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交流
时间:2022-11-25 02:48:00
导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20**年,**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以先进科技武装农业
**省在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过程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以先进科技武装农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是党和政府为农业引智,是对农业和农民的最好补贴。
20**年春,**省委、省政府把扩大优质农副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提高种养水平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制定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计划。这一工程的任务是从村、户入手,进一步推广优质农副产品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其主要做法是:农业科技人员、乡镇干部和农民“三结合”,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按照这种模式,通过抓一批重点乡、重点镇、示范村、示范户,在全省构建起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农业技术人员、示范户和普通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在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过程中,全省各市县都派出上千名干部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把优质农副产品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共培育近10万个示范户,辐射带动了上百万农户。农业和农技部门开通了农技服务“110”,专门回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一些市县还根据农民的需求,努力创新服务方式。芜湖县农委选派30多名专家组成农科教讲师团,到各乡村巡回开展技术培训;阜南县举办农业科技文化节,以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农业科技知识。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施以后,以先进科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广大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致富新景象。大批贫困户实现了科技脱贫,有的还走上了科技致富路。
用工业理念办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能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省将此概括为“用工业理念办农业”。在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实践中,**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凤阳县小岗村在“大包干”的第一年,粮食总产量就增加了4倍,在一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20多年来这里的农民却并不富裕。小岗村通过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这是长期以来局限于种植业,结构单一,没有进行产业化经营和农副产品加工的结果。于是,小岗村从抓农业结构调整入手,成立了两个协会和一个现代农业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20**年,他们又积极引资兴办工业园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岗村的农民真正富裕了起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桐城市围绕优质稻米和水禽羽绒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率先成为**省县级经济强市。
同小岗村和桐城市一样,**各地用工业理念办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迅速崛起。目前,全省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000多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5家。在这些农业产业化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省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方式的转变,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省自1998年起就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年又在全省普遍推广了这一做法。目前,全省已兴办各类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区18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技支撑、中介组织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原则,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器”,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倍增长。
实施“沃土工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中低产田,推行科学的施肥、施药和田间管理方法,开展三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实行“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专家、定期会商)指导,将一批中低产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
实施“留水工程”,解决易旱地区的水利问题。**省易旱地区广,其中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与淮河分水岭的丘陵地区是最大的易旱地区,农业生产能力较弱。从1997年起,**省对这个地区实施以“留水工程”为主体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基本思路是“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结构调优,促进农民增收”,重点治理40多个乡镇。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水的问题,为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保障。
实施“农机富民工程”,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机械化水平。20**年,**省农村兴起了购买农机热。为满足农民的需要,省政府决定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发展农机协会,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培养农机操作手,使其成为“农机富民工程”的带头人。
实施“农业生态工程”,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之路。2004年,**省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20**年,又将生态省建设推进到农村地区,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实施了“农业生态工程”,重点是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路,构建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其中,大别山区金寨县的“五转”模式具有典型意义:一是绕山转,在25度以下土层较厚的山坡地实行等高线点穴式开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二是绕水转,利用水面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三是绕景转,利用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四是绕路转,在公路主干道沿线开发生态型特色经济带;五是绕庭转,支持农民兴建沼气池,建设生态庭院经济。目前,各种模式的循环经济在**大地悄然兴起,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提供体制保障
为克服体制障碍,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省委、省政府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主线,选择了18个县先行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其具体内容是“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即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经探索出一些积极有效的办法。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方面,适当调整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乡镇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确定为政策引导、制定规划、服务市场主体和优化发展环境,更多地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方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三农”之中。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加大乡镇撤并力度,提倡乡镇领导干部交叉任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工作效能。在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方面,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倾斜;完善“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公益性事业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救助制度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方面,整合乡镇现有事业机构,设置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以县级农技机构为主导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在“三农”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在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方面,树立正确政绩观,突出对“三农”服务的绩效考核,探索建立与乡镇政府新职能相适应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表明,农村综合改革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支持,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