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经验交流
时间:2022-11-25 04:47:00
导语:文化产业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青睐,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甚至不无夸张地将其称之为“二十一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有专家称,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形态,将由“武力竞争”转为“经济竞争”,再转为“文化竞争”,“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领域,其胜负的重点就在文化产业。有人断言,在互联网时代,谁控制了文化,谁就可以控制世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物质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有资料估算,如果我国文化消费按照10%的年增长率计算,今后几年可能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量是:2004年6410亿元,2005年7050亿元,2006年7760亿元,2020年可能达到29460亿元。显然,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其他产品及消费的增长速度。世界许多国家已经瞄准我国的巨大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
到目前为止,发展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的提出仅仅几年时间,从总体上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从全国范围看,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提高了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进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和集聚区。一些地区注重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了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几年,我市的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着,市各专业演艺院团积极探索与实践文企联姻的新思路,逐步跳出政府指派、文化部门单独唱戏的传统模式,和部分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市文化部门不断转变职能,把工作触角拓展到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引导它们纷纷以冠名、联办或协办的形式,在各专业演艺院团组织的各类文艺形式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既调动和满足了社会各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又在更大层面上活跃了广大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各类资本更加关注文化建设,纷纷进入文化领域,成为繁荣文化市场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仍需要继续开拓文化市场,继续加大对专业演艺院团的要求,培育产业主体,为我市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强艺术团队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艺术专业院团
1、抓体制管理,确保院团的有序发展
近三年,在剧团内部管理中,主要是完善制度建设和强化各项制度的落实。在院团的资源整合方面,继续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入推进歌舞剧院、艺术学校、淮海剧团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文化系统内部资源,努力发挥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将资源整合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界,探索与高校、社会团体、各类企业共建文化、共同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团结和汇聚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
针对艺术团体的发展现状,在体制上应有所改革,目前歌舞剧院提出的新工资制度改革,将财政全额拨款工资标准与企业一级多档的工资模式相结合,工资待遇向能力强、专业好的剧院骨干倾斜,有效地解决了演职员待遇不平衡的现象。同时,要完善对演职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彻底打破“等、靠、要”思维模式。
近几年,连云港市各专业剧团都有演出剧目陈旧的现象,在未来的三年中,只有推行创新机制,才能激发院团的活动,提议试行新创作剧组制,选择一批创作才能较高,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如编剧、编舞、作曲、灯光舞美、化妆造型、导演等,组成新创作剧组,从专业的角度定期为各专业剧团创作新剧目,并及时呈现舞台,推陈出新,为剧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抓人才培养,确保院团的可持续发展
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人才对事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院团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各项工作中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未来三年里,我们要做到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事业心足、凝聚力强、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战斗集体。坚持引进优秀人才与培养现有人才相结合,重点引进编导、作曲、艺术管理、产业运作等急需人才,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培训、使用,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创造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识才用人机制,以高层次的人才引领文化艺术事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人才引进和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目前,各院团艺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剧团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确定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扎实推进文化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优秀人才。
剧团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根据专业特点,应对新招聘人才合理安排岗位,充分发挥人才专长。对重要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其收益分配方式可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形式。
3、抓文化产业,确保院团的生存性发展
充分利用我市演艺院团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优势,促进剧团继续开拓产业化道路,努力经营,增加演出,走向市场,争取实现演出收入以年均60%的速度稳步增长,以2008年400万的演出收入为基点,争取实现2011年演出收入1638万。
实现经济增长,必须运用科学的市场化运营方式,不断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目前,院团艺术类人才偏多,且大都注重专业,市场运营能力弱,走产业化道路并不是单纯地面向团长,而是面向全院团的每一个人,因此院团上下培养市场竞争与市场运营意识尤为重要。
4、抓演出创作,确保院团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专业艺术院团,其职责就是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优秀的作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艺术院团的首要任务。只有创新艺术精品,才能提升院团的演出质量,确保院团高质量的发展。
目前,我市各院团发展的最大阻力就是创新能力不够,因此,创新艺术精品,提升院团质量成为未来三年我市院团发展的重中之重。院团目前的演出节目陈旧且数量较少,有些节目甚至是从全省原创节目中直接“效仿”过来的,质量不精,创新不够,组建一台大型晚会难免出现节目重复或捉襟见肘的尴尬。各院团内部应设立新创作机构,由该机构承担新节目的创作——排演——舞台设计全套的制作流程,为院团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节目源。未来三年,各剧团要努力打造一批展示现代风貌、体现时代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和适合于国内外演出市场的优秀剧(节)目。
同时,重视院团发展的质量,还需要严把剧目生产质量关。首先,细节决定成败,剧目在创编与排演过程中还需专业人员全方位的指导,包括对演员的挑选,对表演动作、服装、化妆、道具等细节方面的指导;其次,从剧目创作开始就瞄准市场,对新创剧目的定位、接受能力以及剧目主题的宣传卖点等因素进行反复论证,在剧目的创作和生产过程中反复切磋,精雕细琢,努力使每一部新剧目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加大产业主体规模,突显社会服务能力
强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意识,组建艺术中心、企业家文化俱乐部等运作载体,在更广的空间、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面开门办文、开放办文。深入推进艺术院团和文化单位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联姻,创新文化活动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突破单纯依靠行政方式和财政支持办文化的传统模式,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共建推进文化的共享。
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生产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努力健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形成以艺术服务中心为中心的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以现代文化科技为支撑的文化产业技术基础,使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目前,市文化局对内部科室进行了改革,成立艺术服务中心与演出服务中心,加强文化产业营销队伍的建设,同时吸收演出营销人才,充分发挥各机构在演出经营中的作用,拓宽了演出经营渠道,促进了演出业的发展。
艺术服务中心是建构产业市场与产业主体结合的桥梁,演出服务中心是实现产业市场与产业主体对接的操盘手,两个机构都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机构,二者各司其职,相互间的融洽合作共同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
为了提高机构运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为演出营销人员制定年度演出场次、演出收入指标,年度提取效益工薪等,充分发挥运营人员市场运作的潜能,增加文化系统的社会服务能力。
- 上一篇:文化产业化创新发展交流
- 下一篇:文化产业发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