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思考
时间:2022-11-26 03:39:00
导语:统筹城乡发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黄舣镇来讲,要紧紧围绕“酒业强镇、果蔬富镇、旅游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依托酒业集中发展区、城镇发展带和沿江经济带,带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发挥集镇的带动功能,加速农村发展。
一、依托酒业集中区,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发展
紧紧围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拓展外围工业功能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商人和居民,提高园区对农村的带动力、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
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的带动作用,营造招商引资环境,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健全激励机制,在酒类企业、园区配套型企业上做好文章,发展外围工业功能区,引进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黄舣。要以酒精原材料供应为主,主动服务四川沁园生物有限公司等龙头型企业,用“园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山地农业经济区发展高粱、红苕等酒精原料的规模化生产,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企业,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用工人数约为3.5万人,给黄舣镇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我镇将依托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中介组织,制定劳务培训方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待业人员进行生产型、服务型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定期、定量输出合格人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酒业园区有效转移,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走向富裕。
二、依托城镇发展带,以城镇化促进农村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城镇建设理念,依托以泸州城区和沙茜半岛为中心,江北、黄舣为两翼的城镇发展带,科学制定黄舣城镇建设规划,不断夯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集镇的辐射、带动优势,促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
(一)搞好集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
黄舣集镇建设按“一主、一次、两个中心村”(以黄街为主集镇、中街为次集镇,罗湾村、姚村为中心村)的要求进行规划,推动集镇向农村扩张,实现城乡对接、共同发展。一是以黄街为主集镇,按10-12平方公里进行集镇规划,主要划分为“三个集镇功能区”,即:5平方公里的酒业工业园区(西区)、3平方公里的商住集镇区(东区)、以桂妃园为中心的3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园区(北区),集镇聚集人口为5万人。集镇建设以东区为重点,以突出“酒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川南民居风格建筑”格调,建设大型主题文化广场,形成黄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以中街为次集镇,作为黄街主集镇的补充,把中街发展成为连接和带动沿江经济带的一个中心辐射点。三是以加强中心村规划为突破口,着力抓好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六个一”和“六通”工程,即:在中心村建一个卫生院、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惠民读书点、一个农技站、一个“万村千乡”农家超市及农资店、一间农村小学及幼儿园,实现供水、供电、公路、沼气、电视、电话“六通”,变分散居住为集中居住,改善人居环境,享受公共服务。中心村建设上,以罗湾村为中心,带动沿江旅游经济区发展,以姚村为中心,带动山地农业经济区的发展。重点加强对罗湾村的建设投入,建一个公交客运车站、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把罗湾村建设成为沿江经济带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集散中心,连接沿江路、中郭路的交通枢纽,沿江旅游经济带的中心亮点。
(二)搞好集镇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搞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黄舣集镇的供水、供电、交通、供气、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重点加快南北干道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外商和农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同时,以示范小区建设带动集镇发展。以“佳城花园”为集镇建设示范小区,打造江阳区乡镇商住小区建设“六个第一”(即:第一个花园式文化小区、第一个有社区综合服务的小区、第一个有文化广场的小区、第一个有综合农贸市场的小区、第一个有标准体育设施的小区、第一个有中心“十”字干道的小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集镇文化品味,提高集镇的集聚力和带动力。二是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村村通水泥路”与沿江路建设结合起来,构建以黄舣城镇为中心,泸合路、黄舣沿江路为交通主干,罗湾、姚村中心村客运站、停靠站为节点,以通村水泥路为网络,形成以线带面、城乡一体的公路网络。发展沿江路沿线的入户石板路,争取在2008年底实现户户通石板路。在2007年完成中郭路、邓盘路、金九路、化三路的水泥硬化,在2008年底实现100%的村通水泥路、通公交车,实现公共交通向农村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三、依托沿江经济带,以产业化推动农村发展
依托黄舣23公里沿江走廊,利用“金土地”项目加强沿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沿江服务业,推动农村发展。
(一)着力发展沿江五大产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桂圆为龙头,水果、蔬菜无公害生产为重点,以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发展沿江产业经济“5个1”,即:1万亩观光桂圆林、1万亩河滩蔬菜地、1万亩花卉基地、1万亩生态竹林、1万公斤长江河鱼。一是桂圆产业。发展以桂圆为龙头的1万亩观光果林,合理规划早、中、晚熟品种,重点种植蜀冠、泸丰一号和泸早一号等优质桂圆新品种,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举办“黄舣桂圆”品尝评比会,提升“黄舣桂圆”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蔬菜产业。利用沿江公路的交通便利,以龙头铺村、罗湾村、郭石村为示范点,开发沿江23公里的1万多亩河滩地,以季节性种植(一年两季)无公害蔬菜为重点,发展产业化、规模化、订单化农业种植,提高科技含量和规模效益。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生产道、“池-渠-沟-土”灌溉系等基础设施,力争2010年在沿江形成万亩的蔬菜产业带。三是花卉产业。在沿江路发展特色花卉种植,建一批主题花卉观光园。通过引进花卉种植业主,组织和引导花农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利用大田种植苗木、盆花、盆景等普通花卉,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种植百合、红掌、仙客来等高档观赏花卉,发展盆花、鲜切花、盆景、干花、苗木等产品系列,沿江建设1万亩花卉观光园。四是生态竹产业。继续发展化锋村竹林产业化规模种植,加大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在2007年4月成片栽种3000亩的基础上,争取在2010年发展到1万亩成片竹林,以1万亩竹林为基地,发展竹原料加工业、竹林养殖等。五是长江鱼产业。长江沿岸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年捕捞量上万公斤,可发展沿江渔业生产,打造沿江旅游渔家乐,并发展沿江金属网箱养鱼,逐步由天然捕捞向网箱养殖过渡。
(二)大力发展沿江服务业
依托沿江五大产业,推进沿江农业发展带从传统意义上的食物生产向旅游、观光、赏花、采果、休闲、娱乐、餐饮等多元化服务发展。着力发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酒文化民俗风情旅游”,推出“黄舣桂圆”、“黄舣长江鱼”品牌,重点培育和扶持1个“农家乐”特色示范村、10个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旅游示范园(点),开发沿江户外运动线路(从黄舣桂妃园沿长江到弥陀老泸州神臂城陡步行),强化黄舣桂妃园和雷家大院的开发和宣传,大力发展沿江服务业。
- 上一篇:电子政务发展交流
- 下一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