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八好建设交流
时间:2022-11-26 08:43:00
导语:新农村八好建设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长远考虑,应该确立“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美好环境、民主法治管理、健全社会保障”的战略目标。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应该首先按照“八好”标准,即“致富路子好、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好、社会保障好、民主管理好、治安状况好、乡村风尚好、班子建设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一是致富路子好。贫穷不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农民的大增收促进农村的大发展。要大力提升产业促致富。在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和农民种粮收入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优化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尽可能地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并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养殖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引导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精深加工,不断提高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引导发展农村专业协会,通过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安排,逐步消弭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障碍,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要大力转移农民促致富。实践表明,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因此,促进农民致富、建设富裕乡村,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要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主动开展法律援助,为外出务工者当好维权后盾;积极开展内引外联,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速推动农民向“市民”、向“产业工人”转变。要大力推动创业促致富。要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创业致富大竞赛”活动,评选“农村致富明星”、“农村带富能手”等,大力营造致富光荣、带富光荣的浓厚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富热情,掀起农村创业热潮。
二是基础条件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全面改善。当前,要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既要抓好水库除险保安、堤垸建设改造、灌区完善配套等“大水利”建设,又要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骨干堰塘整修、排灌机埠维护等“小水利”建设,构筑水旱无忧的保障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要突出抓好乡村道路建设。“要想富,修好路”,修好乡村路,才能奔小康。要按“路通组、车入户”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通乡、通村、通组、通户公路建设,构建通达四方的农村道路交通网。要突出抓好农村集镇建设。发展城市经济,城镇是载体;发展农村经济,集镇是平台。要按照“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制镇──边贸集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和思路,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发挥小城镇作用,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引到农村,将农业、农民、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农村电力网线的改造与维护,逐步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不断提高程控电话普及率,大力发展农村移动电话业务,适时推进电信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
三是生态环境好。通俗地讲,新农村应该是“城市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美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打造“宜居乡村”、“绿色家园”。为保持良好生态,我们应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严格操作规程,制定并落实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消灭农产品污染;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产区农民、企业员工、市场业主集中学习相关知识,或安排专业人员下到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完善监控体系,组建专门监管队伍,配套完善检测设施,严把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应切实抓好“青山”“绿水”工程。抓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强化植被资源保护,扩大乡村绿化面积,确保“青山长驻”;抓好辖区水系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搞好水土保持,从严治理流域污染企业,确保“绿水长流”。特别是在用水困难的山地丘陵区、血吸虫防疫区等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新建一批供水设施,防止水资源污染,改善人畜饮水条件,确保农村群众用水既方便又安全。应切实抓好农村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沼气等洁净能源的推广普及,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五改”步伐,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力度,加紧建设一批农村垃圾处理站,尽快改变农村脏乱面貌。
四是社会保障好。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新农村,要有强保障。要促进农民由“家庭式”保障转向“社会化”保障,确保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老有所养”。选择部分乡村先行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待经验储备充足、时机条件成熟再全面推开;进一步加强和配套乡镇敬老院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五保户”、特殊困难户的集中供养;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农村特困无房、倒房户的住房救助工作等。要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病有所医”。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加快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等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确保每一个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方便、便宜、优质的卫生医疗服务。要积极探索农村就学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学有所帮”。通过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设立专项补助奖励基金,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帮教活动,党员干部“一帮一”、“几帮一”等多种形式,使帮困助学制度化、经常化,确保农民子女不因贫失学一人。
五是民主管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管理公开透明的治理机制。一方面,要营造公开透明的办事氛围。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民主的自治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重点探索推行“四权决策机制”,即由村党支部实施决策组织权,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由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由全体村民实施决策监督权,不断增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水平。
六是治安状况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有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让农民安居乐业。要加大农村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整顿农村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农村盗窃、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农村社会安宁。要抓好农村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妥善处理好农村当前的战退军人待遇落实、乡村不良债务化解、“两会”等突出问题,以及随形势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类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大局稳定。要强化农村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加强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重点区位和重点行业安全隐患的整治和管理,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切实抓好依法治村,真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七是乡村风尚好。建设新农村,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始终。要注重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农民。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农民素质教育办等阵地,加强对农民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和法律教育,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使每一个农民都能自觉做到“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孝心献给父母”。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配套完善乡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以送曲艺、送电影、送图书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积极组织民俗文化、节日文化、墟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扫除各种陈规陋习。认真组织评选“文明村镇”、“五好家庭”、“星级农户”等,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用农村健康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要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在各级党员干部队伍中突出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落实意识,进一步转变和改进干部作风,以好的“官风”带动好的“民风”,逐步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八是班子建设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塑造村级班子新形象。要配强班子,按照政治过硬、责任心强、开拓创新、群众公认的标准,大力推行村支两委班子直选,注重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配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重视后备力量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要强化群众意识,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要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 上一篇:做人做官做事心得
- 下一篇:组织干部学用在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