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交流

时间:2022-11-26 04:46:00

导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交流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效能,切实维护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温岭市从四个方面着手,及时调整,强化组织保障;盘活资源,增强基层监管;多措并举,完善责任体系;加强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探索建立并完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一、及时调整,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

2006年该市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各镇(街道)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也建立行政“一把手”任主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协调组织和办事机构。2007年初,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调整为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市编委也下发了《关于调整各镇(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职能的通知》(温编〔2007〕16号),市政府召开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叶海燕市长与各镇(街道)和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分别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状与食品安全责任状,各镇(街道)和村(居)、企业逐级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将食品安全纳入对各镇(街道)和部门“两个社会”考核,市纪检等部门实施《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市检察等部门落实《食品安全案件移交》督察措施。及时调整职能,促使我市“地方政府负总责,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落实抓”的监管格局,市、镇、村三级责任体系基本形成,为该市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盘活资源,增强基层监管责任

按照食品药品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各镇(街道)将食品安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与药品协管领导小组整合,建立统一的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由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为常务副镇长(副主任)和分管社会事务管理的副镇长(副主任),成员为各环节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及部门负责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主任由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为该科室分管负责人,副主任为各相关科室和当地卫生、公安、工商机构有关负责人。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充分发挥市、村中间枢纽作用,切实负起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帮助、指导村一级建立工作领导组织,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政府抓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难题。根据工作需要,各镇(街道)、管理区设专(兼)职食品药品安全助理员,将村(居、社区)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网、药品监管信息网统一整合为村(居、社区)食品药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网,在全市16个乡镇和831个行政村(居)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药品基层监管责任体系。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施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指导员制度。按照“定区、定人、定职、定责”的要求,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机关3个业务科室选派中层干部担任联络员,业务骨干担任指导员,做到全市16个镇、街道都有一位联系领导、一至二位联络员、三至四位指导员。明确指导员主要履行民情调研、法规宣传、协管员和信息员培训、食品安全示范镇村和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指导等职责,每月指导、帮助和配合镇、街道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4天;指导员的年度考核与所驻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业绩相结合,全面强化了部门与基层的联系。

三、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监管责任体系

在注重抓源头、抓整治的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

一是抓规模生产,促源头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使用产地编码,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2007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新规范和升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家;帮促有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实行产品QS市场准入,加强对水产品产销合作社的指导,以实现水产加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加强绿色食品创建,提升源头食品安全水平,目前,全市共有有机食品14个、绿色食品48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56个、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0个。针对主要依赖外地购入生猪的实际,加强定点屠宰企业管理,实行“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定期检测,严格按规定处理不合格生猪,杜绝了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

二是抓分类规范,促企业自律。选择饮用水、黄酒、大米等行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实行2年分步实施。市食品安全信息网设立信用评议专栏,向社会征求评议意见。2007年对27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评出A类企业3家、B类企业19家、C类企业5家;全面推进餐饮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推广餐饮业原料索证台帐制度、“五常法”管理制度。目前,全市共有QS认证企业69家72个产品;餐饮业和学校食堂有A级单位24家、B级单位221家、C级单位1422家。

三是抓食品配送,促保障水平。该市食品配送是台州市政府确定分类试点市,市政府将此列入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确定以市场准入和商品可追溯性来确定配送资格,以政府引导和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配送形式,建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的“温岭市放心店配送中心”,连锁超市门店269家,全面覆盖全市16个镇、街道;建立农村放心店示范商店756家,覆盖率100%。实现农村放心店食品配送覆盖面70%;全市100所镇、街道中心校以上学校,已有83所学校实施配送。

四是抓镇村共创,促典型效应。在全省首次实行食品安全示范镇村共创,目前,该市已有4个镇(街道)、22个村居参加“食品安全示范镇”和“食品安全示范村居”创建活动。此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街道两个社会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要求建立村(居)食品安全管理组织,配备兼职食品安全群众消费维权监督员,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事前监督为主。市政府及时召开现场会推进工作,充分发挥示范镇村的典型和辐射效应,形成全市创建工作热潮。通过实施镇村共创示范活动,使政府和部门、部门与乡镇以及村(居)之间协作更加紧密,广大农村地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认知度也大幅提升。

五是抓责任意识,促市场安全。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依法规范”的原则,在全市推行药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对农村医疗机构强化监管,鼓励引导药品配送网络建设;在药品配送企业内部推行“五统一”制度,每年定期进行配送企业主体资格确认,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在全市药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334家药品零售企业(包括零售连锁门店)和近50家医疗机构全面签订了《药品质量责任承诺书》,进一步强化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和药品流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效防范药害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培训,强化领导干部食品安全意识。

为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食品安全意识,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市管干部和市管后备干部培训教材。2006年,专门邀请国内知名食品安全专家叶永茂教授在“温岭讲坛”作“政府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策略”专题讲座;2007年,市委组织部又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列入年度领导干部学习计划,组织全市各镇(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分管领导和部分社发办主任参加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干部培训,市委组织部专门派人全程跟班指导,并邀请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监察处卢永福处长、药品市场监管处赵建处长和办公室汪建强等有关专家进行讲课。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市各级干部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切实提高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五、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该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实践的深入,也碰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性制约因素很多

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尽完善,相关法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分段监管专业机构“分而不专”,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目前,食品监管职能的“高度分散性”是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障碍之一。其“高度分散性”主要体现在二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食品首先分散在各分段监管部门,即:农业、质监、工商、卫生、贸易等部门,而食品安全监管只是各部门诸多职能的一小部分,这些部门人力配置本身普遍较少,因此实际投入食品监管的人力和精力少之又少。第二层面是分散在各部门的各科室,全市除质监、卫生部门设立食品安全监管专门科室外,其他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基本上都分属相关科室,我们尽管在各部门都设置了食品安全联络员,但联络员普遍对多个处室的同一业务或工作信息并不能综合掌握。

(二)食品药品监管经费保障仍然不足

市政府以市编办的名义明确了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但各镇、街道基本没有增加社发办人员,也没有增加经费;该市各类义务监督员等近1000人,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组织缺乏活动的必要经费,没有专门食品药品安全消费维权工作工资补助,实行多网合一,虽然过去坚持从紧张的执法经费中兑挤出了网络建设经费,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的深入,运行成本将会越来越高,缺乏相应的财政保障,作为监督网重要组成部分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调控能力受到牵制,网络功能将逐步弱化。

(三)现有技术设施与手段难以满足监管工作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不法分子制假工艺也逐步趋向高科技以及违法手段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制造的假劣食品药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销售假冒食品药品手段花样翻新、诡计多端、非常隐蔽。现代检测、信息仪器与设备的缺乏,日益制约监管工作的开展。目前,该市食品定量检测的高、精、尖仪器严重不足,虽然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食品检测计量认证达150多个项目,但涉及突发事件或者在食品中添加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能力显得相对薄弱,还不能满足全市食品安全检测需要;定性快速检测资源覆盖面、覆盖品种离安全要求还有差距。

(四)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食品从业人员道德观念缺失。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比较混乱,在家庭和社会教育、约束不力,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少数生产者和经营者出现道德缺失。从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不难看出,一部分生产者和经营者惟利是图,为了追求一己私利,置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二是消费群体意识不强。我市农业人口居多,加上外地务工人员不断输入,人员整体接受教育程度不高,食品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这也是前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隐患的温床。虽然说虾米、鱼鲞、泥螺等加工业主昧着良心使用有毒防腐剂或染色剂触犯法律,但在该市农村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仅消费者没有进行抵制,相反认为:“我们用了几十年,从来没有人吃死过的事情”。社会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和“宽容”,给无证生产、无证经营和无证产品甚至有毒产品的流通提供了生存机遇。

六、几点思考

2008年,该市将进一步巩固和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紧紧围绕责任政府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继续以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示范共创和综合评价体系、政府风险评估机制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提高监管技术保障水平为突破口,推动该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落实双创联动,打造多级联动共创示范工作

总结推广食品安全示范镇村共创工作经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借鉴创安、创卫工作方式,实现联动工作机制,扩大创建范围,提升创建层次,开展示范商店、示范食堂、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等多元创建,推动并实现食品安全示范市建设。加强与农渔部门协作,推动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继续加大农渔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和农水产品认证步伐,加强农水产品专业产销合作组织建设,推广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和产地编码试点成果,提升源头食品安全水平。强化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多种形式推进连锁超市延伸和放心店食品配送工作,提速农村食品和学校食品配送覆盖率;实行市镇两级联动,监管下移、监管前移,构建符合我市农村实际的“多网合一”、“网网联合”群众消费维权监管保障格局;完善渎职、失职责任追究和案件移送制度。

(二)多方发动借力,努力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立法为契机,理顺监管体制,强化责任政府意识,特别是抓好各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这一环节,探索深化对镇(街道)的食品安全个性考核和村级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加强监管网络人员多层次教育培训,全面推进“六进五个一”、“万名学生牵家长”、“千村橱窗话安全”、“百家企业倡示范”、“十镇街道展长廊”和媒体及公共场所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提高农村群众依法维权、参与监督和科学防范的意识,加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执行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食品药品业主的“首责”意识,有效降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暗访督查制度和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机制,加大人大、政协、纪检的监督,把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药品企业纳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范畴,构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体系。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企业诚信自律机制,在初级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业消费和药品经营使用等环节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以此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行为,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管理体制、信息征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依法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和诚信状况,为食品药品安全设立信用屏障。

(三)把握重点环节,打造政府风险评估机制

加大对现场监管定性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选择蔬菜、粮油、肉、乳、水产品等重点食品和食品超市、批发市场和各类菜市场等重点环节进行监测,强化综合评价抽检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应急体系、信用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置、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评价和预警,提升政府防范风险水平。

(四)创新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技术保障水平

完善监管资源整合改革,药品监管继续推行以“分段为基础、区域监管为主、条块监管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启动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和大医疗机构审计式稽查,严把生产批发源头和重点消费关;加强部门协作,规范票据管理,严厉打击“走票”行为和非法购进药品;建立信息监控与信用建设平台,完善假劣药品库稽查网络查询功能,实行稽查、广告监测数字化监管;实行普通制剂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制度,与举报投诉平台联动实施药师在岗信息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