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人促经济发展交流

时间:2022-11-26 03:28:00

导语:银色人促经济发展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银色人促经济发展交流

为开发利用好宝贵的“银色人才”资源,武陵区委、区政府站在实施人才强区、科技兴区的战略高度,努力营造重视、关心、支持老科协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激活了老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高看厚爱,让老科协工作有重要地位

老科协人才聚集、资源丰富、联系广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越发展,老科协的地位和作用越重要,这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深切体会。我区从1996年开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创办了洞庭湖高新农业科技园,主要从事蔬菜和花卉种子种苗的繁育推广。20**年,科技园为了提升种子种苗的繁育水平,计划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脱毒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但校方提出要10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正当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筹莫展时,我区老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主动请缨,迅速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向这一科技难题发起了攻关,他们用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历经一次次失败和挫折,终于自主研发出了在试管中组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技术,实现了我区科技创新史上的新突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在科技园每年能培育1000万粒原原种,可为推广2万亩脱毒马铃薯提供种源,且产量高、品质好、市场潜力大,亩产可达4000斤,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这件事我们深深认识到老科技工作者确实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科技园老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攻关行动仅仅是我区老科协在科技兴区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我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老有所为,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先进典型。他们用自己的崇高精神和实际行动证明:老科协这支队伍,是一支可敬、可信、可爱、可用的队伍。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深深震撼了我们这些在职同志的心灵,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老科协工作的信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敬重他们,不依靠他们,不关心支持他们。思想认识的升华,必然带来行动的转变,高看必会厚爱。在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有关老科协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坚持把老科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3—4次常委扩大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老科协工作,以区委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老科协工作的决定》和《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对老科协的地位、作用、运行机制、经费渠道进行再次明确;区委、区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老科协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现场经验交流活动,以点带面促平衡,提高工作整体水平。凡老科协工作遇到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重大活动,区委领导都亲自调度,亲自参加;凡老科协工作抓出成效的单位,他们都经常下去进行指导、总结和推介。同时,建立区级领导联系老科协工作制度,要求区级领导定期下到联系点了解情况,督导工作,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健全网络,让老科协工作有坚实基础

目前,我区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25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72人,比在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多20人。为了充分激活这支人才队伍的活力,我们狠抓了老科协工作的网络建设。

1、建立领导机构。配强领导力量是老科协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区委、区政府在领导力量摆布上实行了倾斜,明确老科协工作由党群书记分管,组织部长主管,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主抓。同时,成立老科协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和老科协会长任副组长,老干局、人事局、科协的主要负责人和组织部分管副部长、老科协的常务副会长为成员,并以“两办”的文件下发到全区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全区各单位也相应明确了分管领导,从运行机制上确保了老科协工作件件事情有人管,项项工作有人做。

2、发展壮大组织。20**年来,为建立老科协组织,壮大老科协队伍,多次召开区属单位党政一把手、党群书记和组织委员参加的会议,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及组建老科协的程序、章程等具体要求,印发到相关单位贯彻落实,由“两办”负责督导。20**年底,全区组建老科协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在工业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化体育科技局等应建立老科协组织的区直9个局、区属7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都百分之百地建立了老科协组织。随着国有企业“两个置换”工作的推进,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社区活动的老科技工作者逐年增加,社区已成为老科技工作者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为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在社区工作和活动中发挥作用,我们选择在红卫、西园等8个有条件的社区率先进行老科协组织组建试点。到目前为止,我区老科协团体会员已由成立初期的3个发展到29个,会员由30多人发展到560多人,且正在向全区的各个领域渗透。

3、完善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联席会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组织部、老干局、人事局、科协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听取工作汇报,协调活动开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20**年来,以联席会形式解决的具体问题多达30个。二是完善发展新会员《章程》。根据老科协工作《章程》,科技工作者入会必须是离退休后。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老科技工作者退居二线后,离退休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还想多干点实实在在的工作。于是建议老科协对入会《章程》作了修订和完善,并要求组织部门在与这些退居二线的同志谈话时,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加入老科协。目前,我区已在卫生、畜牧水产、文体、教育等业务性、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发展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提前进入老科协,为老科协组织及时补充了新鲜血液,提高了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和重大活动参加制度。

三、搭建平台,让老科协工作有更大作为

1、畅通建言献策渠道。为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为党委政府工作参政设谋的重要作用,区委、区政府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听取老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局性的工作会议,特别是涉及与科技工作有关的会议,都邀请老科协的会长和专家参加;区里召开人大、政协“两会”,都安排老科协领导列席参加;对区内一些重点建设项目,从考察、立项,到规划设计,都尽量请老科协领导和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老科技工作者一同参与,并充分听取和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0**年来,老科协会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50多条,90%以上被区委、区政府予以采纳。根据老科协工作者的建议,我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瘦肉型牲猪养殖、高效特种水产养殖和十里花卉苗木走廊,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积极建设科研载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研载体建设,大力提供科研场所,让老科技工作者有再展才华的舞台。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洞庭湖农业高新科技园、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50多个科技种植养殖基地、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社区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遍布于城区蔬菜市场和农村蔬菜生产基地的“无公害”蔬菜检测检验中心,使老科技工作者能够专心致志投身科研科普活动之中。从事蔬菜科研的老科技工作者,利用区里建设的蔬菜科研载体和城郊蔬菜种植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先后成功攻克了蔬菜种植、育种、品种改良等方面的180多道难题,获得了110多项科研成果,提高了全区蔬菜种植水平。全区8万亩蔬菜已有6万亩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扶持13000多名菜农走上了科技种菜致富之路,每年直接创造经济效益9800多万元,为我区成为全省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县和全国“食品安全使用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3、鼓励投身经济建设。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老科技工作者创办经济实体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老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的激情。全区老科技工作者先后创办了长城专利事务所、老科协专家门诊、鱼药销售点、苗木花卉蔬菜种子种苗批发点、印刷厂等12家实体。对这些实体,我们一律按非营利性实体对待,减免或全免了工商税和营业税,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免除了部分办证费用。洞庭湖农业高新科技园是以老科协副会长王志明为顾问,老科协理事罗锡英为技术总指导的农业科学研究示范基地,引进了七彩椒、野菜系列、小南瓜等30多个新品种进行组培制种。为确保科技园的科研经费,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将其列入项目计划,先后无偿投入280多万元。科技园每年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种苗近100种,种植面积5000多亩,农民群众从中获取经济收益达2000多万元。为帮助老科技工作者寻找发挥余热的工作岗位,我们还将全区退离休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通过人事部门建立的人才专网加以储备,并在区政府网站上定期人才供需信息。全区已有3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到了再就业岗位。

4、建立科普宣传阵地。开展科普宣传是老科协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内容,过去由于缺乏活动阵地,工作成效不够明显。20**年来,我们明确宣传部、科协牵头,由相关单位出资,区财政补贴,在各乡镇、街道和60多个社区修建了不锈钢宣传窗,作为科普宣传阵地,为科技进乡村、进社区创造了条件。在区里组织开展的“四送下乡”、“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等活动中,我们都及时与老科协联系,邀请他们参加。20**年3月,在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五个一”活动中,区老科协自发组织蔬菜生产、动物防疫、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专家200多人次,分批下到南坪岗乡白马湖村、护城乡仙源村、芦荻山乡芦山村等30多个村组,共为2万多名群众传授了致富经、保健经。同时还主动承办起组织争创“科技示范户”、“当家农户”活动,在老科协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区涌现出了120多家“科技示范户”和“当家农户”。

四、创造条件,让老科协工作有切实保障

一是确保经费投入。对老科协工作所需经费实行特殊倾斜,重点保证。凡老科协工作需要解决的经费,不打折扣,不拖时间,及时足额给予解决。从20**年起,除了区政府将2万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外,还先后追拨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20多万元,有时活动开展较急,在没有文字报告的情况下也一路“绿灯”,及时追拨。此外,在科研载体建设、科技种养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更是不惜财力,该投则投,这几年累计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

二是改善办公条件。为了使老科协工作有良好的办公条件,今年投入4万多元,为老科协维修了办公室,购置了空调、电脑、真皮沙发,更新了办公桌椅,使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对乡、街和区直科局老科协分会的办公条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标准,要求达到“四有”,即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宣传专栏、有牌子、有办公桌椅。条件好的单位,还要求配备电脑。

三是落实政策待遇。对老科协工作者,凡是上级有政策,工作有需要,个人有要求的,我们都及时予以落实到位。20**年以来,我们为5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解决了技术职称晋升问题,为30多名老科协会员解决了福利待遇问题,对有突出贡献的2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给予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满足了他们渴望得到社会承认的精神需要。

四是帮助排忧解难。区委、区政府对老科技工作者非常关心爱护,尽力帮助解决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排除后顾之忧。近几年,先后为11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解决了个人重大疾病治疗、家属子女就业、住房条件改善、特殊困难救助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区委、区政府还经常上门走访慰问老科技工作者,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生活上的帮助,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