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四个关键交流

时间:2022-11-26 04:58:00

导语:群众观四个关键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群众观四个关键交流

牢固树立群众观,一刻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中,也必须要用牢固的群众观来指导工作,从转变作风、突出发展、依法行政、反腐倡廉等关键问题入手,做到亲民、爱民、富民。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就必须要始终坚持深入群众,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问题,是党员干部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就好不了。目前,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少数党员干部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能深入基层;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把为民服务搁置一边。因此,牢固树立群众观,就必须要从转变工作作风做起。

1、深入基层,大兴察实情之风。察实情是发扬务实作风的前提,也是了解民意、掌握实情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群众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党员干部只坐在上面听汇报、看材料,下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伤害群众的感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党员干部中掀起扑下身子体察民情之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之风、了解民意求真务实之风。特别是要借助“乡村夜话”这一有效载体,面对面与群众“夜话”,听民声,释民疑,解民惑,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就在他们身边。

2、实事求是,大兴说实话之风。当前有少数干部好大喜功,工作上马马虎虎,汇报时头头是道,报喜不报优;有的只注重表面,注重形式,注重印象,“不怕做不到,就怕别人看不到、听不到”,使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实事求是,用实际行动说话,用客观事实说话,用工作成果说话,用群众评价说话。对上反映情况不夸大成绩,对下解决问题不掩盖矛盾,特别是对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完成多少就上报多少,不搞沽名钓誉的政绩,不填欺下瞒上的数据,不做表里不一的粉饰,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对上级负责,对群众负责。

3、为民服务,大兴办实事之风。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益。党员干部要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就必须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借“四下乡”、“进村入户”、“定岗定责,联户帮带”等党建主题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满腔热情地承办,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二、牢固树立群众观,就必须要始终坚持发展要务,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代表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当前,群众评价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党员干部为本地经济发展作了多大贡献。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对干部就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就密切;相反,经济徘徊不前,生活水准低下,群众对干部就不欢迎,党群干群关系就不融洽。因此,必须要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经济上多为群众谋划、多帮群众增收。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导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党员干部要围绕本地资源优势,从示范带头着手,自己带头干,引导群众干,按照“因地制宜、有进有退、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帮助制定结构调整计划,落实主导项目、主导产业,培育出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经济特色和板块经济格局,帮助农民以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质量优势赢得市场、争得效益、求得发展。

2、突出搞好全程服务,引导群众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要以农村经济大户为依托,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济人,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务,特别是要积极为农民跑市场,找销路,帮助实现订单生产。同时,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咨询体系、种苗繁育推广体系,建立和开辟四通八达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的大流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夯实经济发展后劲。要坚持借外力、聚内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等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加大投入,增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要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通话、通路、通电等实际问题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加大改造力度,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好务。

三、牢固树立群众观,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党员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做到依法行政,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1、要坚持依法用权。尽管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到了一个新阶段,广大党员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极少数干部把手中的权力看作特权,行“长官意志”、搞“权治大于法治”,个人说了算,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用权,依法办事,特别是在《行政许可法》出台后,要彻底从习惯于按个人意愿和主观好恶办事,到习惯于按法律法规办事,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依法行政的良好风气,从而使上升为法律的党的各项主张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做到权为民所用,用权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2、要加强民主建设。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下功夫,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直接投身于依法治理工作之中。特别是针对当前群众反映较多的重大事项和财务“不透明”、不公开等问题,要积极整改,做到随时或定期公开。公开后,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不拥护、不赞成的事情,应及时予以纠正。

3、要强化监督约束。作为执政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因此,要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建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谨、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人人监督、事事监督”的约束氛围。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长官意志”、搞“权大于法”或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党员干部,要坚决收回其手中的权力。

四、牢固树立群众观,就必须要始终坚持反腐倡廉,不断纯洁党员干部队伍

党员干部腐败问题是群众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最痛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入,反腐倡廉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达到群众满意、组织满意的效果。

1、加强教育,构筑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展执政为民、廉洁从政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深入学习和践行反腐倡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积极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用学习促教育,使反腐倡廉入脑入心,让每一名党员干部警钟长鸣。

2、加强管理,构筑遏制腐败的制度防线。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深化财税、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财经秩序,加强资金监管,尽量减少行政审批中腐败行为的发生。对干部人事等群众关心敏感的问题,要积极完善制度,有效加强管理,防止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监督,构筑整体监督的社会防线。纪检监察机关、审计和检察等职能部门要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一级对一级负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保障监督渠道畅通,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认真办理举报事项,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调动全社会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各新闻媒体也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大曝光力度,进一步拓展反腐败舆论监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