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参与两手抓交流
时间:2022-11-26 10:10:00
导语:民主参与两手抓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发展之大势。在实践中,怎样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政事的积极性,这既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以为,要扩大民主化,光有口头的号召还很不够,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用制度规范和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以此在“官与民”的良性互动中拉近心理距离。具体而言,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关键是要坚持做到三个“两手抓”。
一手抓信息管道疏理,一手抓党务政务公开,在建立“民与官”的直达机制中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的一大要件是,党员群众要有获取政事信息的能力。信息渠道畅通了,不但权力可以监督权力,而且非权力也可以监督权力。然而,在这方面虽然提出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初步构建了民情上传的管道,落实了党务政务公开的制度,架构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实现民主权利的平台。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部门单位对于党务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化,存在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时间不及时,甚至公开内容不真实的情况,致使信息交流管道出现了滞阻现象。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民主进程,就需要在更深层次、更宽范围和更高要求上构建党员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平台,加深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使人民群众真正融入到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扩张信息沟通交流的广度。解决当前信息不对称的首要问题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在这方面,既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又要保证信息“网”的畅通;既要营造向下沟通管道,又要建立健全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的信息沟通管道。以此保证党员群众有足够的了解政事信息的能力。过去一些诸如重要情况通报报告、巡视、舆论监督、告示等都是上下信息沟通的关键环节,要把这些制度作为信息交流的骨干制度,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下去。当然,信息下“流”仅是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的一个方面,信息上传更是这其中的重要环节,党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全面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群众想什么、群众盼什么、群众急什么、群众需什么。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耳聪、脚勤”,既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使基层的声音能够毫不失真地上传,又要在党内大兴调研之风,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使人民的意愿通过有序的渠道,畅通的途径反映到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来,体现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中去。其次要拓展党务政务公开的深度。人民群众要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事物管理中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必须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因此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定党务政务公开的“五标准”,即公开的载体要标准,必须方便人民群众观看;公开的内容要标准,必须达到真实、全面、具体的要求;公开的时间要标准,必须充分及时地对外;公开的方式要标准,必须考虑得全面、周到,具有人性化;公开的责任要标准,必须有可靠的质量保障措施。在操作上,要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措施,引导和“逼”起有关部门单位切实变“我公开什么、群众了解什么”为“群众需要了解什么,我及时公开什么”。做到能够公开的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增强群众监督的广泛性。
一手抓顺应民意决策,一手抓为民谋利解难,在拓展“官为民”的切实行动中增强民主参与信心。民主政治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民主参与政事的过程,关键的是要让党员群众在参与政事的过程中,其意愿受到重视,其困难得到解决,其利益得到维护,以此让群众在获利增知中增强民主参与的信心。一是要作顺民的决策。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拥有知情权、管理权和决定权。而作为执政党,它所制定的政策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心为民想,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拥护你,紧跟你,党的凝聚力才会不断得到增强。因此,在制定政策时,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吸收群众智慧,切不可搞“拍脑袋”的急决策、“想当然”的瞎决策,有些可能是我们办的好事,但由于没有取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好心办了坏事。过去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前些年汉寿在发动群众栽油菜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群众的认识没有跟上来,陷入了事与愿违的窘境。因而,要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凡有违群众意愿的决策,必须坚决制止;凡有损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坚决纠正;凡超过群众承受能力的决策,必须坚决杜绝。二是要想富民的办法。尽快致富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为政之所要。况且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农民收入的增长机制,按照中央的方向性政策,今后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如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不要把政策用过了头,使群众得不偿失。群众该得的,一点不留地给群众,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到党的温暖,得到富民政策的好处。同时,要尽可能地改进传统的工作方式,要由行政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要由收提留、赶大肚向送信息、解难处转变,要用今天的专家取代昔日的“杂家”,使党员干部有一种没有专业就失去职业,没有善心将失去民心的危机感。只有党员干部的本领增强了,才有帮民富的基础。最终才能让群众在获取利益中感受到党员干部“为”的重要。三是要办便民的小事。小事再小,对群众而言,也是大事。衣食住行作为与民息息相关的小事是民生之本,更是为政之责。为此,一定要把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当作大事、急事来办。修补一条小街小巷,上级领导也许不知道,但群众会感觉到方便,方便则顺气,顺气则说共产党好;救助一个困难户,也许其他群众不知道,但困难户会感到温暖。而且只要救助困难户多了,温暖之心便会蔓延扩张。四是要有安民的措施。就是要不加重农民负担,不强行调整农业结构,不兴建多数群众不情愿的基础建设工程,努力形成一个群众休养生息的和谐环境。同时要想办法稳定群众情绪,对群众的上访也好,举报也罢,哪怕事情再小,也要虚心听,耐心解;哪怕事情再难,也要倾力帮,想法办。在稳定群众中稳定大局,在凝聚民心中争得理解。
一手抓强化勤廉举措,一手抓请民监督政事,在倡导“民评官”的创新举措中提升民主参与意识。建国初期,同志就曾指出,一个执政党要真正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只有实行人民民主监督。用民主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前进中的困难,集中民智,兴利除弊,真正地推动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在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浅水摸索区逐渐步入到深水区,各项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无一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切实降低“溺水”的风险,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实现民主。一是要实现勤廉承诺的公开化。实行公开承诺是切实加强群众监督、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取信于民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公开承诺这种形式,“逼”着党员干部将个人的工作及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公之于众,以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切实做到承诺内容具体化、承诺形式多样化、承诺监督社会化和承诺效果最优化的前提下,把公开承诺作为一项永久性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做到经常抓,抓经常。二是要实现民主评议的宽泛化。民主评议是党员群众参与政事的一个有效载体。过去我们虽然开展过各种各样的评议活动,但由于群众发动面不够,很多情况下使民主评议演变成了一种下级给上级评功的形式。今后,要保证民主评议的民主性,必须着力创新“民评官”的机制,以制度形式保证民主评议在经常化中得以延伸。实践中,就是要不断扩大民主评议的范围和内容,不仅要评议部门和行业的工作,还要评议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不仅要评议领导集体权力的运行,而且要评议领导干部个人权力的运用。尤其是对于群众关心、关注的干部使用,财务收支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要作为评议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扎实开展。在操作中,要把评议党员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采取“以下评上,以外评内”的评议办法,将评议结果进行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评议中不合格的单位及人员,要按有关政策给予严肃处理。通过评议结果的运用,让党员群众看到希望,在希望中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增加希望。三是要实现群众监督的规范化。群众监督必须有制度保障,为此,要严格实行监督员制度,赋予群众监督员列席重要会议、参与活动的权利,不断让群众参与到决策的核心环节中去,广泛推行民主议事和公开听证制度,为群众监督创建支点。同时,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保护党员群众合法权益的举报形式,大力推行电信举报、网上举报和信访举报,从严惩处泄露机密和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建立责任呈报制度、责任查核制度和责任反馈制度,切实做到限期受理和限期回复。从而保证群众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 上一篇: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交流
- 下一篇:组织工作创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