮干,勇于创新与闹不团结的界限,真正把那些勇于干事业、勇于挑重担、勇于为群众负责的干部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
第三,讲台阶不等于唯台阶。《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时在资历、台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因此,我们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标准。同志强调指出,我们选人用人的标准,总的讲是德才兼备。德才与台阶、资历有关,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我们选拔干部当然要讲台阶、论资历。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就某一具体对象来说,未经过多层台阶、资历相对较浅而德才在他人之上,也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干部,既须坚持标准,更应不拘一格。如果台阶过细过繁,太看重资历,人才就不能脱颖而出。所以,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我们应不抠台阶、不唯资历,根据《条例》要求,按规定程序“破格提拔”。还要看到,选人才不是选完人,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不能绝对化。有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有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但只要具备“靠得住、有本事”这两条,就应放手大胆地提拔使用。这样去选拔任用干部,才会真正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生动局面。
第四,重干部实绩不等于不看干部潜力。凭实绩用干部,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应坚持的正确用人导向。但实绩有显绩和潜绩之分,因此人才也有显人才和潜人才之别。才华出众、在工作岗位做出了明显成绩并得到大家一致公认的人才是“显”人才,可塑性强、有能力水平、只是由于工作性质和环境限制暂时没被大家发现并挖掘出来的人才属于“潜”人才。同样是人才,由于所处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不同,其工作实绩的社会影响力大小也相应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选用干部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取得众人注目的实绩为依据,必须还要正确分析干部取得实绩的主客观因素,正确处理集体政绩与干部个人作用的关系,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正确处理工作实绩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这样才不会埋没前途原本不可限量的潜人才。作为领导干部,平常要注意从多方面了解年轻干部的志向、特长和潜能。对看准了的潜人才,可以先放到一定的领导岗位上进行摔打和磨练,能担当什么样的领导责任,就大胆地放到那个岗位上,促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总之,对那些一心一意干事业,大胆开拓创新的人,组织部门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决不能让干事业的人受气,不干事业的人神气。
- 上一篇:食品安全宣传周方案
- 下一篇:中秋十一食品安全监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